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它山之石:数据处理时修约疑问

浏览0 回复147 电梯直达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赞成90楼的5点说法,这5点说明了:
  其一、刘彦刚版主所说是正确的,即:“环境试验设备”作为“测量设备”时的校准,的确应该依据JJF1101,而不是GB/T30435。
  其二、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应该更加规范和完善,说明类似这种测量设备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必要时应该同时考虑“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两者之中应该取大舍小。
  其三、再回到楼主的核心问题上,因为读取“测量结果”要受到所用仪器分辨力的制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也就会受到所用仪器分辨力的制约,“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更是受到了所用仪器分辨力的制约。归结到一点,无论测量结果还是它的不确定度都受到了所用仪器分辨力的制约。这也就是为什么JJF1059.1规定测量结果应该与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末位数(相互)对齐”的最根本的原因。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en_liujingyu(en_liujingyu) 发表:
  赞成90楼的5点说法,这5点说明了:
  其一、刘彦刚版主所说是正确的,即:“环境试验设备”作为“测量设备”时的校准,的确应该依据JJF1101,而不是GB/T30435。
  其二、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应该更加规范和完善,说明类似这种测量设备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必要时应该同时考虑“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两者之中应该取大舍小。
  其三、再回到楼主的核心问题上,因为读取“测量结果”要受到所用仪器分辨力的制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也就会受到所用仪器分辨力的制约,“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更是受到了所用仪器分辨力的制约。归结到一点,无论测量结果还是它的不确定度都受到了所用仪器分辨力的制约。这也就是为什么JJF1059.1规定测量结果应该与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末位数(相互)对齐”的最根本的原因。
      非常感谢 en_liujingyu(en_liujingyu) 赞成我的观点!深感知音难觅哦!

      在计量论坛里,Csln质问我:“测量不确定度仅剩量传引起的分量,包含概率100%的不确定度是0.36度,你给出U=0.5℃k=2)的测量不确定度你说包含概率是95%,为什么95%的比100%的还大那么多?你自己能说服你自己吗?”,真的难住了我,我非常希望你和路云老师帮到我

      当我对自已失去信心,感到无言对答而关电脑去干别事后,可能是因为免子急了也咬人吧,终于让我想明白了,让我能自圆其说了。给出:

      都是双轨制(现加注:误差限理论和不确定度理论)造成的,再加上不确定度评定时太保守。实际上,如果测量不确定度仅剩量传引起的分量,包含概率100%的不确定度是0.36摄氏度(现加注:误差限),那么此时按理应按k=3,本来我们误差限(“限”字现加的)理论里就是三分之一原则。那么标准不确定度就是0.12摄氏度,取k=2U=0.3℃

      可Csln还要调我的理:

      同双轨制没有关系,同“再加上不确定度评定时太保守”也没有关系,同误差理论里三分之一原则更没有关系

      有关系的是犯了一个最简单的错误:评定标准不确定度时要考虑各分量的分布,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得出扩展不确定度也要考虑分布。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0/1/11 4:42:48 Last edit by pxsjlslyg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en_liujingyu(en_liujingyu) 发表:
  赞成90楼的5点说法,这5点说明了:
      我怎么没考虑分布?!我不是给出了:

量传引入不确定度评定:

      ±0.15+0.002ǀtǀ℃=±0.15+0.002ǀ105ǀ℃=0.36℃按均匀分布考虑,该标准不确定度0.36℃//√3=0.21℃。

      我觉得自已尽力了,只能选择沉默了!!!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0/1/11 4:43:34 Last edit by pxsjlslyg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有人在88楼说:“我表述得清清楚楚是……,从他嘴里出来就偷换概念正经歪念成了居家用的空调”,似乎别人在造他的谣,那就看看他自己在82楼的原话吧:“请问你们家所使用的空调上,有没有温度显示装置呀?”

      91楼某人施展断章取义睁眼说瞎话的恶劣学风是出了名的。关键的地方就用“……”这种低级拙计来嚼舌,你怎么不把我的原话说全来呀,以为这样就能达到忽悠的目的是不是?82楼我说了那么多句话,你怎么就看到这一句呀?其它几句话你都瞎了眼看不见吗?这句话你只要回答“有”还是“没有”就足矣。而后面紧跟着的“科研生产中所使用的空调是不是用来构造有环境温度要求的试验环境呀?空调属不属于测量设备呀?你们家有温控要求的工作室的哪些温控设备是受控的计量器具(需要定期检定/校准的)呀?包没包括空调呀?你们家哪一台空调进行过检定/校准啊?”你怎么都不回答呀?那我现在再问一句:你们单位有温控要求的工作室的哪些温控设备是受控的计量器具(需要定期检定/校准的)呀?包没包括空调呀?你们单位哪一台空调进行过检定/校准啊?这句话应该没毛病了吧?也该轮到你正面回答了吧。

      2.88楼骂骂咧咧地说:“如果该空调系统之外另安装有温控设备用于温度监视和控制”,既然你认为空调系统本身具备调整与监视功能,属于“测量设备”,为何不直接对其校准?为何要戴了斗笠又撑伞,吃饱了撑着另外再安装有温控设备用于温度监视和控制呢?

