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届原创】淡竹叶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wangshir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wangshirf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摘要:淡竹叶具有清热除烦、泻火利尿之功效。不仅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而且在食品开发方面也有很大的空间。淡竹叶的化学成分以三萜类、黄酮类为主,此外还包括挥发油类、酚酸、多糖、氨基酸等,为了使淡竹叶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查阅了近几十年来的关于淡竹叶的化学成分分析方面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以期为淡竹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淡竹叶  质量控制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之功效。目前,淡竹叶已知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黄酮类为主,此外还包扩挥发油类、酚酸、多糖、氨基酸等。现代药理证明,淡竹叶有抑菌、抗氧化、保肝、收缩血管、抗病毒、降血脂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肺热咳嗽、胃热呕哕、小便赤涩淋浊等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淡竹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淡竹叶提供参考依据。
1.      分析方法
1.1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该法主要用于主成分或有效成分在200~800 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的中药。该法主要用于提取纯化后的大类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还原糖、皂苷类等成分的测定。岳秀梅建立了用该法测定鲜竹叶中的总黄酮的方法,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浓度C=1.385,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99%;钟仙龙以该法测定了淡竹叶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其结果为茎叶1.13%、须根0.51%、花序0.36%、块根0.21%。表明淡竹叶总黄酮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占植株总黄酮量51.13%。王自军等用微波提取法提取了淡竹叶中的总黄酮和多糖,并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中的总黄酮和多糖,测得淡竹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62%,多糖含量为2.66%。
2.2液相色谱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液相色谱法就是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液相色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张靖等用高效液相(HPLC)法建立了淡竹叶中日本当药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了8 个地区淡竹叶药材中日本当药黄素的含量。时海燕等以牡荆苷和绿原酸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5个不同产地12批淡竹叶药材中的牡荆苷和绿原酸,发现不同地区的药材含量差异较大。袁珂用RP-HPLC测定了不同采收期淡竹叶中的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4种黄酮苷的含量,为该类药材的入药及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邵莹等用HPLC法来分析14个不同产地的淡竹叶中的7种活性成分,结果可应用于淡竹叶的质量控制。
2.3色谱-质谱联用法
色谱质谱联用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的分析技术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别、定量测定等方面。潘智然等用超高压液相色谱-电喷雾-高分辨多级质谱联用技术( UHPLC-ESI-HR-MSn),从淡竹叶中快速鉴定了21个化学成分,为深入阐明中药淡竹叶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质量标准研究提供高效可靠的检测手段。薛月芹等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除淡竹叶中的35个挥发性成分,为了解淡竹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2.4指纹图谱法
中药指纹图谱是通过对所得到的能够体现中药整体特性的图谱识别,提供一种能够比较全面的控制中药质量的方法,从化学物质基础的角度保证中药及其制剂的稳定和可靠,也可用于中药鉴别和质量评价。邬云霞等以日本当药黄素为参照指标,以HPLC法建立了淡竹叶的指纹图谱,标定了10个共有峰,为淡竹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术方法。郭妍等用HPLC法建立了淡竹叶的指纹图谱,标定了16个共有峰,为淡竹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3.      结语
淡竹叶不仅作为我国传统的清热利尿、泻火除烦类中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已被开发成多种制剂,如小儿退热口服液、复方西羚解读丸、口炎片等。此外,其本身所含的功能因子黄酮、酚酸类化合物、氨基酸微量元素在保健食品开发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有效成分能清除体内活性氧自由基,提高记忆能力,延缓衰老的进程等。虽然近年来,对淡竹叶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光谱法到色谱法,从单一定量到多指标定量,再到色谱-质谱联用,但是如何全面控制淡竹叶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中药是一种复杂体系,影响中药质量方面的因素较多,其所具有的疗效是其所含化学成分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加强对淡竹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阐明淡竹叶起效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淡竹叶质量标准,为全面控制淡竹叶质量和综合开发利用淡竹叶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5(一部):328
陈烨.淡竹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50-51
OHMOTO T,IKUSEM,NATORI S, et al.Triterpenoids of theGramineae.Phytochemistry,1970,9(10):2137
张慧艳.淡竹叶和水竹叶化学成分研究.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薛月芹,宋杰,叶素萍,等.淡竹叶中黄酮苷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华西药学杂志,2009(3):218-220
陈泉,吴立军,王军,等.中药淡竹叶的化学成分研究.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1):23-24
殷杰,邬云霞,吴启南,等.中药淡竹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西北药学杂志,2010,19(6):413-414
张靖,王英,张晓琦,等.淡竹叶化学成分研究.中国天然药物,2009,(6):428-431
赵慧男,陈梅,范春林,等.淡竹叶中一个新的黄酮碳苷.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47-249
陈泉,吴立军,王军,等.中药淡竹叶的化学成分研究.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1):23-24
时海燕,徐勇,王玉团,等.HLPC法同时测定淡竹叶中绿原酸和牡荆素的含量.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6,27(6):833-835
倪克平,李光照,赵明钦,等.淡竹叶挥发油的香味成分分析及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1):15-17
薛月芹,袁珂,朱美晓,等.不同方法提取-GC/MS法分析淡竹叶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物分析杂志,2009,29(6):954-960
张胜帮,李锦燕,蔡伶俐.ICP-AES法同时测定淡竹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01-102
黄玉慧,郭力.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中药与临床,2012,3(4):54
岳秀梅.淡竹叶中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3):177-178
钟仙龙.淡竹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83
王自军,杨红兵.淡竹叶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食品科技,2007(2):223-225
张靖,王春华,王勇,等.HPLC 测定淡竹叶中日本当药黄素的含量.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6):51-53
袁珂,薛月芹,殷明文,等.RP-HPLC同时测定淡竹叶中4种黄酮苷的含量.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9):2215-2218
SHAO Y,WU Q N,TANG Y P,et al.Simultaneous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sevenpolyphenol constituents from herba Lophatheri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ENVIRON SCITECHNOL,2011,39:419-431
潘智然,王腾华,朱首伦,等.基于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的中药淡竹叶化学成分分析.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32(3):2215-2218
邬云霞,吴启南.淡竹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209-211
郭妍,郭晏华.淡竹叶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中药材,2010,33(1):41-44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