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媒体评论】李爱珍能否拉开院士制度改革序幕?

浏览0 回复3 电梯直达
怪侠一点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选举结果,恐怕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李爱珍这位老太太。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选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5月17日《南方周末》)

    显然,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不仅是“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更因为“当上了美国院士的她却一直未能当上中国院士”。对中国院士制度的质疑之声淹没了对李爱珍应有的祝贺之声,李爱珍的荣誉给了公众一个强有力的批判证据,这个证据是杀伤力很大的武器,让人们更加理直气壮地对中国院士制度倾泻着心中的不满和质疑。

    当上了美国院士的中国科学家却当不上中国院士,于是,中国院士的评选制度是不公平的——从理性的角度看,这样的质疑逻辑本身是有些“美国本位”的。美国增选外籍院士与中国增选院士,使用的标准固然不同,但是在没有比较之前,武断地说美国一定好中国一定坏,也许是不准确的。换言之,“关于事实的知识”和“事实本身”是有出入的,大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只能说明对院士制度的质疑由来已久,大家根据质疑的需要将模糊的假设“解释”成了准确的证据。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怪侠一点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李爱珍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为公众质疑院士制度提供了证据,不如说为质疑院士制度提供了契机——就像黄金周的到来为人们质疑黄金周制度提供了契机一样。一个非常尖锐的命题,早在2003年就由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的《吸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改革并改掉我国的院士制度》的专题报告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立院士的本意已无法实现,中国的院士制度改革甚至改掉已是势在必行。

    院士增选过程中的各种丑闻,是质疑院士制度的直接证据。比如官员打招呼、递条子,比如院士行政化,比如为评院士打广告,诸如此类。与增选腐败遥相呼应的是学术腐败的层出不穷。这样的例子就不胜枚举了。“官本位”和排座次的思想在学术领域广泛存在,终身制的院士已经不仅仅是荣誉,而是特权;追逐院士头衔不仅仅是追名,而是赤裸裸地追利。
怪侠一点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院士的过度崇拜,或者说盲目炒作,为院士荣誉的“变现”提供了方便的机会:西部某省在省会举行隆重的给院士配车仪式,12位在这个省工作的两院院士都配发了国产的别克专用小汽车,配车仪式锣鼓喧天,管号齐鸣,少先队员献花,记者云集;湖南某大学引进院士待遇许诺:引进院士配偶随调,支付100万元人才使用费,100万元科研启动费,安排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安装l部电话,配备1台计算机……利益的诱惑,让院士不再纯洁;利益的刺激,又让腐败愈发严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爱珍不能当选院士,被公众顺其自然地解释为“腐败”。人们借着李爱珍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契机,重新发出心底的质疑,重新发出改革的呼声。只是,这样的质疑,这样的呼声,曾经多次被漠视,这一次结果又会如何呢?李爱珍能够拉开院士制度的改革序幕吗? (作者:舒圣祥)
wawd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中国特色的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又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只不过原来被很漂亮的帘子盖的东西,被一个突发事件掀开了一条缝。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