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实验室参与计算的玻璃仪器可以抽取一部分进行校准吗?

浏览0 回复60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自己内部校准也得具备校准能力才行啊,否则为什么要外送几支呢,何不全部自己校准好了。但凡只外送一支检定/校准,都说明实验室不具备校准能力。所谓“自校”的所有校准结果,都是不具有计量溯源性的。
现在关于溯源性,越来越多的成了形式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送出去做校准,不是因为自己没能力,而是没资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买个砝码回来,砝码厂家的合格证不作数,要重新送去有资质的做检定。这种事合理吗?我买东西不能包好,还要再找第三方保证没质量问题,那我干嘛还要买?反正买来的也不知道准不准,干脆别买了,我随便拿个铁坨子送去称一下不就行了?移液管容量瓶这些的校准,无非就是装水称重,如果这些都做不准的实验室,别的数据就不用说了。所谓的没能力,其实就是缺手续,缺证书。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x_dxd_xx(xx_dxd_xx) 发表:

      送出去做校准,不是因为自己没能力,而是没资质。
      开展“内部校准”不存在必须获取资质的问题,只有开展“非强制检定”才需要获取资质。开展“内部校准”,只要建立了开展“内部校准”的计量标准,所建立的计量标准不需要通过上级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只要有充分有效的溯源性证明即可。除此之外,还必须构建满足校准方法要求的环境与设施,配备相应的满足技能要求的校准人员,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等。


      具体详细的操作可参阅CNAS-CL01-G004:2023《内部校准要求》,重点看第4大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买个砝码回来,砝码厂家的合格证不作数,要重新送去有资质的做检定。这种事合理吗?我买东西不能包好,还要再找第三方保证没质量问题,那我干嘛还要买?反正买来的也不知道准不准,干脆别买了,我随便拿个铁坨子送去称一下不就行了?
      您说此话,说明您根本就不懂计量。都要想您这么做,全国的计量技术机构都可以不要了,你从路边捡一块石头自己称一下作为“计量标准”不就得啦。
      移液管容量瓶这些的校准,无非就是装水称重,如果这些都做不准的实验室,别的数据就不用说了。所谓的没能力,其实就是缺手续,缺证书。
      你把计量说得比吃豆腐都简单,我的确无语!装水称重,要准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你用什么能够证明你有称得那么准的能力?看看两个检定规程对所使用的计量标准的要求吧:


      你实验室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吗?如果连这些最低要求都达不到,还谈什么“内部校准”呀?
独行者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个人认为作为量具使用的可以校准,作为容器使用的可以不用校准。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送出去做校准,不是因为自己没能力,而是没资质。
      开展“内部校准”不存在必须获取资质的问题,只有开展“非强制检定”才需要获取资质。开展“内部校准”,只要建立了开展“内部校准”的计量标准,所建立的计量标准不需要通过上级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只要有充分有效的溯源性证明即可。除此之外,还必须构建满足校准方法要求的环境与设施,配备相应的满足技能要求的校准人员,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等。


      具体详细的操作可参阅CNAS-CL01-G004:2023《内部校准要求》,重点看第4大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买个砝码回来,砝码厂家的合格证不作数,要重新送去有资质的做检定。这种事合理吗?我买东西不能包好,还要再找第三方保证没质量问题,那我干嘛还要买?反正买来的也不知道准不准,干脆别买了,我随便拿个铁坨子送去称一下不就行了?
      您说此话,说明您根本就不懂计量。都要想您这么做,全国的计量技术机构都可以不要了,你从路边捡一块石头自己称一下作为“计量标准”不就得啦。
      移液管容量瓶这些的校准,无非就是装水称重,如果这些都做不准的实验室,别的数据就不用说了。所谓的没能力,其实就是缺手续,缺证书。
      你把计量说得比吃豆腐都简单,我的确无语!装水称重,要准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你用什么能够证明你有称得那么准的能力?看看两个检定规程对所使用的计量标准的要求吧:


