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测量不确定评定中灵敏系数是必须的的吗?

浏览0 回复40 电梯直达
p323904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大家好,最近在看一些测量不确定度教材、CNAS案例、论文之类的。关于求不确定度时灵敏系数要不要求有些困惑了。从数学理论上来讲,当你的数学模型是间接测量且有几个自变量时,确实应该算偏导,计算其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变化关系(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哈)。但为什么我看到的一些案例中(包括CNAS各领域的不确定度指南),有求偏导,也有不求偏导的。这个尺度是怎么样的?CNAS评审员对这个方面关注吗?欢迎大家讨论给出意见,谢谢。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测量模型是关于输出量与输入量相互之间的一个函数表达式,应围绕着测量模型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不确定度评定的目标,一定是输出量的不确定度。为了得到输出量的不确定度,每个输入量给输出量都会引入一个不确定度分量,因此需要对每个输入量给输出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各个击破,逐一评估。
  但每个输入量的计量单位与输出量的计量单位并不一定都相同,常常在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时无法完成。灵敏系数的作用说到底,就是将每个输入量的计量单位统一到与输出量的计量单位相同。求导是求变化率,是求输入量每产生一个微小变化将给输出量带来多大的变化,说白了就是输出量变化关于某个输入量变化的灵敏性,因此我们就把这个变化率称为“灵敏系数”。每一个输入量对应输出量都一定有且仅有一个灵敏系数。因此,不求灵敏系数或灵敏系数的个数与输入量个数不一致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根据上述道理,灵敏系数是必须要求的。但如果测量模型只有乘除(称为单项式),不确定度评定中就可以都用相对误差和相对不确定度,也就都没有了计量单位,灵敏系数就可以都默认为1,不必费力再求导。有时候某输入量与输出量计量单位相同,灵敏系数也是1,不必费力求导。这种“可以”不求并非真的没求,而是默认为1,为了评定的严谨性,应该在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上给与交代。输入量与输出量计量单位不相同时,该输入量的灵敏系数是必须求出来的。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根据上述道理,灵敏系数是必须要求的。但如果测量模型只有乘除(称为单项式),不确定度评定中就可以都用相对误差和相对不确定度,也就都没有了计量单位,灵敏系数就可以都默认为1,不必费力再求导。有时候某输入量与输出量计量单位相同,灵敏系数也是1,不必费力求导。这种“可以”不求并非真的没求,而是默认为1,为了评定的严谨性,应该在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上给与交代。输入量与输出量计量单位不相同时,该输入量的灵敏系数是必须求出来的。
  这是典型的自拍脑袋不懂装懂的忽悠误导。是“沙发”楼层某人没有任何理论根据的胡说八道。
  众所周知,实际工作这遇到的“测量模型”往往不是那么简单,有的甚至相当复杂。就算测量模型简单到下列形式:
 
