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高浓度农药残留稀释不成比例

浏览0 回复16 电梯直达
像山脉一样年青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药典2341通则下,都是以空白基质的外标法做定量,但有这个附注,见274页。
像山脉一样年青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样品和空白基质存在基质效应差别。
2、外标法对于线性低点高点之外的定量都不准确,需要把样品稀释至线性内来做。
3、另外,标准加入法对于大含量的定量相对准确,可以试一下标准加入法。
像山脉一样年青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标准加入法,以样品+标,做标准曲线,优点:可以确保基质效应曲线和样品的一致性,对于大含量的定量较准确,含量过大,要准确结果,仍需对样品做适度稀释。
像山脉一样年青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个人理解,最后一个比较接近,算上稀释倍数得到结果。韭菜样品与空白基质存在差异,以k1表示样品或稀释后样品的斜率,k2表示空白基质斜率,此时k1/k2值与1的差较大(k1与k2不接近);以空白基质稀释样品,这样会减小基质效应的差异,此时k1/k2值会比原来的k1/k2更接近1。稀释倍数越大,在保证稀释过程无误的情况下,稀释后的样品会与空白基质更接近(k1近似于k2)。在操作过程无误,k1/k2=1时,得到的结果为理论真值。
像山脉一样年青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像山脉一样年青(Ins_9074ba6c) 发表:个人理解,最后一个比较接近,算上稀释倍数得到结果。韭菜样品与空白基质存在差异,以k1表示样品或稀释后样品的斜率,k2表示空白基质斜率,此时k1/k2值与1的差较大(k1与k2不接近);以空白基质稀释样品,这样会减小基质效应的差异,此时k1/k2值会比原来的k1/k2更接近1。稀释倍数越大,在保证稀释过程无误的情况下,稀释后的样品会与空白基质更接近(k1近似于k2)。在操作过程无误,k1/k2=1时,得到的结果为理论真值。
以标准加入法,样品+标,y=k1x+b1(b1源于样品里面待测物);
以外标法,空白基质+标,y=k2x+b2(b2接近于0或相对曲线较小)。
k1/k2,可以表示样品与空白基质的基质效应的差别,越接近于1,表明基质效应的越接近。
只做一个标准曲线时,无法用斜率之比来做判断,此时基质效应近似度的判断标准是加标回收率,加标回收率越接近于1(70%-120%),表明基质效应越接近。个人感觉这种方法误差较大,且做多种物质分析时,很难做到所有物质回收率都达标。
yimengxia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谢谢各位的解答,换了另外一个品牌的仪器,还是原来的曲线,测得原液浓度接近4000,稀释十倍,四百,基本成比例,应该是那台仪器高浓度过载了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