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八届原创】影响石墨炉分析重现性的五大因素

浏览0 回复127 电梯直达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eves(reeves) 发表:
大神,背景基线在整个升温过程跳动的很厉害。是不是原点没有调好的?
这种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与零点调整无关。一般而言,背景基线变化是正常的。不知你使用的是什么仪器?背景基线在哪个升温阶段跳动?跳动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最好截图看看。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陌殇(v3051405) 发表:
老师,我们用的仪器是日立ZA3000,最近做了几次Pb,重现性都特别差,几个浓度的标液的吸光值也完全不成递增趋势,之前一直以为是石墨管的问题,现在换了新石墨管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今天做了Cu,进20ppb的标液11次,RSD是0.86,好像还很不错,可是再测试铅的时候还是以前那种状况,我们之前测Pb一直没加过基体改进剂,不加的话影响会特别大吗?因为以前测的标线也还好,重现性也不错,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是不是也该考虑下加基体改进剂呢????这都折腾好几天了,求助啊求助,谢谢老师了!!!!


(1)您测的铅元素的结果重现性不良,请问是标液还是未知样品?
(2)由于铅和镉均属于低温元素,当样品中的共存物影响较大时,在升温程序中必须提高灰化温度,以便将共存物燃烧殆尽,但是提高了灰化温度测损失了待测元素,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为此在石墨炉分析模式中,一般在测铅,镉时 均要使用基体改进剂技术。
(3) 此外你使用的是原装石墨管吗?能否测几次空气样上传来看看?以判断石墨管是否有记忆效应。
赞贴
2
收藏
0
拍砖
0
2019/3/25 21:54:53 Last edit by anping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iajianjing(jiajianjing) 发表:
最近测一个品种里的钯元素,样品采用0.5%硝酸溶解后直接测定,标准曲线和重现性都很好,可就是方法的回收率低,尤其是低浓度的加标样品,回收率才60%左右,可能有哪些原因呢?怎么解决呢?请前辈们指教。


标准曲线和重现性好,一般说明仪器没有问题。至于回收率低的问题,主要是标准样品比较纯,也就是背景结构很简单。但是样品就不尽其然了,由于样品的背景较标样复杂,尤其是未知样品的浓度在低、高两个极端的情况下,与工作曲线相比较后,其回收率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情况。为此,请楼主提供以下信息后才好便于分析:
(1)仪器是什么型号的?什么分析方法?背景校正是何种方式的?(氘灯?塞曼?自吸?)
(2)标准曲线的图形以及各个标准(包括空白)的吸光值和背景吸光值。
(3)未知样品的吸光值和背景值。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9/6/4 7:36:00 Last edit by anping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iajianjing(jiajianjing) 发表:
(1)仪器为北京普析的TAS990,石墨炉法,之前没有采用背景校正
(2)标准曲线浓度为0、30、50、100、200、250ng/ml,吸收值为0.008、0.035、0.050、0.094、0.173、0.211,标准曲线方程A=0.0008*C+0.01,相关性0.9997,样品的吸光值约为0.076。
请问老师,背景校正的方式如何选择呢?各方式适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普析石墨炉有三个型号,而背景校正方式有氘灯和自吸两种。使用石墨炉必须使用背景校正,至于采用哪种方式由于我没有使用过普析的仪器不好说,但是绝不会不采用二者之一吧?所以你说以前没有采用背景校正我很不理解。此外你仅仅给出样品的吸光度而没有给出背景吸光度,难道普析的仪器真的可以设定不用背景校正吗?你这次测试使用背景校正了吗?如果使用了,那么样品的背景值是多大?而标样的背景又是多大?这一切您均未给出,让人难以推测。此外恕我直言,您是不是使用原吸没有多长的时间?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iajianjing(jiajianjing) 发表:
多谢老师指教,我确实是才接触原吸没多久,要向您请教学习的还很多,现采用的氘灯背景校正,但灰化时石墨炉总会冒白烟,且有很大吸收,加标样品的回收还是很低。附两张图,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原因,谢谢。
石墨炉在灰化阶段出现白烟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样品中的共存物或者前处理时没有被赶尽的酸的烟雾,也就是背景信号。但是此时的吸收(灰化阶段)值是不会被仪器检测当做结果值来计算的,因为仪器只有在原子化阶段的吸收值才会被当做有用信号来处理。建议楼主找一些有关原吸的书籍系统地充充电。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m_4bb3d216(Insm_4bb3d216) 发表:
灰化温度低产生的干扰不是可以通过背景校正除去吗?这对重现性好像没太大影响吧?毕竟待测元素没啥损失。老师,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您怎么看?