  各变量的相对“灵敏系数”也是Pi,而不是“默认为1”。所谓“默认为1”,纯纯“沙发”某人不怀好意,存心恶意的误导。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9/10 5:41:35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对骂人流氓路云帖子的答复如下:
  你有本事就直接回答楼主的问题“测量不确定评定中灵敏系数是必须的的吗?”,在这里胡搅蛮缠没有价值,我完全可以不予理睬。为了仁至义尽,我对你给的测量模型类型各输入量的灵敏系数计算方法答复如下:
  这种测量模型属于求偏导最简单的测量模型,除了陆云外应该人人皆会求偏导。方法是,如果Y=CX^n,则Y′=nCX^(n-1)。注:对某个输入量求偏导时,其余输入量均看成常数。
  另外这种测量模型的确也属于只有乘除运算的“单项式”,在不确定度评定中完全可以使用相对误差和相对不确定度评定,输出量和凡是有计量单位的输入量,在不确定度评定中均应转化为“相对值”,以消除其计量单位,消除计量单位后的输入量灵敏系数视为1。如果必须给出绝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可将得到相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再乘以输出量的总量,即为输出量的(绝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承之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你有本事就直接回答楼主的问题“测量不确定评定中灵敏系数是必须的的吗?”,在这里胡搅蛮缠没有价值,我完全可以不予理睬。
      从理论上说,灵敏系数是必须要算的(依据JJF1059.1-2012第4.4.1条),只不过在日常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从测量模型可以明显看出灵敏系数为1时(即输入量为输出量的一次线性函数关系),才省略求偏导计算灵敏系数。,到底谁在这里胡搅蛮缠忽悠误导,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种测量模型属于求偏导最简单的测量模型,除了陆云外应该人人皆会求偏导。方法是,如果Y=CX^n,则Y′=nCX^(n-1)。注:对某个输入量求偏导时,其余输入量均看成常数。
      你从哪里看出我不会求偏导啊“学术流氓”?你会求偏导,你不求,这个“灵敏系数”怎么出来?
      另外这种测量模型的确也属于只有乘除运算的“单项式”,在不确定度评定中完全可以使用相对误差和相对不确定度评定,输出量和凡是有计量单位的输入量,在不确定度评定中均应转化为“相对值”,以消除其计量单位,消除计量单位后的输入量灵敏系数视为1。
      大家看看这位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学术流氓”,不知道此人的数学是跟谁学的。“3/x”是“单项式”吗?“2X+1”是“单项式”吗?“4T/X2”是“单项式”吗?我早就说了,像你这种大粪浇(教)屎的臭水平,居然也好意思厚颜无耻的在这里冒充“专家”,专门寻找新人及非计量专业版友忽悠误导。

      请“马扎”楼层的这位“学术流氓”睁大眼睛看看清楚,以上公式(29)是不是已转化为“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形式?计量单位有没有消除?消除计量单位后的输入量xi的灵敏系数Pi为“1”吗?纯粹就是在这里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到底谁在这里四六不分概念混淆,既拎不清什么叫“单项式”,还错将公式(30)(适用于所有输入量xi的指数Pi均为1的特殊情形)当作通用公式(29)来忽悠,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不是铁证事实呀?“马扎”楼层的“学术流氓”还有什么好狡辩的?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8/30 10:57:02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流氓原话:从理论上说,灵敏系数是必须要算的(依据JJF1059.1-2012第4.4.1条),只不过在日常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从测量模型可以明显看出灵敏系数为1时(即输入量为输出量的一次线性函数关系),才省略求偏导计算灵敏系数。
  答:请骂人流氓看清楚标准说什么。JJF1059.1第4.4.1条讲的是“不确定度传播率”,根本不讲“灵敏系数”,请流氓不要混淆“传播率”和“灵敏系数”。另外,第4.4.1条根本就没有何时“才省略求偏导计算灵敏系数”的任何文字表述,请勿造谣。
  2流氓原话:你从哪里看出我不会求偏导啊“学术流氓”?
  答:你会不会求偏导,我管不着,也无意管你。我只知道你骂人水平世界一流,只知道你历来都混淆概念。
  3流氓原话:公式(29)是不是已转化为“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形式?计量单位有没有消除?消除计量单位后的输入量xi的灵敏系数Pi为“1”吗?
  答:请骂人流氓看清楚我说的话,同时看清楚第4.4.2.3条的“注”。4.4.2.3条的测量模型是“单项式”,因此不确定度评定可用“相对”值,各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可视为1,不再微分单独求出。但,因为每个输入量“指数”不同,也就意味着各输入量计量单位的相乘个数不同,就应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乘以各自的指数后再合成。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9/1 3:22:20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请骂人流氓看清楚标准说什么。JJF1059.1第4.4.1条讲的是“不确定度传播率”,根本不讲“灵敏系数”,请流氓不要混淆“传播率”和“灵敏系数”。

      请6楼这位“学术流氓”睁大眼睛看看清楚,第4.4.1条有没有讲“灵敏系数”
      另外,第4.4.1条根本就没有何时“才省略求偏导计算灵敏系数”的任何文字表述,请勿造谣。
      你会不会求偏导,我管不着,也无意管你。我只知道你骂人水平世界一流,只知道你历来都混淆概念。

