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有机所林国强院士关于学生造假的公开信!

浏览0 回复18 电梯直达
怪侠一点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各位同事:


大家好!
可能你们已经听闻本课题组2006 年发表在JACS (2006, 128, 5624-5625)上的
论文涉嫌造假一事,因该事件影响太大,其真相至今才能通报,望见谅。原因有二:其一,从发现问题到调查乃至弄清整个事件的真相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做许多次的反应来推敲和验证;其二,在调查和揭示真相的过程中,希望给涉嫌造假者黄凌琳一个能申辩和主动承认的缓冲时间。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善意未能等来她的表态。至此,我们已经按既定时间表于3 月22 日向有机所学位和学术委员会报告涉嫌造假的实情。同时,我们也已二次给JACS 主编去信,先是报告情况,然后是要求撤消该论文。


黄凌琳曾是我们小组的博士研究生,她博士论文阶段的其中一个工作是研究二碘化钐诱导的2-酰基芳酸酯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环化合成高光学纯度手性苯酞类化合物。我们期望利用手性试剂控制的不对称质子化,探讨手性苯酞的合成。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黄凌琳“实现”了这样的设想,并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展”了非手性的质子源试剂和催化量的手性质子源试剂的组合体系,“完成”了手性苯酞的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的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9%。其中催化部分的研究结果就发表到美国化学会志上。


黄凌琳于去年博士毕业后去了德国做博士后,苯酞研究的课题就由小组另一位研究生冯陈国同学继续。自去年9 月下旬开始,冯陈国在进行苯酞类反应的拓展实验时碰到了困难,无法取得好的结果,即以黄凌琳原来的工作为标准的模板反应进行重复,但产率仅在30~50%,ee 值也在10~30%之间。期间,冯与已在德国的黄多次用email 联系,讨教如何操作实验,黄表示实验操作应该没有问题。


在多次实验未果的情况下,黄甚至在email 中提出 “现在我可以相信问题应该出在我一直使用的那瓶CH2I2上,估计是在那瓶中引入了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杂质,才对反应产生了效应。但遗憾的是,那瓶试剂已经被完全用光了,连瓶子都已不知去向了”,意思是说该试剂已用尽,无法找出事情的原委。同时,她还信誓旦旦地说“这些都是我当初确确实实做出来的,但现在,我也确实无法为自己做出什么有力的证明与辩护,此心唯天可证!”。事关重大,我们认为无论是何原因,都应该弄明白。就请她乘圣诞节放假之际,回所重复实验,并答应为其报销国际旅费,经过反复交涉,她同意回国。但原定12 月25 日的回国日期到了,她没有回来,只有一封email 说她在德国也重复了实验,也没有得到原先的结果,自感
回来已无意义。经过多次的email 和电话联系以及交涉工作,她最终同意在春节前回来。在此期间,有位自称是她男友的人来过2 次电话,提及黄顾虑重重,即表示回来与否都没有学位了。1 月21 日,她回到了上海。第二天在实验室就位,第三天开始重复自己的工作,但其实验结果与冯陈国同学的结果相差不多。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怪侠一点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事实上,在黄回国之前,我们已经预感到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她留下来的样品中有4 个标明光学活性的化合物,虽然它们的NMR 谱是对的,但竟然是消旋体而非光活体;在同样条件下(同一台仪器、同一根手性柱以及同一位操作人员),测得的HPLC 数据与论文中的表述相悖。由此,我们疑窦重生,这不仅仅是重复性的问题,很可能是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在黄回国重复实验一周左右的时间、且实验结果不佳的情况下,1 月26 日上午,徐明华、黄凌琳、冯陈国和我一起开了个会。当时,黄一再表示她的数据即HPLC 和比旋肯定没有问题,我随后提出下一步由黄和冯二位一起重复催化质子源和等量质子源的实验。同时,在16 个已发表的新化合物中挑出5 个,先合成它们的消旋体,再不惜代价地用手性制备型HPLC 柱拆分,以得到其左旋与右旋体,然后与论文中的HPLC 保留时间和
比旋数据进行比较。因为要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时间比较长,经过我的要求,黄同意由她本人向其德国的导师K.nig 教授请假延期返回。不料,到第三天她就借机不辞而别,她的手机也处在无人接听或关机状态。在她之后的email 中说“不要再找我了,要怎样处理,你们看着办吧,我是不会再回头了”。

