现在起草国标的专家,有几个还在一线做实验?要么是闭门造车,要么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下面这些图是 Agilent 7700 G7200B老版本软件截图,可以形象地看到峰型 (Peak Shape) 类似正态分布。
1个点,用于 Time Resolved Analysis 时间分辨分析,多用于激光剥蚀、
液相联用这类瞬时信号分析
3个点,全定量分析
6个点,半定量分析
20个点,就是全扫描
Agilent 7700 G7201A/B版软件截图(峰型可选择1、3、6、20个点),就不那么直观了对于
ICP-MS而言,待测核素的精确质量(107.905 amu)与整数名义质量(例如107Ag,有47个质子,60个中子)有细微差别。这是因为质子中子聚合时形成原子核时,发生了质量亏损mass defect(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2 )。纵观所有核素,可以发现:轻质量、重质量核素的精确质量(xx.95~xx.99)与整数名义质量差别较小,中质量核素(90-140 amu)的精确质量(xx.90)与整数名义质量差别最大。所以
ICP-MS质量轴 实际定位在xx.00±0.05 均可。
ICP-MS的峰宽 peak width 只要<1amu即可——能区分相邻两个峰即可,例如分开6Li和7Li,88Sr和89Y,205Tl和206Pb
【10%峰高所对应的峰宽】通常< 0.8 amu,就能应对各种常规测试。
ICP-MS 测试时,有跳峰(peak-jump)和扫描(scan)两种方式。有人认为:
ICP-MS 扫描是定性/半定量、跳峰是定量,这是把
气质液质的概念套用到
ICP-MS无机元素上,完全是误读。因为
气质液质的化合物精确质量与整数名义质量差别很大(例如101.45amu、174.21amu):精确质量数对应化合物(定性),峰高对应浓度(定量)——这有点类似 ICP-OES:波长确定元素(定性),峰高对应浓度(定量)。
早期
ICP-MS有 Selection Ion Monitoring 和 Scanning 两种模式(例如 EPA 200.8 提到的 VG
ICP-MS)。我个人认为 Selection Ion Monitoring Mode 是指峰型最高的1个点;Scanning Mode是指20个点,从 M-1质量数的xx.65到M质量数的xx.40 amu这段。用纯水或2%稀硝酸做检出限时,有限的积分时间从1个点 分摊到20个点,每个点分得的时间短,每个点捕获到的计数较少且波动较大,导致空白信号3SD较大。所以Scanning模式的检出限就比Selection Ion Monitoring模式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