      我说过“才省略求偏导计算灵敏系数”是条款中的文字表述吗?我会不会求得你管不着,你口舌生疮嘴犯贱说我不会求导干什么?到底是谁在这里无中生有节外生枝编造谣言栽赃诬陷,事实已经摆在这里,大家心里都清清楚楚。6楼这位就是一臭不要脸的,不知羞耻的“学术流氓”。
      请骂人流氓看清楚我说的话,同时看清楚第4.4.2.3条的“注”。4.4.2.3条的测量模型是“单项式”,因此不确定度评定可用“相对”值,各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可视为1,不再微分单独求出。

      以上是你的原话,我没有篡改吧。①测量模型只有乘除,你凭什么就断定这就是“单项式”?凭什么灵敏系数就可以默认为1?②什么叫这种‘可以’不求并非真的没求,而是默认为1,为了评定的严谨性,应该在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上给与交代。?还要交代什么?看看4.4.2.3条及其“注”是怎么表述的吧:

      请问该条款第一段所示的测量模型一定是“单项式”吗?“注”里说了“各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可视为1”吗?还是有这个意思?
      但,因为每个输入量“指数”不同,也就意味着各输入量计量单位的相乘个数不同,就应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乘以各自的指数后再合成。
      这“各自的指数”是不是“灵敏系数”?是不是通过测量模型求偏导的方式求得?6楼这位“学术流氓”的嘴是无时无刻不犯贱,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将4.4.2.3条第二段所说的测量模型特例搬出来嚼舌,忽悠误导别人不要求偏导,将其默认为1。真可谓是缺德透顶!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大家可以看看7楼对4.4.2.3条的黄色批语,天天骂人的流氓到底搞清楚什么是“单项式”了吗?另外,难道某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就是路云说的那样,测量模型是各输入量的幂相乘时,输入量“各自的指数”就是该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吗?因此本人认为,7楼帖子不值得搭理。
  本人建议只会骂人的流氓搞清楚“灵敏系数”的定义和求法,并去求教中学生,或查一下中学教材及数学词典,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单项式”后,再来发帖子。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9/5 2:39:23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大家可以看看7楼对4.4.2.3条的黄色批语,天天骂人的流氓到底搞清楚什么是“单项式”了吗?
    本人建议只会骂人的流氓搞清楚“灵敏系数”的定义和求法,并去求教中学生,或查一下中学教材及数学词典,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单项式”后,再来发帖子。
    狗屁不懂的“学术流氓”,居然也好意思在这里说教“单项式”。“单项式”的定义是怎么说的?说出来给大家听听。我在“地板”楼层就问你:“3/X”是不是“单项式”?“2X+1”是不是“单项式”?“4T/X2”是不是“单项式”?你回答了吗?为什么不敢正面回答?
    另外,难道某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就是路云说的那样,测量模型是各输入量的幂相乘时,输入量“各自的指数”就是该输入量的“灵敏系数”吗?因此本人认为,7楼帖子不值得搭理。
    不是“灵敏系数”是什么?什么叫“不值得搭理”呀?你有没有能力回答,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9/5 18:36:47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流氓的问题:“3/X”是不是“单项式”?“2X 1”是不是“单项式”?“4T/X?”是不是“单项式”?你回答了吗?为什么不敢正面回答?
  答:作为一个年过花甲的计量“专家”,如此简单的问题还好意思在公众媒体上提出,真不知羞耻。建议你自己搞清楚“单项式”的定义,再不然还是去向读初中的孩子们求救吧,本论坛的版友无人不知,占用网络资源单独教你实在不合适。
  流氓的问题:不是“灵敏系数”是什么?什么叫“不值得搭理”呀?
  答:只会骂人的流氓看来是真的啥也不懂,请你先去搞清楚什么叫“灵敏系数”吧。我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教教你,如果测量模型是V=2LX?,则输入量L的灵敏系数是2X?,不是L的指数1,输入量X的灵敏系数是4LX,不是X的指数2。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