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关于投影镜对中

浏览0 回复39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怪味陈皮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有道理,比如我们在20万倍找一个特征点调整好电压中心,放大倍数到50万倍后这个特征点的位置肯定会偏离荧光屏中心,而且电压中心也会偏离,需要细调。
我觉得高倍像(高分辨像)对电压中心的要求更高,就高不就低,而且在哪个放大倍可能数下照相(高分辨像),照相前就要调对应放大倍数的电压中心,这样来做可能能弥补一下。毕竟透射电镜中的透镜不是理想薄透镜,而且要做到整个透镜系统的完全对中难度还是很大的。
蓝莓口香糖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amikaruk 发表:
在实际使用中图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偏离,倒是衍射的偏离很明显,这应该是因为投影镜只有一个tilt偏转线圈的缘故吧。
电压中心和电流中心只对物镜来说,基本上是物镜的tilt不对中影响成像质量,中间镜/投影镜的tilt不对中对成像质量影响不到1%

无论衍射还是图像,对于放大系统来说都是成像。如果这个系统的对中缺陷对衍射有影响,那对成像也应该有类似的影响。从8cm到200cm,这个放大倍数是25倍,如果从图像上看,就是相当于40k到1M。在1M下把光在屏幕上对正,不要改变光斑大小,不要移动光斑,降低倍数直到40k,光斑应该会出现一些偏离(这种比较不严格,只是个定性的观察)。不过,我印象里这种偏离好象确实比衍射状态下小,可能图像模式下已经存在某种补偿功能,但是在衍射模式下补偿就没有了。
如果中间镜相对于物镜偏离,中间镜的物和像位于其光轴的两侧,这相当于中间镜是倾斜光成像。对于电流中心,这种影响可能确实比较小,因为物旋转的时候,像应该做同样的旋转,旋转中心来自物镜光轴。但是电压中心就不同了,高压造成的图像旋转对所有透镜都是有效的。所以中间镜的物会带有物镜造成的图像旋转,这个旋转被传递到中间镜的像里,同时中间镜自身还会对像再附加一个旋转。两个旋转的中心不会重合。如果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表观的电压中心,这个点应该不再是物镜的中心。我不知道这对图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那个投影镜线圈我记不清楚了,是移动衍射斑的那个吗?
iamikaru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rizzlemiao 发表:
原文由 iamikaruk 发表:
在实际使用中图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偏离,倒是衍射的偏离很明显,这应该是因为投影镜只有一个tilt偏转线圈的缘故吧。
电压中心和电流中心只对物镜来说,基本上是物镜的tilt不对中影响成像质量,中间镜/投影镜的tilt不对中对成像质量影响不到1%

无论衍射还是图像,对于放大系统来说都是成像。如果这个系统的对中缺陷对衍射有影响,那对成像也应该有类似的影响。从8cm到200cm,这个放大倍数是25倍,如果从图像上看,就是相当于40k到1M。在1M下把光在屏幕上对正,不要改变光斑大小,不要移动光斑,降低倍数直到40k,光斑应该会出现一些偏离(这种比较不严格,只是个定性的观察)。不过,我印象里这种偏离好象确实比衍射状态下小,可能图像模式下已经存在某种补偿功能,但是在衍射模式下补偿就没有了。
如果中间镜相对于物镜偏离,中间镜的物和像位于其光轴的两侧,这相当于中间镜是倾斜光成像。对于电流中心,这种影响可能确实比较小,因为物旋转的时候,像应该做同样的旋转,旋转中心来自物镜光轴。但是电压中心就不同了,高压造成的图像旋转对所有透镜都是有效的。所以中间镜的物会带有物镜造成的图像旋转,这个旋转被传递到中间镜的像里,同时中间镜自身还会对像再附加一个旋转。两个旋转的中心不会重合。如果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表观的电压中心,这个点应该不再是物镜的中心。我不知道这对图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那个投影镜线圈我记不清楚了,是移动衍射斑的那个吗?