      你实验室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吗?如果连这些最低要求都达不到,还谈什么“内部校准”呀?
标准化的目的是保证准确度,而不是教条化。计量不简单,但绝不是高不可攀的。就比如你红框框圈出来的,很难达到吗?现在哪个实验室没有0.1mg的天平?没有F2的砝码?实验室容量具的准确度普遍只有0.1%不到,称量达到这个准确度一点都不难,甚至很多工业衡器都能达到。再说远一点,那些发现科学规律的年代,还没有计量法的这些条条框框,难道自然规律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吗?不说那么远,在我的老师上学那个年代,移液管容量瓶都是自己称蒸馏水校准,用到的甚至还是架盘天平,那样出来的数据也不影响给国家做863项目。所以说硬件上的条件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就够了,关键还是在人。如果只讲条条框框,条件再好也是白搭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之所以很多实验室不做内部校准,根本不是什么条件达不到要求,而是两个原因:一是太依赖仪器和规定,而忽略人员的操作水平,以至于用了好仪器还是做不准,最后嫌麻烦而放弃。二是被你们说的这些繁文缛节吓到了,以为计量就高不可攀,非得找有章子的第三方来盖章才行。实际上我见过太多的第三方检定机构啥都不懂,只会收钱盖章,其中不乏一些省级的计量院。
另外,就你给出了的几个标准要求的设备条件,其实都是有问题的,把基本条件拉得太高。25mL移液管允许误差0.04mL,天平称量准确度0.01g足够了,1mg分度的天平检定误差就是0.01g,应付这个绰绰有余。容量瓶的允许误差更是达到0.1g甚至更大,有必要用0.1mg的天平吗?纯水的体积热膨胀系数是0.02%/℃,误差5度才带来体积千分之一的误差,测量温度精确到0.1℃有意义吗?
科学讲的是实事求是,不是讲教条。万有引力定律都不敢称作绝对真理,还有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这些法规标准都是人定的,是人就会犯错误,更应该进行质疑和反思。现在很多人万事只看教条不动脑筋,真是教条主义害死人。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送出去做校准,不是因为自己没能力,而是没资质。
      开展“内部校准”不存在必须获取资质的问题,只有开展“非强制检定”才需要获取资质。开展“内部校准”,只要建立了开展“内部校准”的计量标准,所建立的计量标准不需要通过上级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只要有充分有效的溯源性证明即可。除此之外,还必须构建满足校准方法要求的环境与设施,配备相应的满足技能要求的校准人员,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等。


      具体详细的操作可参阅CNAS-CL01-G004:2023《内部校准要求》,重点看第4大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买个砝码回来,砝码厂家的合格证不作数,要重新送去有资质的做检定。这种事合理吗?我买东西不能包好,还要再找第三方保证没质量问题,那我干嘛还要买?反正买来的也不知道准不准,干脆别买了,我随便拿个铁坨子送去称一下不就行了?
      您说此话,说明您根本就不懂计量。都要想您这么做,全国的计量技术机构都可以不要了,你从路边捡一块石头自己称一下作为“计量标准”不就得啦。
      移液管容量瓶这些的校准,无非就是装水称重,如果这些都做不准的实验室,别的数据就不用说了。所谓的没能力,其实就是缺手续,缺证书。
      你把计量说得比吃豆腐都简单,我的确无语!装水称重,要准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你用什么能够证明你有称得那么准的能力?看看两个检定规程对所使用的计量标准的要求吧:


      你实验室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吗?如果连这些最低要求都达不到,还谈什么“内部校准”呀?
关于砝码那一句,我发现你的阅读理解都不及格。麻烦你看懂我说的意思再喷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x_dxd_xx(xx_dxd_xx) 发表:
标准化的目的是保证准确度,而不是教条化。计量不简单,但绝不是高不可攀的。就比如你红框框圈出来的,很难达到吗?现在哪个实验室没有0.1mg的天平?没有F2的砝码?实验室容量具的准确度普遍只有0.1%不到,称量达到这个准确度一点都不难,甚至很多工业衡器都能达到。再说远一点,那些发现科学规律的年代,还没有计量法的这些条条框框,难道自然规律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吗?不说那么远,在我的老师上学那个年代,移液管容量瓶都是自己称蒸馏水校准,用到的甚至还是架盘天平,那样出来的数据也不影响给国家做863项目。所以说硬件上的条件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就够了,关键还是在人。如果只讲条条框框,条件再好也是白搭
      计量不仅要保证准确度,还要保证可靠度。准确与可靠,两者缺一不可。
      既然你开展内部校准的计量标准都已配齐,那为什么不开展内部校准呢?开展内部校准需要什么资质?哪部法规或标准里有这一强制性规定?
      再说远一点,那些发现科学规律的年代,还没有计量法的这些条条框框,难道自然规律的数据是不可靠的吗?不说那么远,在我的老师上学那个年代,移液管容量瓶都是自己称蒸馏水校准,用到的甚至还是架盘天平,那样出来的数据也不影响给国家做863项目。
      你这是在讲蛮理。按你的说法,社会不要发展,科技不要进步啦?你说的是自然规律的数据吗?作坊里生产出来的锂电池、电动车骑行头盔,也不一定会出事呀,那是不是鼓励大家都去效仿啊?你告诉我,现在哪个863项目,是用架盘天平作为计量标准来校准移液管、容量瓶的?纯粹在这里瞎扯!
      所以说硬件上的条件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就够了,关键还是在人。如果只讲条条框框,条件再好也是白搭
      你7楼的表述,作坊式的骚操作,难道不是人的问题吗?我从来没有说过计量高不可攀。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你不会不知道吧。自己去仔细看看JJG 646-2006《移液器检定规程》和JJG 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的第3部分“检定方法”,看是不是你所说的“用分析天平称一下的事”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之所以很多实验室不做内部校准,根本不是什么条件达不到要求,而是两个原因:一是太依赖仪器和规定,而忽略人员的操作水平,以至于用了好仪器还是做不准,最后嫌麻烦而放弃。
      我13楼的第一幅截图中的第(三)条“实施内部校准的人员经培训和授权”,你是看不见还是看不懂啊?如果不清楚再看看CNAS对校准人员是如何规定的吧:


      到底是谁忽略了人的操作水平呀?你自己选的人都不行,还好意思说“嫌麻烦而放弃”。这叫拉屎不出怪茅房。
      二是被你们说的这些繁文缛节吓到了,以为计量就高不可攀,非得找有章子的第三方来盖章才行。实际上我见过太多的第三方检定机构啥都不懂,只会收钱盖章,其中不乏一些省级的计量院。
      谁被我说的吓到啦?谁说了校准非得找有章子的第三方来盖章才行啊?“内部校准”需要第三方来盖章吗?人家第三方检定机构不懂计量你懂?哪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没有通过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考核、评审、授权、行政许可?还不如你用分析天平称一下来得权威?
      另外,就你给出了的几个标准要求的设备条件,其实都是有问题的,把基本条件拉得太高。25mL移液管允许误差0.04mL,天平称量准确度0.01g足够了,1mg分度的天平检定误差就是0.01g,应付这个绰绰有余。容量瓶的允许误差更是达到0.1g甚至更大,有必要用0.1mg的天平吗?纯水的体积热膨胀系数是0.02%/℃,误差5度才带来体积千分之一的误差,测量温度精确到0.1℃有意义吗?
      你说足够了有依据吗?我国的量值传递的“三分之一量传比”原则你清楚还是不清楚?1mg分度值的天平的实际扩展不确定度有多大?天平称量差一点,温度测量也差一点,最终对“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影响有多大?你评出来给大家看看。
      科学讲的是实事求是,不是讲教条。万有引力定律都不敢称作绝对真理,还有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这些法规标准都是人定的,是人就会犯错误,更应该进行质疑和反思。现在很多人万事只看教条不动脑筋,真是教条主义害死人。
      你讲事实了吗?你求是了吗?计量法规也在不停的修订与完善,相比原来的旧版标准,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教条了吗?不讲科学了吗?
      关于砝码那一句,我发现你的阅读理解都不及格。麻烦你看懂我说的意思再喷
      砝码哪一句呀?我的理解是怎么样的?你说的又是什么意思?砝码出厂合格,就代表永远合格不需要送检啦?哪家机构所使用的砝码不需要定期送检的?随便拿个铁坨子,与路边捡一块石头不是一个意思吗?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之所以很多实验室不做内部校准,根本不是什么条件达不到要求,而是两个原因:一是太依赖仪器和规定,而忽略人员的操作水平,以至于用了好仪器还是做不准,最后嫌麻烦而放弃。            我13楼的第一幅截图中的第(三)条“实施内部校准的人员经培训和授权”,你是看不见还是看不懂啊?如果不清楚再看看CNAS对校准人员是如何规定的吧:            到底是谁忽略了人的操作水平呀?你自己选的人都不行,还好意思说“嫌麻烦而放弃”。这叫拉屎不出怪茅房。            二是被你们说的这些繁文缛节吓到了,以为计量就高不可攀,非得找有章子的第三方来盖章才行。实际上我见过太多的第三方检定机构啥都不懂,只会收钱盖章,其中不乏一些省级的计量院。            谁被我说的吓到啦?谁说了校准非得找有章子的第三方来盖章才行啊?“内部校准”需要第三方来盖章吗?人家第三方检定机构不懂计量你懂?哪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没有通过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考核、评审、授权、行政许可?还不如你用分析天平称一下来得权威?            另外,就你给出了的几个标准要求的设备条件,其实都是有问题的,把基本条件拉得太高。25mL移液管允许误差0.04mL,天平称量准确度0.01g足够了,1mg分度的天平检定误差就是0.01g,应付这个绰绰有余。容量瓶的允许误差更是达到0.1g甚至更大,有必要用0.1mg的天平吗?纯水的体积热膨胀系数是0.02%/℃,误差5度才带来体积千分之一的误差,测量温度精确到0.1℃有意义吗?            你说足够了有依据吗?我国的量值传递的“三分之一量传比”原则你清楚还是不清楚?1mg分度值的天平的实际扩展不确定度有多大?天平称量差一点,温度测量也差一点,最终对“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影响有多大?你评出来给大家看看。            科学讲的是实事求是,不是讲教条。