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喜讯!CE研究大突破--单分子成像技术揭示毛细管电泳机理

浏览0 回复6 电梯直达
nini20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以下转自科学网: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333013373163128569.shtm?id=28569

                                              单分子成像技术揭示毛细管电泳机理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课题组在高灵敏分析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先进的单分子成像技术研究并揭示了独特的等速电泳聚焦和分离的机理,其有关“DNA单分子不连续运动成像揭示场强变化的等速电泳动力学”的研究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3, 135, 4644 - 4647)上。

带电组分在均一和非均一电场中的运动是电泳应用于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以及新兴的纳米科技领域的基础。目前,人们对带电组分在均一电场中的运动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而对其在非均一电场中运动的了解却有限。事实上,通过巧妙设计非均一电场,可实现其它技术难以分离的超大DNA分子(80 kb) 的分离和多种分析物的高倍浓缩(可达百万倍)。因而,认识非均一电场中带电组分的运动机制对发展高灵敏的生物分子分析技术和方法具有特殊意义。尽管非均一电场的使用已有百年历史,但对于其形成机理的认识由于存在技术瓶颈而踯躅不前。

为了解决这一学科难题,汪海林课题组通过改造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仪器,首先实现了毛细管电泳-单分子荧光成像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作为非均一电场模型,对流经毛细管检测窗口处单个DNA分子实时成像。由于每一幅像记录了单个DNA分子在50 毫秒内的运动轨迹,因此可以计算出每一时间点DNA单分子的运动速度。而DNA运动速度的大小直接与电场强度相关,从而可获得毛细管中电场强度的动态分布信息。通过研究电场强度的实时变化,揭示了电渗流存在下等速电泳的动力学,并首次提出了三区带模型,突破了传统二区带模型的局限。利用这一研究成果,他们发展一种新颖的DNA单分子聚焦方法,实现对极低浓度下随机分布的、难以检测的单分子成像,可检测出4´10-17mol/L DNA分子。

在这项研究工作中,汪海林课题组创造性地利用单分子成像技术测定电场强度的分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非均一电场研究方法,这对发展基于电泳分离的高灵敏生物分析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计划、重点实验室等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beyond1977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分享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电泳仪及配套设备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nini20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这个杂志2011年影响因子为9.907。最近几年,CE的文章整体疲软,发到analytical chemistry上基本就是极限了。这篇算是一个突破,可喜可贺。
老多_小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这个杂志2011年影响因子为9.907。最近几年,CE的文章整体疲软,发到analytical chemistry上基本就是极限了。这篇算是一个突破,可喜可贺。


影响因子为9.907

只听过,没见过,俺们还是做普通人好了
nini20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老多_小多(emoc98311) 发表:
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这个杂志2011年影响因子为9.907。最近几年,CE的文章整体疲软,发到analytical chemistry上基本就是极限了。这篇算是一个突破,可喜可贺。


影响因子为9.907

只听过,没见过,俺们还是做普通人好了
中科院的,牛啊!
angry-swor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nini20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ngry-sword(angry-sword) 发表:
毛细管电泳仪那个品牌的好一些??
各有优缺吧,这个不好比较
ericwo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老多_小多(emoc98311) 发表:
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这个杂志2011年影响因子为9.907。最近几年,CE的文章整体疲软,发到analytical chemistry上基本就是极限了。这篇算是一个突破,可喜可贺。


影响因子为9.907

只听过,没见过,俺们还是做普通人好了

美国化学会志,JACS
能在这里发表一篇文章,确实是很不错的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