原子吸收分析手段最大的忌讳就是样品中的共存物的干扰。为了消除这种干扰,人们想尽了办法。首先从样品的前处理入手,尽量将共存物烧出或用酸溶出,这就是所谓的“干法处理”和“湿法处理”手段。难怪有人说,影响样品分析结果的因素,前处理占了80%比例。
但是任何处理手段也不是完美无缺,所以处理不干净的样品中仍然会有共存物的干扰,尤其是在石墨炉分析时。于是人们就在升温程序中加入了灰化步骤。但是灰化仍不能完全将共存物烧出,这是因为共存物的解离温度过高,几百度的灰化温度满足不了烧尽的效果。所以以后才发明了“背景校正”这样一个理念。
但是有的共存物即使有了背景校正仍会对于测试结果产生很大的干扰。尤其当背景信号大于样品信号的1.5倍时,一般这种校正的结果的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了。所以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干扰,就要在灰化阶段尽量将共存物烧出,那么唯一的手段就是尽量提高灰化温度。但是灰化温度提高了又会造成对样品待测元素的损失,于是人们又发明了使用基体改进剂的措施加以挽救。这一切连锁措施都是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和建立的起来的。
任何事情均没有十全十美的。有的人认为仪器是万能的,任何共存物都能在原子化阶段得以克服和扣除;这种美好的愿望是不现实的。这就如同一个小孩的成长过程,那种将孩子的教育完全交付给学校老师,而家长无须过问,认为学校可以解决一切的想法是同出一辙的。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7/12/2 18:53:29 Last edit by anping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r丿(v3251800) 发表:
又找到安老师一篇大作,有一些地方能理解,灰化温度、时间、原子化温度、时间,背景这一块一直有点懵。另外,安老师,像这样长篇幅的帖子您是直接在网站编辑的吗?还是在WORD上编辑好再复制过来的,我想写一写自己对目前使用的仪器的一些认识,以求各位老师指教。
我的所有的原创稿件均是首先编写在word文档上,然后再复制在论坛的帖子里。因为一篇原创我有时要写好几日,并且还要反复修改,因此,在网站编辑是不现实的。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r丿(v3251800) 发表:
安老师能推荐几本关于原子吸收ICP-MS 以及相应前处理的书么,想充充电。
抱歉!我对于前处理这块不太熟悉,我主要是搞维修的。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p3255634(p3255634) 发表:
老师,我是用的岛津AA7000,进样针头经常进几十上百次重现性就不好了,我是用洗洁精水超声来清洗的,但效果不是很好。还有就是进样时清洗针头的清洗液我用的纯水,是否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液体


因为不知道你进的是什么性质的样品以及进样针是什么构造的,故只能凭经验回答你。
进样针挂液分内壁和外壁;外壁可用乙醇棉球擦拭。内壁清洗有两种办法:
(1)如果可能的话,取下进样针连接到医用注射器上,用5%的硝酸水溶液反复冲洗。(注意:该方法必须有专用的连接器)
(2)将进样器的清洗液容器里灌注5%的硝酸水溶液,利用自动进样器的清洗功能反复冲洗进样针。(注意:清洗液的容器里不要灌注过多的液体,够用即可。)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p3255634(p3255634) 发表:
是清洗针头的时候在清洗液里加注5%的硝酸还是做样品过程中也要加5%的硝酸?


是用5%的硝酸水溶液做为清洗液;注意清洗结束后,要用去离子水彻底清洗容器和针管。
进样时仍旧保持原来配制的样品酸度。
此外,楼主是否可以拍一张石墨炉自动进样器的照片来?主要是进样针部分的要拍得清楚些。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9/7/10 12:30:55 Last edit by anping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