我们在做平常的对中的时候,只做了中间镜的tilt对中,但是从来不做中间镜的shift对中,也许理论上只要做了这个对中(以及高压中心,电流中心等对中),在任何放大倍数下成像模式都是无平移旋转的。但是实际上往往不可能,这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环境的变化,温度以及电磁场都会对电流有影响,如果使用的不是恒功率透镜,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功率是不同的,温度也会有所波动直至稳定到某个值;第二个是透镜的自感,互感与磁滞效应,最明显的就是GIF系统,具有degaussian的功能,目的就是尽量消除由于磁滞带来的透镜对中问题。现在一些比较先进的电镜在切换图像-衍射模式,放大倍数以及相机长度时都会出现迟钝的现象,这就是系统在做degaussian以保证电镜的对中。但是由于互感的问题,还是会有所改变.
按照官方给的机械图,的确没有看到能够实现衍射平移的偏转线圈,个人猜测实际上是通过偏转衍射束实现衍射束的平移。
在实际中无论是调节电流中心还是电压中心都主要考虑的是物镜,这主要是由光学成像原理决定的。如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那么对于次级透镜(中间镜),它的入射张角将是1/10。举200kV电镜为例,对应1A的张角为25mrad,那么即使物镜与中间镜的对中差25mrad,这个张角对于中间镜只是2.5mrad而已,再考虑上可能像差的最低阶次,由于物镜与中间镜的不对中造成的影响仅是1/100.
dingdangyu103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学到了题写东西,不过最终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根据个位大侠的讨论,似乎这是电镜设计的硬伤,即没有中间镜的平移对中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蓝莓口香糖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ingdangyu1030 发表:
学到了题写东西,不过最终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根据个位大侠的讨论,似乎这是电镜设计的硬伤,即没有中间镜的平移对中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这个还不太好说。我们看到的光路图不见得是真正的结构图。有时候一些次要线圈可能没有标出来,有时候显示出来的线圈可能实际不存在。另外,电镜软件上有不少记忆功能我们平时都没有用到,某些隐藏的粗调旋钮大家也不用,这些东西有可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但是这个应该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来做。
蓝莓口香糖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amikaruk 发表:
我们在做平常的对中的时候,只做了中间镜的tilt对中,但是从来不做中间镜的shift对中,也许理论上只要做了这个对中(以及高压中心,电流中心等对中),在任何放大倍数下成像模式都是无平移旋转的。但是实际上往往不可能,这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环境的变化,温度以及电磁场都会对电流有影响,如果使用的不是恒功率透镜,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功率是不同的,温度也会有所波动直至稳定到某个值;第二个是透镜的自感,互感与磁滞效应,最明显的就是GIF系统,具有degaussian的功能,目的就是尽量消除由于磁滞带来的透镜对中问题。现在一些比较先进的电镜在切换图像-衍射模式,放大倍数以及相机长度时都会出现迟钝的现象,这就是系统在做degaussian以保证电镜的对中。但是由于互感的问题,还是会有所改变.
按照官方给的机械图,的确没有看到能够实现衍射平移的偏转线圈,个人猜测实际上是通过偏转衍射束实现衍射束的平移。
在实际中无论是调节电流中心还是电压中心都主要考虑的是物镜,这主要是由光学成像原理决定的。如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那么对于次级透镜(中间镜),它的入射张角将是1/10。举200kV电镜为例,对应1A的张角为25mrad,那么即使物镜与中间镜的对中差25mrad,这个张角对于中间镜只是2.5mrad而已,再考虑上可能像差的最低阶次,由于物镜与中间镜的不对中造成的影响仅是1/100.

中间镜Tilt是哪个操作?衍射移动可能确实是通过简单偏转实现的,反正对强度没影响,对几何形状的影响也小得可以忽略。
我没看懂张角的问题。25mrad是衍射束的张角,这个角度和放大倍数没有关系。假设物镜完美对中,中间镜成像的恶化程度取决于和物镜之间的水平位置的偏离。如果偏得比较远,成像就偏得更远,这是可以从几何光学的光路上看出来的。如果透镜是完美的,这种偏离不会引入图像畸变,所以调节电流中心应该不受影响,但是电压中心就不行了。不过,实际上,这个影响应该很小。设计电镜的人不是吃白饭的。
目前为止,最初的对中问题还是没解决。咱们甚至没找出原因在哪里。
iamikaru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rizzlemiao 发表:
中间镜Tilt是哪个操作?衍射移动可能确实是通过简单偏转实现的,反正对强度没影响,对几何形状的影响也小得可以忽略。
我没看懂张角的问题。25mrad是衍射束的张角,这个角度和放大倍数没有关系。假设物镜完美对中,中间镜成像的恶化程度取决于和物镜之间的水平位置的偏离。如果偏得比较远,成像就偏得更远,这是可以从几何光学的光路上看出来的。如果透镜是完美的,这种偏离不会引入图像畸变,所以调节电流中心应该不受影响,但是电压中心就不行了。不过,实际上,这个影响应该很小。设计电镜的人不是吃白饭的。
目前为止,最初的对中问题还是没解决。咱们甚至没找出原因在哪里。

就是衍射模式下消三叉像那个操作,目的就是实现物镜与中间镜做对中。25mrad是个例子,比如说图像想达到1个埃,起码张角需要25mrad,但是这个张角到了中间镜只有2.5mrad,中间镜对成像质量是几乎没有影响的。中间镜成像的恶化跟图像平移的关系不大,主要受旁轴电子偏移的影响,但是前面举的例子已经说明了由于物镜的放大,旁轴电子的张角其实变得很小,只需要做衍射模式消三叉像操作即可。这个对中的主要问题是平移衍射束,这基本上是不可能通过圆透镜完成的,也许一个周期相位板可以实现。
蓝莓口香糖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amikaruk 发表:
就是衍射模式下消三叉像那个操作,目的就是实现物镜与中间镜做对中。25mrad是个例子,比如说图像想达到1个埃,起码张角需要25mrad,但是这个张角到了中间镜只有2.5mrad,中间镜对成像质量是几乎没有影响的。中间镜成像的恶化跟图像平移的关系不大,主要受旁轴电子偏移的影响,但是前面举的例子已经说明了由于物镜的放大,旁轴电子的张角其实变得很小,只需要做衍射模式消三叉像操作即可。这个对中的主要问题是平移衍射束,这基本上是不可能通过圆透镜完成的,也许一个周期相位板可以实现。