为了慎重起见,我们从1 月9 日起先后合成了已发表的16 个新化合物中的
11 个以及另外2 个在她博士论文中报道的,共三批样品,13 对对映异构体。在相同条件下测其HPLC 的保留时间和比旋值,并与原来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她的数据完全不符,其中一个对映体的比旋值竟相差175 度。值得指出的是,另有2 个已知化合物,一个是用作模板反应的3-苯基取代苯酞,其图谱数据与文献一致;另一个3-甲氧基苯基苯酞的文献比旋值为8.9 度是错误的,黄报道的与错误的数据完全吻合,但实际上其比旋应该是18.5 度。由此可见,原先的数据全系造假。我们推断,虽然高ee 值苯酞化合物的NMR 谱图数据可用消旋品来代替,但在手性HPLC 上的保留时间则无法用消旋品替代,且无法知道哪个峰是代表(+)体,哪个是(-)体,更难找到一个具有同样保留时间的样品来代替真品。因而判断黄可能是用别的样品,通过适当的调配,先在HPLC 上出现二个相同的峰作为参考,再添出在手性HPLC 柱上二个大小比例相差很大的峰。因此,所给出的化合物保留时间与真品的不符。更有力的证据是,真正样品的比旋值是无法得到的,也是猜不准的,因此,造假的数据肯定也是错的。


2月5 日,我们去信给JACS 主编,鉴于论文中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问题,
正在进行调查,将尽快告之核实情况。同时,由于黄不辞而别匆忙返回德国,我们于2 月12 日将查实情况以快递信件给她,2 月14 日快递到达她所在的大学。附信上说,我们将对比数据的结果告之,愿意给她三周的时间充分地考虑与申辩。鉴于事态的严重性和严肃性,郑重希望她认真对待,并于3 月5 日前给予答复。



怪侠一点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3月5 日,黄在email 中说“我承认与否,还有什么区别吗?”3 月6 日,黄来电话,要求给予时间考虑,又提及承认与否有何区别?我们再三请她严肃地考虑,并在48 小时内答复。不料就此音信全无。3 月16 日,黄在德国的导师K.nig 教授在email 中告诉我们,事实上,黄在3 月初已经对他说起论文的数据有问题,因此她的聘用合同立即终止,并于3 月5 日离开了K.nig 小组。还是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分别召开了二次组内会议,一次是在春节前由现在的小组成员组成的会议,另一次是在3 月7 日,是在沪地区已毕业的博士和已出站的博士后会议,就查核实验数据问题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并对各种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二次组会上的讨论结果均肯定她论文中关于手性苯酞合成的部分是造假无疑。虽然黄煞费苦心,从表面上看,近20 个化合物的核磁、红外、质谱、HPLC谱以及比旋的数据均齐全,但最终谎言还是被戳穿!


令我非常痛心的是,她为什么要造假?!我深知学生们十数年寒窗之不易,因而对待学生如同己出,从没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研究氛围。更让我寒心的是,在真实的数据面前,黄凌琳不但没有直面它,而是采取赌咒发誓、错误引导、百般抵赖、直至销声匿迹的态度。她还曾在email 里说“这个反应我怎么可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作出这样的弥天谎言呢?”事实上,自她捏造第一个化合物的数据起,就决定着她要为此不断地说谎和圆谎,还要不断地察言观色,为造假备受煎熬。甚至在临毕业前,在指定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复核实验以及其它的一系列检查等措施中,设法侥幸逃脱。但最终还是会被揭露的。其实,她大可不必如此,只要她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能够毕业的,犯不着拿自己的前程做赌注。造假终究会水落石出的,也必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她的造假,不仅是毁了她自己,也毁了我和小组的良好声誉,更可能会影响到小组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冯陈国同学半年多的宝贵时间付之东流;她的造假,
对我是一个深深的、不光彩的伤痛,对徐明华博士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对我们小组更是永远的烙印。这是个沉痛的教训,但愿警钟长鸣!
事已至此,我只能选择面对,而不是掩盖和包庇。我必须公布真相,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我们已于3 月15 日给JACS 的主编去信,要求撤消JACS上的那篇论文;于3 月22 日向有机所学位和学术委员会报告造假实情;相关情况也已于3 月23 日通报本所所有的在读研究生。现在所学位委员已成立调查小组,展开调查,将尽快核实并根据情节提议通报国务院学位办,撤消黄凌琳的理学博士学位。因管教不严造成如此严重后果而深感内疚的我由衷地向有机所全体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致歉。

