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富感染力的寄语,让你科研路上不再迷茫!——纪念郭可信先生

浏览0 回复4 电梯直达
tianlaizigu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先让你熟悉一下给青年寄语的这位老先生,了解大师生平


    郭可信是何方神圣?
    这是我在偶然看到这个帖子“【转帖】据悉:郭可信先生去世了”时最初的愚问。从帖子主题判断,郭先生该是位大师级人物,否则怎会受到如此关注!

    事隔多日,当我想了解TEM仪器和制样方面的信息时,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主页上,赫然入眼的“沉痛悼念郭可信先生”版块再次让我更强烈地产生了这个疑问。

    瞻仰了郭先生生平后,尤为赞叹!方知,郭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和晶体学家。作为初入科研道路的小辈,我的这种有眼不识泰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谅解!再看,郭先生的生平介绍中像“中国科学院院士”这种高级别头衔,说实话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在XX学家的简历中看到这个头衔是正常的事情。而“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辽宁省科协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五、六届代表”等等头衔,哇!这足以说明了郭先生的重量级!
然,更让人眼亮的是,他“曾任瑞典皇家工学院研究员”,看看!这可是人家的“皇家”级工学院哦!抑制不住从心里蹦出斗大的一个字:强!
这还不止,郭先生在多个方面都有所建树。你看他在国际科学界几个方面的影响力就知道了:他先后被授予瑞典皇家工学院技术科学荣誉博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金属学会荣誉会员,印度材料学会荣誉会员等荣誉称号,很耀眼吧!
    可有一点你是一定要知道的,他不仅是物理冶金学家和晶体学家,郭先生在我国电子显微学研究事业上的贡献尤为突出!
“把中国的电子显微学搞上去,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一直是郭先生的夙愿,也使得他成为中国电子显微学领军人物之一。六十年代初,与其他研究人员一道,率先开拓了我国透射电镜显微结构研究工作。1980年,他与钱临照、柯俊先生等科学家发起创建了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1982-1996年间亲任理事长。1992-1996年任亚太地区电子显微学会联合会主席。其间,郭可信先生为我国的电子显微学研究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恍悟,这是在论坛的“显微镜”版块里看到郭先生去世消息主题贴的缘由。
此外,还有那么一大段写的是郭先生的科研贡献和各种获奖,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可你要清楚那都是科研财富啊!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tianlaizigu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郭先生的为人。

    下面的引述出自郭先生的两位弟子隋曼玲、马秀良所写的《怀念恩师郭可信先生》,记录了一些生活场景。虽然我们多数人并未有幸经历,但看了后会让你感受到那种如师在侧的亲切。希望原文作者会原谅我对你们这篇文章的引用,也让后来人从你们的笔迹中瞻仰到大师的勤奋敬业、严厉中带有慈爱的为人。

    “1985年郭先生在沈阳与北京分别建立固体原子像实验室和北京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在北京的那段时间里,先生通常是上午来实验室处理公务,下午和晚上在家里写文章(主要是有关准晶以及相关晶体相的电子显微学研究)。与学生讨论工作一般都是安排在他家里。这种讨论工作的安排通常是非常突然的,也很随机。多数情况不是学生自己找上门来,而是先生一个电话:“让某某某带着工作到我家来…”或上午在实验室见面时就随机约定了。这事无论轮到谁的头上,既高兴同时又难免都有些紧张。因为先生有撕毁学生照片的先例,原因一般为电镜实验技术不过关或暗室技术太差(那个时候所有照片都是照在底片上,随后在暗室里进行放大,没有CCD和U盘以及photoshop 和powerpoint来做图)。不过,每次到先生家里讨论工作,先生总是让师母给端上点什么吃的或喝的,如当时在市场上还不多见的果汁饮品、小点心、洋酒、有时品尝一下由师母自己做的扣肉。连吃带喝同时又讨论了工作,确实是很美的事儿。但尽管如此,学生还是能躲就躲,尤其在某一阶段工作不是很顺利的时候。有一次,秀良和先生在走廊里对面相遇,大老远就知道肯定会问“近来有什么新结果?”或“有什么好照片?”,以及“到我家讨论”等等。那几天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做实验,更谈不上什么新结果。于是,当即决定来个主动出击。到了近距离,没等先生开口,秀良便做出一种无奈的样子并主动搭腔说“郭先生,近来工作不太顺利…”。先生急忙问,为什么这么说呢?答:“近来没什么新东西!”。先生听后便哈哈大笑,立刻主动表示:“搞研究哪能天天有新东西,否则科学技术的进步可就不是现在这个速度了!”。听吧,心里暗喜,首次成功地变被动为主动!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先生也不问是否有新东西了,秀良与先生见面时也颇感从容。后来把这一招传授给其他师兄弟,但同一战术用的久了也不那么灵了。”

