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五届原创】浅谈评审员搜集客观证据的一般方法(对内审员有用,对迎审人员有用)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物价真高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v2771427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实验室一般组织内审,都是内审员按照CNASCMA的审查变进行一对一的审核,按照顺序进行核查填写,一般都是口头询问、证据收集或是抽查相关文件记录等形式。

而实验室遇到外部评审,实验室人员对外部评审人员的评审就摸不到头脑了,被评审老师指挥,同时也会措不及防,无从下手应对,或是时间来不及准备等。

这次结合资质认定评审员书籍相关培训,从评审老师角度浅谈评审的方法,从中对我们实验室应对评审老师,可以提前知道评审老师的下一步棋,我认为很关键哦。

方法一:现场扫描审核法(参观时使用)

该方法是以全面观察实验室现场现象为主。一般首次会结束后,实验室都会带老师去实验室参观,这回这个方法就用到了。

扫描什么——首先最多的就是你的温湿度记录仪?该设备的计量溯源标签有没有?溯源没有?设备旁边放的作业指导书受控了吗?里面规范是最新的吗?耐压测试仪旁边有绝缘鞋、绝缘手套、绝缘垫吗?你的设备使用记录记录了吗?

此方法涉及面广、信息量暴露很大。评审老师开具不符合带有相当的随机性,也容易带有局限性。适当下,最好每个评审老师都有负责人跟随并解释相关问题。

方法二:逐项审核法(传统方法)

该方法比较传统,一般老师不这么做了。对照评审指导书的检查表内容,围绕一个项目逐项审核、查实、取证。一般会针对一个管理或技术、结果或资源要素进行询问,也会通过一个部门进行询问。

“横向逐项审核”是围绕一个要素,了解各部门的控制情况,适合规模不大的实验室。

“纵向逐项审核”是围绕一个部门,检查各要素的运行效果,适合规模较大、部门较多的实验室。逐项审核法方便、不易漏项,但相互之间的验证少,缺少灵活性。

故实验室掌握了评审老师是走那部棋子,那就我们及时跟进准备证据即可。

方法三:追踪审核方法(较为常见)

依据要素间的相关性,由某一过程的起点、终点或过程中某一点,去发现有可疑的事实,开始追查所关心的相应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否合理,运作是否符合程序规定。比如,评审老师看到了能力认可表的认可项目参数测量上下限,就想看测量该项目的标准器设备溯源是否覆盖测量的要求?

比如,评审老师看到了小李有了刚更新的标准的授权项目,就像往回看看小李培训记录是否培训了新标准。

“顺向跟踪”:按规定的流程向后进行跟踪检查到过程的终点,对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要素也要检查。

“逆向跟踪”:向前追溯检查到过程的始端,这种方法对验证记录的可追溯性方面特别有效。

方法四:重点发散审核法(一般经验丰富或者已经发现问题时使用)

该方法是以某个重点审核点为中心,辐射扩大审核范围,对与其有关的诸多环节进行追查。可能会关联其他评审老师或其他老师评审的领域。

比如一个设备在多处项目或依据方法中使用,那么设备应该有多个计量溯源确认,依据标准方法不同,确认依据不同。

比如期间核查记录有不符合审核要求的,评审老师会查阅其他所有期间核查记录和计划,甚至会核查其他的作业指导书或者计划编制的内容等。

该方法具有很强不确定性,故实验室要做好准备,如果老师已经挖出不符合了,就跟老师及时承认问题,就不要再挖出更多问题了,呵呵。

方法五:综合审核法(飘忽不定琢磨不透的狠方法)

该方法是最为综合的,将以上几种审核技巧有机地组合应用,现场审核中应用最多、效果最好。被实验室所惧怕的。

实验室内审员也可以采取以上方法进行内审,同时迎审人员应该及时学习评审老师的评审技巧和方法,好及时应对评审,可以想到下一步棋子走哪里,好早做准备,及时应对。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状元秀1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原创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KD198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检测守望者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