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原子吸收的小意见!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tan_jian9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关于石墨管纵向加热与横向加热的分析比较
  自原苏联科学家 LOV`V 发明石墨坩埚分析方法并经马斯曼改为石墨炉以来,原子吸收无火焰分析——石墨炉分析方法一直采用的是纵向加热的石墨管,这种方法已发展到高级阶段,使石墨炉方法成为元素分析最灵敏的检测方法。
  到 1980 年以后,美国 P-E 公司发明了纵向 Zeeman 效应的扣背景方法,由于需要在纵向即沿光轴方向产生高强度的磁场,空气隙一般只有 25 -30mm ,很难安装石墨锥,所以不得已只能将石墨锥改为横向,就产生了石墨管的横向加热技术,为了商业上的需要, P-E 公司就对横向加热技术大加赞扬,根据其宣传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使横向加热的石墨管温度均匀背景吸收降低等诸多优点。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这一技术并不完善。事实证明使用横向加热石墨管完全是在纵向 Zeeman 校背景时不得已而为之的技术,横向加热并不具备当初设计的诸多优点。所以美国 P-E 公司自己生产的原子吸收,有纵向 Zeeman 校正时使用纵向加热石墨管,而使用D 2 灯背景校正时仍然使用纵向加热石墨管。即使到现在为止,世界上除中国以外没有其他国家在使用D 2 灯背景校正时使用横向加热石墨管。在中国有的厂家没有 Zeeman 校正,却使用横向加热石墨管,实在是很奇怪的事情。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原子吸收光谱(AAS)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blue_guy1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an_jian99 发表:
关于石墨管纵向加热与横向加热的分析比较
  自原苏联科学家 LOV`V 发明石墨坩埚分析方法并经马斯曼改为石墨炉以来,原子吸收无火焰分析——石墨炉分析方法一直采用的是纵向加热的石墨管,这种方法已发展到高级阶段,使石墨炉方法成为元素分析最灵敏的检测方法。
  到 1980 年以后,美国 P-E 公司发明了纵向 Zeeman 效应的扣背景方法,由于需要在纵向即沿光轴方向产生高强度的磁场,空气隙一般只有 25 -30mm ,很难安装石墨锥,所以不得已只能将石墨锥改为横向,就产生了石墨管的横向加热技术,为了商业上的需要, P-E 公司就对横向加热技术大加赞扬,根据其宣传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使横向加热的石墨管温度均匀背景吸收降低等诸多优点。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这一技术并不完善。事实证明使用横向加热石墨管完全是在纵向 Zeeman 校背景时不得已而为之的技术,横向加热并不具备当初设计的诸多优点。所以美国 P-E 公司自己生产的原子吸收,有纵向 Zeeman 校正时使用纵向加热石墨管,而使用D 2 灯背景校正时仍然使用纵向加热石墨管。即使到现在为止,世界上除中国以外没有其他国家在使用D 2 灯背景校正时使用横向加热石墨管。在中国有的厂家没有 Zeeman 校正,却使用横向加热石墨管,实在是很奇怪的事情。


朋友,您好!

如果这是您本人的意见的话,我认为您的看法未必是科学的。
如果您的内容是转载或者引用的话,请您告知大家出处,是出于哪位学者的文献或者报道。

另外,如果您方便,请您回答如下问题:
1、纵向加热石墨炉的高级阶段是怎么高级法?例如:是否结构改进了?如何改进?
2、所谓“纵向加热使石墨炉方法成为元素分析最灵敏的检测方法”,请告知确实的实验数据,并告知数据是使用哪家公司的分析平台进行比对的。
3、德国耶拿采用横向加热和横向塞曼,请您根据您写的内容解释一下,这个设计是否得当?
4、“根据其宣传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使横向加热的石墨管温度均匀背景吸收降低等诸多优点”,这句话明显存在漏洞,不能成为因果关系,有偷换概念之嫌疑。因为很多科技书本所说的横向加热的优点,主要是基本设计理念决定的,当然与制造工艺和计算机辅助有关。

最后,重申一下,我不是帮PE公司说话(看过我其它帖子的朋友也知道),我只是反对毫无根据的观点。如果朋友您本身并不是仪器设备方面的设计者,请您在发表对硬件设计理念方面的观点时要多加斟酌,最好有理有据。

谢谢!
赞贴
1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blue_guy123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