但我相信,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昭示此事是正确的。诚信为本,揭示造假的手段也是对杜绝造假的一种威慑。进而,我们仍将继续努力工作,去探索科学的真理,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做出好的成绩、发表质量高的论文。与大家共勉。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bing_xuhong
怪侠一点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 附件是消旋体经手性拆分后得到的(+)和(-)体与JACS 论文上的比旋数据的比较。


林国强


2007 年3 月26 日



附件:

表1ˇ黄同学13个样品分析值与更正值之比较
entry Vee/Hee V[α]20D/ H[α]20D VC/VH 备注
1 +1.04 -1.1 -1.2 + 和-分别表示倍数的高低
2 +1.03 -2 +1.0
3 +1.02 +2.5 +1.0
4 +1.08 +1.8 -2
5 +1.02 +1.2 +1.0
6 -1.19 +1.7 -3
7 +1.04 -4.3 +1.0
8 +1.02 -15.9 -1.5
9 +1.02 -1.52 +1.0
10 +1 -1.56 -2
11 +1 -9.3 +1.0
12 +1.05 -2.6 +1.0
13 +1.1 -1.59 +1.0
从表1可以看出ˇ1ˇ就ee值ˇ黄同学样品6的数据低于更正样品值1.19倍ˇ 其它样品值类似。2ˇ就比旋光度ˇ 黄同学的样品2、7、8、9、10、11、12和13的数据分别比更正样品值低1.5倍以上ˇ黄同学样品3、4、6分别比更正样品值高1.5倍以上。3ˇ 就C值ˇ黄同学样品4、6、8和10的数据分别比更正值样品低1.5倍以上。
当产品中不含旋光度大的杂质时ˇ比旋光度可以大概估计ee值。在黄同学的样品与更正样品ee值ˇ似情况下ˇ黄同学的样品2、7、8、9、10、11、12和13的数据分别比更正样品值低1.5倍以上ˇ可能说明黄同学的样品光学纯度比更正样品高。黄同学样品3、4、6分别比更正样品值高1.5倍以上ˇ可能说明黄同学的样品光学纯度比更正样品低。黄同学的样品6 数据和更正样品ee值差异大ˇ本人不做推理。
由于化学反应和旋光度测定受温度影ˇˇ尽管我们ˇ在有空调ˇ但是冬天和夏天所测定值可能是有差异的。本人做聚丙ˇ胺凝胶聚合时ˇ冬天就特别费劲ˇ在37度保温50分钟才聚合。而黄同学和更正样品表给出的数据表均未指出独立试验的次数、数据分析的标准差和变异值。尽管目前有许多数据分析软件ˇ我们还是要重视统计分析的原理ˇ尤其是在表格数据较多时指出变异值。
本人非化学专业工作者ˇ尽管热爱生物化学以便在研究中有创新ˇ不对或可爱之处ˇ请大家把门牙笑掉。既然此事件已经发生ˇ海内外的学子深深地思考一下ˇ吸取教训ˇ在自己的领域为真正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尽一份力。

相逢何必相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可悲呀,中国学术造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不能杜绝
swust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dickwang20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林教授的作为真是值得称赞!现在纵观国内外,在学术圈内造假的人真是不计其数,更有甚者好多知名学者也成为帮凶,这种行为真叫人心寒!我们学术圈应该有一个纯洁的氛围,宽松的氛围,这样学生或者研究人员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新性,研究出新颖的东西!
愚爸爸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有几个敢说没有造过假、做过弊??
当年做毕业论文的时候,还不得不造些数据符合课题要求……
中国很多课题,时间的限制导致了“急功近利”,导致了“政治性造假”。。

就和仪器论坛一样,只有摈弃了一些老的“攻击性心态”,才会真正杜绝相互攻击的现象,
真正“用科学说话”
learner199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林教授在科学上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只要是实验得出来的数据都是真实有效的,都有其依据的,完全没有必要修饰掩盖。
haypin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认为主要是她个人的原因引起的,从有机所的学术氛围来说,是好的,是为国家作了很大贡献的!
ynh33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在科学上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提倡,更要反思当前急功近利的原因!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