    “只要在郭先生的名下做过学生,无论你在何方,也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时时刻刻感受到他老人家的对你关爱。先生为我们取得每一点成绩而高兴、也牵挂着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像一位慈祥的父亲。对此,每个学生都深有体会。2002年12月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先进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理论和应用》讲习班,先生得知有他的几位弟子来做讲座,特地在“大宅门”设宴,请弟子们“边聚边吃边谈边看曲艺节目”,俨然是父亲款待回家的孩子们一样的家庭聚会。我们品尝着先生精心选择的佳肴,观赏着“变脸”等堪称国粹的表演,听着先生的介绍和点评……从先生那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大家庭中每个成员的成长与进步,并为师兄弟们取得的科研成果而骄傲。正是在先生身边这样的聚会,使得我们这些因年级差别大而在读书期间不曾谋面的师兄弟们亲如一家。即使在先生自己生病期间,他仍然牵挂和关心着学生们,曼龄十分感念先生近一年多来所给予的父亲般的关爱。”

    “在1993年国际晶体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郭先生有个大会特邀报告。报告的前几天,先生让秀良制作幻灯片(那个时候做报告通常都用透明胶片,如能用幻灯片已经高档次了)。秀良连熬了两夜,终于把幻灯片赶制出来。但由于当时北京电镜室没有无色透明的电镜底片,所用的底片底色发蓝,这的确影响投影的质量。尽管如此,还是赶制出上百张片子并从中挑选出几十张“高质量的”,兴致勃勃地送给了先生,以为完事大吉了。谁知,先生在家里通过简易灯箱查看了之后发现效果很不理想。于是打电话来,说:“片子质量很不好,我马上到实验室咱们用幻灯机逐个检查,看来多数需要重做……”。几分钟后,先生来到实验室,一脸严肃地说:“别人会说我搞了几十年电镜却黑白不分”。虽然两夜未眠,但工作却又没有得到认可。秀良一气之下竟然当面跟先生拍起了桌子。这在先生的学生当中似乎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后果难以想象。然而,令秀良及其他在场的师兄弟意想不到的是,先生竟然平和地说:“我知道你很辛苦,但不要发火,更不要摔打嘛!做得不好就应该虚心接受批评…”,于是径直走出了房间。第二天,先生还承诺奖励秀良200元钱。后来大家注意到,先生根本就没有因为这件事而记恨学生,甚至都没有给他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只有真正的大家和慈父才能作到这一点!”

    现在刚入道的人该和我一样,对郭先生从陌生到了解了吧!
    下面看看郭先生给青年学子的寄语吧,从中感受一下大师风范。
tianlaizigu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大师风范


    郭可信先生特别寄语青年学子,不要自己的业务范围搞得太窄,不要怕改行,他说:“我在合金学、晶体学、电子显微学三方面都懂一些。尽管在每一方面我都算不了专家,甚至可能是‘半吊子’,但是综合在一起我却能做到那些专家可能做不到的事。这就是杂交优势。”
这段话使研究生与本科阶段所学相异的我感受颇深!要知道,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有时不完全由你的专业决定,更主要的是由导师的研究课题决定。当刚接触的东西都很陌生时,是怕过,怕的是自己底子薄、研究生阶段时间短,搞不出什么明堂!怕的是自己连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来都会很吃力。而这并非我一个人的经历,相信为数不少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过“改行”的经历,这其中少不了改行后有些迷茫的人,现在,看过郭先生极富感染力的寄语后,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重拾信心呢?


    郭先生特别强调做学问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他说:“不能只是很有学问,讲起来层次分明,写文章广征博引,就是科学研究没有新意,出不了前人的圈套。这样,学问事从别人哪里贩来的,还没有变成自己的。”他说:“我们的准晶研究就是因为不与别人雷同,才能每年有些新花样。”
觉得这话就像在说我一样,呵呵,研究生开题已经结束了,研究方案老板并未给过太多过问,自己就由着性子把看过的一些文献中国外采用的方法拿来,要解决的问题也都差不多。曾经我认为“虽然有些东西是人家国外做过的,但自己能有选择的将一些实验及其即得结论系统结合起来,文献也看了不少,论文里自然会是‘广征博引’,也应该可以……”为了这,前几天和老板深入探讨自己的实验路线时,因这种错误想法而被骂惨!
看看郭老先生的做学问精神和简单例证,不正给科研缺乏创新精神的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么!我们国家近年来一直都强调各行各业要勇于创新,科研创新、管理创新……创新的目的当然是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但靠的是什么?就是要有骨气!有了骨气就少了依赖,就能跳出前人的圈,才能大步向前!那么,做为科研工作者,我们从郭先生的话中是否也找到了自己的骨气呢!


    在谈到人才培养时,郭先生特别强调要充分相信青年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放手让他们去实践。他不同意把研究生当作劳动力,让研究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他认为这样做,研究生的论文水平绝对超不过老师的水平,也就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话怎么样?够写实吧!觉得郭先生这话说得实在的,你就点点头儿!传说中的研究生大概是会出成果、能搞专利的那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几个研究生的论文水平能超过老师的?当然,我说的是多数情况哈。


    郭先生短短的几句话中,大师风范耸然!同时,亦是一种深情的寄托。看过后,我沉思良久……

    谨以此文纪念一代大师郭可信先生。


附: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主页 http://www.imr.ac.cn/IMRWeb/
郭先生生平 http://www.imr.ac.cn/IMRWeb/gkx/gkxshengping2.htm
《怀念恩师郭可信先生》http://www.imr.ac.cn/IMRWeb/gkx/daonian_sm.htm
大师风范 逝者如斯 http://www.imr.ac.cn/IMRWeb/gkx/daonian_zhuanji.htm
pupup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jyxz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