      这样的表述叫“骂骂咧咧”吗?你不是神经过敏是什么?

      3.我说的很明白了,空调系统“另外安装有温控设备用于温度监视和控制”,就类似于“车床配备的进刀量读数系统”,产品质量由检验员另用测量设备测量,温度将由“另外安装的温控设备”测量,其上面的温度仪器不起测量作用,只供“生产者”自我参考,无权判定“产品”或“工艺过程”的合格性。

      谁告诉你产品质量只由检验员测量,生产工人不进行测量啊?车工车出来的零件不需要用卡尺测量吗?仅看车床上的进刀读数系统就OK啦?你有没有干过车工啊?没干过就上车间去看看车工师傅是怎么干活的。

      4.工作间属于工作场所,干燥箱是个设备,请不要混淆在一起相提并论。干燥箱配置了温度监测设备,这就是测量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组合”,这个组合尽管“仅起到监测作用”,“监测”是一种测量活动,它就是完整的一套“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须”的“测量系统”,就是“测量设备”了。如果要使用这套测量设备“监测”至关重要的被测温度,就应该对这套测量设备实施“期间核查”。我没有说“干燥箱上配置的温度计是用于期间核查”,说的是用“核查标准”对这套完整的测量设备进行期间核查,请你看清楚再发言。使用的“核查标准”可认为是“工作间”另外配置的温湿度计,这一点算你看明白了。

      回答不出来就承认回答不出来,这里没有谁跟你扯“期间核查”,不要在这里偷换概念以达到鱼目混珠之目的。工作间是有温湿度要求的工作空间,干燥箱是有温度要求的试验空间,工作间由空调器指示、调节、控制温度,干燥箱由温控系统指示、调节、控制温度,前者需要另外配置经检定合格的温湿度仪进行监测,后者也需要另外配置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进行监测,道理有什么不一样?干燥箱上的温度指示器有没有测量作用?有测量作用为何还要用另一支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来进行监测呢?上面的温度仪器为什么起不了测量的作用啊?你规定的?

      5.没有人说你没见过世面,去的企业少,也没有人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论坛本来就是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帮助的平台,我只是提醒你很多计量基本概念你都是混淆不清的。我明确指出来,其一是帮助你,其二是提醒新入门的计量新秀不要被误导。我的心意到了,你不愿意承认,还要声声指责别人是“招骂”,甚至在公众媒体上发誓不骂到底誓死不休,这都是你自己的事。

      的确是厚颜无耻,是你在说我“横挑鼻子竖挑眼”,现在居然改口说没有人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明明是睁眼说瞎话,翻脸不认账,还美其言说这是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帮助。我说的话就成了“骂街”、“误导”,你说的话就成了“帮助”、“真理”是不是?你难道不也在公众媒体上信誓旦旦的说你是一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拧种”吗?

      6.这里讨论的是干燥箱,你提出了空调,空调如果用于监视和控制某个重要的空间温度,且配置有温度仪器,这个空间温度的测量不再用别的温度仪器,这个空调连同配置的温度仪器一起就是称为“测量系统”的“测量设备”了。

      从来都不会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我现在再问你一遍:你们单位的空调,有没有用于监视和控制某个重要的空间温度?上面有没有配置温度指示器?指示的是不是这个空间的温度?是“测量设备”还是不是“测量设备”?“是”是什么理由?“不是”又是什么理由?你们单位有没有哪个重要的空间所使用的空调器,纳入了测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周检管理?有就直接把《检定/校准证书》,以及张贴有计量检定“合格证”标识的空调拍个照晒出来,不是难事儿吧?

      7.并发誓要骂街到底的帖子,在计量论坛这个公众媒体中也明摆着,有目共睹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呀?将我的原话截图晒出来呀。如此不要脸的无中生有编造谣言栽赃诬陷。不是本论坛该讨论的内容,你三番五次猫儿撩爪式的搬出来闲炒,想达到什么目的?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0/1/20 19:53:53 Last edit by luyunnc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
      我怎么没考虑分布?!我不是给出了:

量传引入不确定度评定:

      ±0.15+0.002ǀtǀ℃=±0.15+0.002ǀ105ǀ℃=0.36℃按均匀分布考虑,该标准不确定度0.36℃//√3=0.21℃。

      我觉得自已尽力了,只能选择沉默了!!!


