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学里面透镜的像差概念很多从光学里直接移植过来,尤其是早期的理论。根据不同的像差原因和现象,定义了很多不同的名字。可以参阅这里http://hyperphysics.phy-astr.gsu.edu/hbase/geoopt/aberrcon.html#c2,虽然是讲光学透镜,但是定义相同。
但是这只是按照像差形态分类。如果按照像差偏离光轴角度的函数行为分类,就会出现不同级别的像差,这种处理方法在像差校正理论中很有用处。色差,是由光源造成的,单独放一边,不考虑。对于单色光,经过透镜后,真实的波前会偏离球面波,这个偏离值就是像差。把这个像差按照光线偏离光轴的角度展开,就会出现各种级,每一级中又含有几个项,每个项都有系数,比如A0, A1... B2, B4... C1, C3... S3...这当中的某些项与那些传统分类方法有对应关系,比如有的是星差,有的是彗差,有的是像散,有的是球差。。。(至于这种表达式怎么来的,我就不清楚了。可能是由波函数直接写出,或者把各种像差加和然后台劳展开?反正我不知道)由于像差校正理论还很新,所以某些定义还比较混乱。那些系数并不连续,因为由于对称性的原因,某些系数所在的项为零,所以就不存在了。而同一个系数代表的实际含义有时候也会有变化,比如NION公司,CEOS公司和牛津的研究组对同样的表达式采用的系数体系就不完全一样,不留神就会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