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
——表壳虫和双菱藻
表壳虫,原生动物门,肉足纲,跟足亚纲,表壳目。几丁质外壳,由细胞本身分泌的薄膜硬化而成。顶面观,呈圆形;侧面观,壳背拱起,形似表盖。壳表面有放射性排列的蜂窝状花纹。幼体壳颜色淡黄,发育成熟转黄褐色或深褐色,壳可退。壳孔位于腹部中央,内陷,圆形,指状伪足从中伸出,行动缓慢。表壳虫以鞭毛虫和藻类为生,内质未消化的绿藻食泡和贮藏粒体清晰可见。最适合寡污性水体环境。
双菱藻隶属硅藻门羽纹纲管壳缝目双菱藻科。硅藻门的明显特征是它的形状、硅质细胞壁和壁上特殊花纹。壳体由上下两个半壳套合而成(想一下细菌培养皿的样子)。上面壳盖较大,称上壳;下面盒底较小,称下壳。每一半壳又由两部分组成:壳瓣(上下壳的盖板和底板)和壳环(上下壳侧面的一圈环带)。镜检时,壳瓣正对观察者,称“壳面观”;壳环正对观察者,称“带面观”。藻类是立体的,需要不同方位去观察,硅藻不能运动,有时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比如针灸用的银针)轻敲盖玻片让其翻面才可以看清全貌。羽纹纲特征:壳面花纹左右对称,似羽毛纹路。壳瓣花纹极为精致,各有不同。花纹构造大致分为线纹、点纹、孔纹、管纹或肋纹,双菱藻属横肋纹。在壳瓣的中部或偏于一侧有一条纵向的无花纹的平滑区,称中轴区,沿中轴区常有一条纵向的裂缝,称壳缝。壳缝是细胞和外界沟通的渠道。有些种类中轴区很窄,无壳缝,镜检时好似有一条壳缝,称假壳缝。双菱藻的壳缝构造很复杂,是一条管沟。管沟有狭缝与外界相通,内壁则有一列小孔与细胞相通(详见《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称管壳缝。双菱藻属的管壳缝围绕整个外壳边缘,壳面无横向上下起伏。
壳体形状、结构和花纹是硅藻鉴定的主要依据,往往需要用酸消解以除去细胞内含物。双菱藻个头较大,而且照片中的双菱藻内含物都消耗空了,加上表壳虫的助力,壳面上的花纹和结构比较清晰。
有人说成熟的表壳虫像甜甜圈,那么,双菱藻的壳面观像不像向日葵瓜子仁?再发挥一下想象力,它的整体与没有分裂完全的两颗葵瓜子有没有几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