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中科院院士高鸿教授---西大化学系的领头人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醋老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中科院院士高鸿教授---西大化学系的领头人

高鸿教授是我国分析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是我国近代仪器分析的奠基人,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著名分析化学家和教育家。
  
高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留学,1947年在伊利诺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先后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任教,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第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批资深院士光荣称号。现为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教授,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高先生擅长仪器分析,特别致力于电化学分析的研究。他在近代极谱分析基础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先后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曾多次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优秀图书奖等国家级奖励。他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完成了球形电极扩散电流公式的验证,解决了极谱学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球形电极扩散电流公式是极谱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在年以前,验证这个公式的实验均告失败,极谱学权威学者曾断言这个公式是无法验正的。高先生选择了在电极上不产生密度梯度的抗坏血酸氧化反应,圆满地进行了验证,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 提出和验正了球形汞齐电极的扩散电流公式,并在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金属在汞内扩散系数方法。这时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方法。高先生的这些成果发表于1964年,比美国科学家提出类似的公式和方法早两年。高先生在找到了正确的测定方法后,测定了16种金属在汞内的扩散系数,得到了一组可信赖的数据,澄清了由于测定方法不完善,文献上述数据混乱的情况,并根据这一组可靠数据得出了金属在汞内扩散的基本公式。该论文发1965年,比波兰同行发表相同的结论早10年。
  
3. 解决了近代极谱分析中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高先生对线形变位极谱、方波极谱、交流极谱等近代极谱技术的重要电极过程进行了严格的数学处理,推导出一系列极谱电流公式,并在自己组装的仪器上对每一个公式进行了验证,对极谱分析的基础研究作出了贡献。他的“近代极谱分析基础研究”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高先生的学术专著《极谱电流理论》198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极谱理论专著。该书1988年获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
  
4. 开辟了新的电滴定分析领域——示波分析。高先生首创了电滴定分析新技术——示波滴定,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分析领域。它的出现改变了常量分析的落后状况,推广应用于化学分析、药物分析等领域,取得了极大成功。“示波滴定研究”成果,198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此研究工作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联合会化学(IUPAC)电分析化学委员会的重视,该委员会1989年举行专业学术会议,讨论高先生关于示波滴定命名及分类方法的建议。会议认为这类方法很有用处,应向西方广泛介绍。高先生的《示波极谱滴定》、《示波滴定》、《示波药物分析》三部学术专著分别于1985年1990、年和1992年相继问世,这是世界上在学术新领域示波分析的第一批专著,其中《示波滴定》一书荣获高等教育出版优秀著作特等奖。
  
高先生把一生献给科学教育事业,他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预见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用矛盾论的观点分析科研中的问题。早在50年代,他就指出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切成就来解决分析化学提出的难题。认为分析化学将是一门边沿学科,未来的分析化学应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和电子学基础知识。根据这种认识,在他担任南京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期间,就选派年轻教师进修数学与电子学,这些措施对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高先生在1962年国家科学规划会议上以及以后在北京、上海、西宁、长春、西安、兰州、福州、武汉、乌鲁木齐等20多个城市发表了他对分析化学发展趋势的观点与看法。他曾预言,分析化学与统计学、数学密切结合的年代就要来临。这些讲话对我国分析化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也完全证实了高先生的预言。
  
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急需分析化学人才,急需仪器分析方面的教材,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高先生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仪器分析》教科书,该书培育了几代人,现在我国年龄在50岁以上的化学界同仁几乎人人都读过这本书。这本书在国内发挥了作用,对台湾同行也产生了影响。1988年5月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学者李远哲博士说,50年代大陆出版的图书在台湾禁止出售,他在日本买到一本高鸿教授的《仪器分析》,书中利用市电中线和地线间残存的电压作为电导滴定的交流电源,对他很有启发,因而李远哲称高鸿教授为老师。《仪器分析》分别于196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和1986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第三版获得1992年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全国优秀奖。
  
高鸿教授从事化学教育工作60年,辛勤耕耘,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国家教育部1990年赠给他的石刻上写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表彰了他的功绩。
  
高先生还为我国科学管理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学术造诣深,在学术界声望高,国家科学技术领导机构多次聘任他兼各种学术职务。他于1962年、1978年两次参加全国科学规划基础学科的制订工作。他长期(1981-1992年)担任科学院化学部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第二、第三届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分析化学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学科组成员。他还曾兼任中国化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和国际分析化学杂志等多种学术刊物的常务编委、编委或顾问。
  
高鸿教授已年逾八旬,但仍以旺盛的精力,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着无私奉献。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醋老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明星人物 

高鸿教授是我国分析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是我国近代仪器分析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电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突出的建树,创立“示波滴定”,开辟了电滴定分析的新领域;并积极参加制定国家科学发展规划等有关部门活动,为振兴我国化学科学作出贡献。
 
高鸿教授1918年6月26日生于陕西省泾阳县。1931年考入陕西省第三中学。1935年入江苏省立扬州中学。1938年考取了中央大学航空系,后转入化学系。1943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44年11月赴美留学,在伊利诺大学化学系学习分析学。1947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继续做研究工作。1948年2月,毅然回国。他认为“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自己的事业应该在中国”。回国后,他先后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任教,是我国第一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博士生指导教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第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曾任化学部常委,国家科委化学组组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组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电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国际分析化学杂志《分析化学趋势》顾问编辑等数10种职务。
 
高鸿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科学专著4本,研究方向主要在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他的主要贡献有四:
 
(1)完成了球形电极扩散电流公式的验证,解决了极谱分析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2)提出和验证了球形汞齐电极的扩散电流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金属在汞内扩散系数的方法。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好成绩的方法。这些成果发表于1964年,比美国同行提出的类似公式和方法早发表两年。
 
(3)解决了近代极谱分析中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高鸿教授对线性变位极谱、方波极谱、交流极谱等近代极谱技术的重要电极过程进行了严格的数学处理,推倒出一系列公式进行了验证,对极谱分析的基础研究作出了贡献。他的“近代极谱分析基础研究”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的学术专著《极谱电流理论》1988年或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
 
(4)开辟了新的电滴定分析领域——示波滴定。将其发展为新的分析领域。“示波滴定研究”成果198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问世著作有《示波极谱滴定》、《示波滴定》、《示波药物分析》,其中《示波滴定》一书荣获高等教育出版社优秀著作特等奖。
 
高鸿教授从事化学教育工作50多年,辛勤耕耘,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他的心血和汗水已接出硕果,他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桃李遍天下。
 
高鸿教授已年逾八旬,但他不知老之已至,仍以旺盛的精力孜孜以求,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领域里。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