万有引力定律都不敢称作绝对真理,还有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这些法规标准都是人定的,是人就会犯错误,更应该进行质疑和反思。现在很多人万事只看教条不动脑筋,真是教条主义害死人。            你讲事实了吗?你求是了吗?计量法规也在不停的修订与完善,相比原来的旧版标准,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教条了吗?不讲科学了吗?            关于砝码那一句,我发现你的阅读理解都不及格。麻烦你看懂我说的意思再喷            砝码哪一句呀?我的理解是怎么样的?你说的又是什么意思?砝码出厂合格,就代表永远合格不需要送检啦?哪家机构所使用的砝码不需要定期送检的?随便拿个铁坨子,与路边捡一块石头不是一个意思吗?
我也懒得跟你废话。我反驳标准的规定是说出来具体数据的,你说了一大堆废话有几个具体数据?你自己算一下看1mg天平的不确定度是多少,算一下一度的温差有多大误差。不光是算,最好你自己做一做,实践出真知,不要纸上谈兵。如果你只会背诵条条框框,建议你不要回复我了,我对这些教条主义的东西不感兴趣。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之所以很多实验室不做内部校准,根本不是什么条件达不到要求,而是两个原因:一是太依赖仪器和规定,而忽略人员的操作水平,以至于用了好仪器还是做不准,最后嫌麻烦而放弃。            我13楼的第一幅截图中的第(三)条“实施内部校准的人员经培训和授权”,你是看不见还是看不懂啊?如果不清楚再看看CNAS对校准人员是如何规定的吧:            到底是谁忽略了人的操作水平呀?你自己选的人都不行,还好意思说“嫌麻烦而放弃”。这叫拉屎不出怪茅房。            二是被你们说的这些繁文缛节吓到了,以为计量就高不可攀,非得找有章子的第三方来盖章才行。实际上我见过太多的第三方检定机构啥都不懂,只会收钱盖章,其中不乏一些省级的计量院。            谁被我说的吓到啦?谁说了校准非得找有章子的第三方来盖章才行啊?“内部校准”需要第三方来盖章吗?人家第三方检定机构不懂计量你懂?哪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没有通过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考核、评审、授权、行政许可?还不如你用分析天平称一下来得权威?            另外,就你给出了的几个标准要求的设备条件,其实都是有问题的,把基本条件拉得太高。25mL移液管允许误差0.04mL,天平称量准确度0.01g足够了,1mg分度的天平检定误差就是0.01g,应付这个绰绰有余。容量瓶的允许误差更是达到0.1g甚至更大,有必要用0.1mg的天平吗?纯水的体积热膨胀系数是0.02%/℃,误差5度才带来体积千分之一的误差,测量温度精确到0.1℃有意义吗?            你说足够了有依据吗?我国的量值传递的“三分之一量传比”原则你清楚还是不清楚?1mg分度值的天平的实际扩展不确定度有多大?天平称量差一点,温度测量也差一点,最终对“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影响有多大?你评出来给大家看看。            科学讲的是实事求是,不是讲教条。万有引力定律都不敢称作绝对真理,还有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这些法规标准都是人定的,是人就会犯错误,更应该进行质疑和反思。现在很多人万事只看教条不动脑筋,真是教条主义害死人。            你讲事实了吗?你求是了吗?计量法规也在不停的修订与完善,相比原来的旧版标准,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教条了吗?不讲科学了吗?            关于砝码那一句,我发现你的阅读理解都不及格。麻烦你看懂我说的意思再喷            砝码哪一句呀?我的理解是怎么样的?你说的又是什么意思?砝码出厂合格,就代表永远合格不需要送检啦?哪家机构所使用的砝码不需要定期送检的?随便拿个铁坨子,与路边捡一块石头不是一个意思吗?
最后我还是总结一句话,校准容量瓶移液管就是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如果连容量瓶都不能自己校准的实验室,恐怕什么数据都做不准,这样还有必要讨论下去吗?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