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做非甲烷总烃遇到的一些问题求解答

浏览0 回复26 电梯直达
Insp_2be455b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前两个问题我在你的另一个贴已经解释了。关于稀释,一般误差在5%以内就算可以了,气体稀释不像配溶液那样能做很准,误差3~5%就算不错了,如果再加上进样误差、仪器误差,就会差更远。所以标准规定的QC在10%以内就算通过。
Ins_a865f96c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x_dxd_xx(xx_dxd_xx) 发表:
前两个问题我在你的另一个贴已经解释了。关于稀释,一般误差在5%以内就算可以了,气体稀释不像配溶液那样能做很准,误差3~5%就算不错了,如果再加上进样误差、仪器误差,就会差更远。所以标准规定的QC在10%以内就算通过。
明白了,我以为是我手法问题,稀释不到准确的。那既然稀释必然存在误差,那我低点不就偏低,这个曲线接近零点端也往下走了,不就有个负截距了?

搜索

复制
Ins_a865f96c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tyzb(zxz19900120) 发表:
用6个浓度点做了两条曲线,一个过原点,一个不过原点。不过原点的无论总烃或者甲烷线性都接近9999,而过原点的线性会差点,9990左右。两个曲线做QC,都在合格范围,但是过原点的偏差会比不过原点大。然后测实验室空气,过原点曲线的甲烷1.5mg/m3,不过原点甲烷2.1mg/m3。
1、根据HJ 604-2017 (定量分为标准曲线法和单点法)和HJ 38-2017(定量只有标准曲线法)中标曲绘制过程规定,标准曲线是不过原点的,但要尽可能保证所测样品浓度在标曲范围内;其实楼主观察下环保HJ气相方法和气质方法标准大部分标曲都是不带零点的。
2、我用有证的除烃空气直接进,不过原点的曲线做不出来,总烃浓度会大于0.4mg/m3,过原点曲线总烃0.24mg/m3。
有两个原因,1、标曲线性拟合后有一个正的截距,导致过原点后数值降低;2、除烃空气质量不合格。建议更换一批除烃空气,绘制标曲时最低点尽量靠近方法测定下限。
3、比如我直接进100mg/m3的标气,甲烷面积100万,总烃面积100万。用高纯氮稀释一倍,能测出来总烃面积50万,甲烷面积50万吗。因为我现在稀释发现,每稀释一次,他就会比理论值少个几万。不知道是我手法问题还是稀释就不能完美达到理论?
稀释操作都会引入误差,只要保证满足HJ 604-2017和HJ 38-2017中规定的平行样相对偏差要求即可,前者为20%,后者为15%,若满足取平均值计数减小随机误差。建议下楼主尽量首选去绘制合适的标曲,次之再去稀释样品。

我是用49mg/m3的标气稀释成6个浓度做的曲线,现在对半稀释6次也就到1.5mg/m3,要做到检测限0.06有点难额。

搜索

复制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a865f96c(Ins_a865f96c) 发表:
我是用49mg/m3的标气稀释成6个浓度做的曲线,现在对半稀释6次也就到1.5mg/m3,要做到检测限0.06有点难额。

搜索

复制
关于曲线的问题,我对HJ标准上的做法有些异议。
如果没有专用的稀释装置,自己手动用注射器稀释,误差其实比较大,特别是像你这样每次对半稀释,积累的误差往往比仪器自身的随机误差和线性误差要大得多,所以硬要通过稀释凑齐五六个点,不仅不能减小误差,有时候反而使误差变大。而用单点校正的做法有时候还更准一点。所以我的习惯是用单点校正,然后手动稀释一个点,一般是稀释5倍,检查一下,如果差别不太大就认为单点校正的结果没问题。如果一定要用多点校正,那最好是所有浓度都买配好的气,而不是自己稀释。当然,全部都买会比较贵。
单点校正的问题在于校正曲线是否过原点。如果实际的曲线不过原点,用单点校正就会误差比较大,特别是对于低含量样品差很远。所有这时候减小氧峰的干扰就十分重要,通过调节合适的氢气流量减小氧峰,然后准确进行扣除,这样才能保证曲线是基本上经过原点的。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a865f96c(Ins_a865f96c) 发表:
我是用49mg/m3的标气稀释成6个浓度做的曲线,现在对半稀释6次也就到1.5mg/m3,要做到检测限0.06有点难额。

搜索

复制
那就按照实际做出的曲线进行定量,尽可能保证待测样品在曲线范围内(注:肯定不能超过最高点),气相色谱法不过零点还是比较普遍的,但尽可能保证截距较小;按照标准HJ 604和HJ 38要求做好各项质控结果就是可信的。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2/25 15:15:20 Last edit by zxz19900120
Ins_a865f96c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tyzb(zxz19900120) 发表:
那就按照实际做出的曲线进行定量,尽可能保证待测样品在曲线范围内(注:肯定不能超过最高点),气相色谱法不过零点还是比较普遍的,但尽可能保证截距较小;按照标准HJ 604和HJ 38要求做好各项质控结果就是可信的。
我每稀释一次就会损失一点峰面积。如果手法没有问题,稀释后检测有可能达到和理论的峰面积一样或者比理论高吗

搜索

复制
Ins_a865f96c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x_dxd_xx(xx_dxd_xx) 发表:
关于曲线的问题,我对HJ标准上的做法有些异议。
如果没有专用的稀释装置,自己手动用注射器稀释,误差其实比较大,特别是像你这样每次对半稀释,积累的误差往往比仪器自身的随机误差和线性误差要大得多,所以硬要通过稀释凑齐五六个点,不仅不能减小误差,有时候反而使误差变大。而用单点校正的做法有时候还更准一点。所以我的习惯是用单点校正,然后手动稀释一个点,一般是稀释5倍,检查一下,如果差别不太大就认为单点校正的结果没问题。如果一定要用多点校正,那最好是所有浓度都买配好的气,而不是自己稀释。当然,全部都买会比较贵。
单点校正的问题在于校正曲线是否过原点。如果实际的曲线不过原点,用单点校正就会误差比较大,特别是对于低含量样品差很远。所有这时候减小氧峰的干扰就十分重要,通过调节合适的氢气流量减小氧峰,然后准确进行扣除,这样才能保证曲线是基本上经过原点的。
手法无误的话,非甲烷稀释有可能做到等于理论峰面积或者大于理论峰面积吗

搜索

复制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a865f96c(Ins_a865f96c) 发表:
我每稀释一次就会损失一点峰面积。如果手法没有问题,稀释后检测有可能达到和理论的峰面积一样或者比理论高吗

搜索

复制
楼主,误差的来源有很多,可能来自于你的操作,也与稀释容器的准确度有关(比如1-10区间准,10-20可能误差就大),另外还与环境条件相关,最主要的还与气相色谱仪稳定性有关。如果没有误差的话肯定是相等的,如果误差存在尤其是随机误差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楼主只要满足标准要求质控即可,太完美很难。
Ins_a865f96c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tyzb(zxz19900120) 发表:
楼主,误差的来源有很多,可能来自于你的操作,也与稀释容器的准确度有关(比如1-10区间准,10-20可能误差就大),另外还与环境条件相关,最主要的还与气相色谱仪稳定性有关。如果没有误差的话肯定是相等的,如果误差存在尤其是随机误差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楼主只要满足标准要求质控即可,太完美很难。
标准对曲线要求就一个线性,一个标气<10%。然后我做了两条曲线都满足,可是结果差异就挺大的

搜索

复制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