消三叉像是解决中间镜像散,不涉及偏转线圈。具体步骤怎么做的?
我不担心中间镜成像质量的问题,它的成像对最终图像质量影响可以忽略。我是说,如果出现偏离,它可能影响电压中心的调节,实际得到的电压中心是个折衷的结果,光束并不平行于物镜的光轴,这个影响不知道有多大。我不应该用图像恶化的说法,容易误解。说对整体中结果复杂更贴切一些。
平移衍射束不应该很困难吧?对于放大系统,和平移图像是一样的。图像中也存在各个方向的散射电子,不过没有聚焦到一点罢了。你又在想像差?这里我觉得不用考虑那些东西,影响太小了。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drizzlemiao
iamikaru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rizzlemiao 发表:
消三叉像是解决中间镜像散,不涉及偏转线圈。具体步骤怎么做的?
我不担心中间镜成像质量的问题,它的成像对最终图像质量影响可以忽略。我是说,如果出现偏离,它可能影响电压中心的调节,实际得到的电压中心是个折衷的结果,光束并不平行于物镜的光轴,这个影响不知道有多大。我不应该用图像恶化的说法,容易误解。说对整体中结果复杂更贴切一些。
平移衍射束不应该很困难吧?对于放大系统,和平移图像是一样的。图像中也存在各个方向的散射电子,不过没有聚焦到一点罢了。你又在想像差?这里我觉得不用考虑那些东西,影响太小了。

那是误解了的消三叉像象散,尽管工程师都那么叫本质上是做物镜-中间镜对中,没有消中间镜象散这个东西的。最简单的类比就是做STEM聚光镜对中的时候,有种方法就是利用三叉像对中,在TEM中同理。
的确,电压中心是整个系统对中情况的反映,不过从光学上来讲中间镜相对于物镜的平移理想上是不会造成影响的。在成像模式下中间镜和物镜之间是物-像平面耦合,即使物镜与中间镜之间存在着平移不对中,所得到的像与对中情况下得到的像是一样的。如果考虑到高压中心的情况,由于此时中间镜是旁轴照明,所形成的扩展物点会比对中情况下要大,但是前面已经说明了这个旁轴量是很小的,因此中间镜对高压的变化远没有物镜那么明显。
平移衍射束可以用一个电容板加以直流电压实现,但是没有实际价值。
蓝莓口香糖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中间镜像散确实是存在的。这个调整不做,衍射斑就不是圆的。2010键盘下面的INT按钮就是管这个的。从电流值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个调整改变的确实是中间镜消像散器的电流。
透镜间的对中要么使用偏转线圈(比如大家熟悉的光斑对中,需要偏转线圈才能实现),要么就做硬件的物理移动。但是中间镜没有偏转线圈,也不能机械移动,所以用户是无法做物镜和中间镜对中调整的。
我再把我的意思说得清楚一些。我完全不担心偏离,斜入射光对中间镜成像以及最终图像质量的影响。我指的是光线平行物镜光轴入射的时候,图像中心就是物镜光轴。如果中间镜存在水平偏离,那么最终观察到的图像中心不会静止。如果把这个点调静止了。表观上我们得到了一个良好的电压中心,但实际上光束已经偏离物镜光轴了,这会影响“物镜”成像(这时候光束应该也不是平行于中间镜光轴的,但是我们可以忽略这种影响)。不知道这种效应有多大,但是应该可以实验验证。先调电压中心,这个时候光束应该是平行于物镜光轴的。然后观察电压中心。如果有移动,我觉得这种移动就应该是照明,物镜,放大系统间的不对中造成的。这个最好在FEI的电镜上做。对于日本电子的机器,至少2010的电流中心调整不够灵敏,恐怕不好用。
再说说我在2010F上观察的结果。从1M到40k,图像偏离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过程中各偏转线圈的值也没有变化。从200cm到8cm,衍射斑沿一个方向偏离超过10cm,过程中各偏转线圈的值也没有变化。比较明显的是TEM和Diff切换的时候,最大的变化是第一和第二中间镜。而且切换时每次回到TEM不像都和原来一样,但是每次回到Diff衍射斑都和前次有所差别。我猜组装的时候是以TEM为衡量标准的,但是多个中间镜之间很难完全对中好,所以对中调整只能顾着TEM,顾不了衍射了。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