      评两处引入的不不确定度时按均匀分布,也就是说U=0.36℃的包含因子k=√3,包含概率是p=100%。而你扩展不确定度U=0.42℃的包含因子是取k=2,包含概率是p≈95%。两者放在一起对比:

      U0.36℃,包含概率是p100%

      U0.42℃(比评定前还大),包含概率是p95%(比评定前的包含概率还小)

      你不觉得这样的评定结果难以自圆其说吗?你真的考虑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分布了吗?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评两处引入的不不确定度时按均匀分布,也就是说U=0.36℃的包含因子k=√3,包含概率是p=100%。而你扩展不确定度U=0.42℃的包含因子是取k=2,包含概率是p≈95%。两者放在一起对比:

      U0.36℃,包含概率是p100%

      U0.42℃(比评定前还大),包含概率是p95%(比评定前的包含概率还小)

      你不觉得这样的评定结果难以自圆其说吗?你真的考虑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分布了吗?


我在93楼给出的是:

      都是双轨制(现加注:误差限理论和不确定度理论)造成的,再加上不确定度评定时太保守。实际上,如果测量不确定度仅剩量传引起的分量,包含概率100%的不确定度是0.36摄氏度(现加注:误差限),那么此时按理应按k=3,本来我们误差限(“限”字现加的)理论里就是三分之一原则。那么标准不确定度就是0.12摄氏度,取k=2U=0.3℃

所以是:

  U0.4℃,包含概率是p100%(或k=3);

U=0.3℃,k=2(或包含概率是p95%)。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

我在93楼给出的是:

      都是双轨制(现加注:误差限理论和不确定度理论)造成的,再加上不确定度评定时太保守。实际上,如果测量不确定度仅剩量传引起的分量,包含概率100%的不确定度是0.36摄氏度(现加注:误差限),那么此时按理应按k=3,本来我们误差限(“限”字现加的)理论里就是三分之一原则。那么标准不确定度就是0.12摄氏度,取k=2U=0.3℃

所以是:

  U0.4℃,包含概率是p100%(或k=3);

U=0.3℃,k=2(或包含概率是p95%)。
      你首先应该确定最大允差±0.36℃是什么分布,再来确定包含因子kk=3也并不代表包含概率p=100%,如果是正态分布,则包含概率p=99.73%。你选择k=3,有没有依据出处?根据JJF1059.1第4.3.3.4条给出的建议:

      “三分之一”原则,是上下级测量之间,测量设备与被测对象的最大允差绝对值MPEV之比,或不确定度之比,即量传比的通常规定,不是“标准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之比。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0/1/11 20:31:16 Last edit by luyunnc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具备检测能力的校准机构,依据检测方法出具《检测报告》的校准机构多得很。什么时候都是先有检测方法,后有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任何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编制,都是参照和引用检测方法为依据的。依据GB/T 5107.2-2017《环境试验设备经检测方法 第2部分:温度试验设备》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的校准机构有没有?生产现场定期依据GB/T 9452-201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进行炉温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的,是检验人员还是计量检定/校准人员啊?
      老式干燥箱,并不是不显示温度,即便是只有一个旋钮,那旋钮上也应该有刻度,否则怎么去设置温度?瞎旋吗?如果什么都没有,这种设备充其量就是一个普通烘箱,也没有严格的温度偏差和温场均匀度的要求。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0/1/11 20:33:28 Last edit by luyunnc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你首先应该确定最大允差±0.36℃是什么分布,再来确定包含因子kk=3也并不代表包含概率p=100%,如果是正态分布,则包含概率p=99.73%。你选择k=3,有没有依据出处?根据JJF1059.1第4.3.3.4条给出的建议:

      “三分之一”原则,是上下级测量之间,测量设备与被测对象的最大允差绝对值MPEV之比,或不确定度之比,即量传比的通常规定,不是“标准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之比。


————————————————————————————

有了JJF1059.1—2012:



      该恩准后,让我可以不再注重有效自由度等,只是在各输入量不确度B类评定时会考虑分布。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具备检测能力的校准机构,依据检测方法出具《检测报告》的校准机构多得很。什么时候都是先有检测方法,后有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任何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编制,都是参照和引用检测方法为依据的。依据GB/T 5107.2-2017《环境试验设备经检测方法 第2部分:温度试验设备》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的校准机构有没有?生产现场定期依据GB/T 9452-201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进行炉温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的,是检验人员还是计量检定/校准人员啊?
      老式干燥箱,并不是不显示温度,即便是只有一个旋钮,那旋钮上也应该有刻度,否则怎么去设置温度?瞎旋吗?如果什么都没有,这种设备充其量就是一个普通烘箱,也没有严格的温度偏差和温场均匀度的要求。


        因为我校准干燥箱和培养箱等近十年,还真有这样的老式干燥箱,温度用插入箱体内温度计测量,有一个旋钮,虽有可能刻了1、2、3、4和5字样,但它并不具体对应特定的温度,温度设置只能靠插入箱体内温度计,采用瞎子爬坡或瞎子下坡方式进行。当然,该情况下温度偏差就起决于于温度计的准确性,温场均匀度和波动度是可以被要求的。

        之所以以前会存在这样的老式干燥箱,关键是那时温控仪太昂贵了,就简单用个双金属片装置实现控温造成的。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0/1/12 1:57:26 Last edit by pxsjlslyg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