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打造论坛第一大帖】带你了解老北京之二:老北京胡同情怀(23、43、115楼有图)

浏览0 回复177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三、外城发展

  因为旗民分城居住,原内城的一些汉族商户也迁到外城,外地来京赶考的举人、作买卖的商人也只能在外城居住,这么一来不仅促进了外城的发展,新盖了许许多多的房屋,连出许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规则或不规则的新胡同,还使外城倒格外热闹起来。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四、民初改造

  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把北京改为北平,并划为特别市。这一时期,北京城街道胡同变化不小。过去由于皇城占了北京城的中心位置,因此阻断了东西城的交往,使北京不可能有一条横穿东西的主干线,东西往来必要绕道棋盘街或地安门。民国初年,随着紫禁地城的开放,行人就可以自由地进出长安左、右门,横穿东西长安街了。这样北京就有一条和纵贯南北的中轴线直角相交横穿东西的长纬线。经纬相交于**前,形成了一个大十字。这个大十字,其实在明朝把元大都南城墙址变成长安街时,就实际存在了。后来整个北京的布局,就是依这个大十字为中心而往外发展的。这个大十字就是北京城棋盘形街道胡萝卜格局的中心。一条条大街、胡同纵横交错划成的一个个小方格,连到这个中心,才形成了一个大棋盘。主要的街道大多数都变得通达了,在它们两侧的胡同也就得到了进一步舒展和延伸,数目也有所增加。到1994年北京内外城共有三千二百条胡同(包括街巷在内的胡同数)比清朝北京城内的街巷胡同总数又增加了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老北京胡同中的叫卖声
    小贩街头叫卖的声音称市声,最能移情。各地有各地叫卖的特色,北京通称“吆喝”。北京小贩吆喝起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其声调悠扬和美。妙处在于它的季节感非常显著,听到门外一声叫卖,就有一种直觉,某一季节已来临了。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史梅溪的“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都得自实境的启发。侯宝林说的相声中,极善于学唱北京小贩的吆喝。一声“闹块尝啊”的买瓜声,听起来清脆爽朗,悠扬跌宕!北京小胡同多,离大街远,且那时交通不便,一切消费用品,包括食、用、修配几乎无不取之于串街小贩。因此住在北京的人,与街头小贩已结下不解之缘,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喂小金鱼儿来哟——”
“焊洋铁——壶奥”
“磨剪子来——锵菜刀”
“零卖布头儿哦”
“小枣儿的豌豆黄儿来,大块儿的唉”
“蛤蟆咕嘟大田螺蛳来哟”
“扒糕哇,筋刀酸辣呀——”
“酱豆腐,臭豆腐”
“豆腐脑儿热耶”
“卤煮喂,炸豆腐”
“酸甜的豆汁儿来——麻豆腐”
“葫芦儿——冰糖的唉”
“送财神爷来啦——请喽”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北京胡同里的俏皮话
      北京人爱说俏皮话,而且有些话颇具地方特色。现略举数句,浅释其意,以飨读者。

  西直门到海淀——拉啦!

  这是旧时北京人力车夫常说的一句谚语。

  原来,由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而且是从市内去颐和园的必经之路。人们常借用这句歇后语表达儿童排泄粪便而不知预先告诉家长,却以此诙谐之语道出。

  二龙坑的鬼——跟上啦!

  北京西城二龙坑,即前清郑王府附近,辛亥后,府邸售与中国大学为校址。此处旧时是一片荒地,俗名“烂死岗子”。凡清贫人家死了人,无力发送出殡,多将死者尸体用芦苇席卷裹埋葬于此。民间有“二龙坑闹鬼” 的传说,有人夜间倘若必须路过此处,须三五成群结伴,又唱又喊以壮胆,其实乃自欺欺人。

  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

  北京天桥是旧时江湖卖艺人聚集的地方,其所练武艺,五花八门。有吞活蛇者,有吞宝剑、铁球者,有以头开砖者,有练刀枪把式兼卖大力丸者,有摔跤、耍中幡者……其实,天桥的把式并非净说不练,如吞宝剑、吞铁球、吞活蛇乃是真功夫,有时竟在表演时口吐鲜血,其艰苦可见。

  打磨厂的大夫(医生)——懂得帽(董德懋)!

  北京正阳门外迤东有一条街,名叫“打磨厂”。当年在这条街路南有一位中医师挂牌应诊,此人姓董名德懋,医术一般,故有此歇后语之流传。“懂得帽儿?” 乃北京俗语,意即什么都不懂,带有轻蔑的口气。

  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

  旧时,北京有轨电车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登车毕,售票员则以铜哨通知司机启行。车将开时,老太太从后面赶来,招呼售票员莫吹哨。此句乃讽刺爱“吹牛皮”者。

  活跃于北京人口头上的歇后语,其条目之多,不胜枚举,其历时之久,数百年而不衰;且涉及人物、政治、名胜、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之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而趣味盎然。

  太和殿的匾——无依无靠。

  这是康熙皇帝继位后,逐渐流传于京城的一条歇后语。

  康熙皇帝为避免皇子争夺帝位而诱致萧墙之祸,一改退位前公布继承人之旧制,而将诏书存放于太和殿匾额后面,直待临死或退位时当众取下宣诏。文武大臣于宣诏前,面对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不知依傍哪位皇于,在诸多激烈竞争帝位的皇子之间,首鼠两端,莫衷一是,虑及将来仕途而深感无依无靠。

  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以及宛平城里做知县——跪着的差使。

  这两条歇后语,迄今仍被上年纪的老北京人津津乐道。

  宛平城位于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卫京师之重镇。按明清旧制,京师城区分别划归宛平县和大兴县管辖,中轴线以西,皆属宛平县界,以东皆属以大兴县界。

  明清两代时,上自皇帝下至朝廷重臣,凡赴西南各省办事者,皆出入宛平城。京官出行,朝廷在此为其饯行,知县须跪迎跪送;外埠封疆大吏进京先在宛平城落脚,知县亦须跪迎跪送,丝毫不敢怠慢,故有“跪着的差使”一说。区区七品芝麻官,为一顶乌纱而常年卑躬屈节,亦良可叹矣!

  宛平县管界内的先农坛,特为皇帝辟有一亩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来此耕耘,以皇帝亲事稼穑而告诫臣民莫违农时。秋收后,知县照例须向皇帝征税,以示皇帝带头遵纪守法。而七品知县胆敢向皇上征税,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当斩,姑念其为国家收税,死罪可免,而官是绝对不能再做了。皇帝交税后,即为宛平知县罢免之时,久而久之遂成定例。

  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

  此条歇后语,在地道的老北京人心目中,可谓刻骨铭心,没齿不忘矣。

  东岳庙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神路街。始建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为道教正一派大宗师张留孙自资兴建。事未竟而身先死,后由其弟子吴全节继续修建。元末惨遭兵烫。明正统年间重建,扩大东西两庑,设七十二司。

  七十二司皆有司名,按职掌可分为七大部分,其一为东岳大帝行政部分,包括官职司、都签押司、掌曹史司等十二司。其二为都察调查记录部分,包括掌都察司、词状司、生死司等7司。

  其三为磨勘逮捕及划分善恶部分,包括磨勘司、勾生死司、追取罪人照证司等六部分。其四为定案及核案善恶并起诉部分,包括善报司、修功德司、行污司等二十六司。其五为审判部分,包括推动司、枉死司等四司。其六为执行部分,包括现报司、速报司、化生司等十八司。其七为压制管理游荡者部分,包括魍魉司、精怪司等三司。举凡七十二司,各司其职,善恶有报,人们深信无疑,故有上述之歇后语广为流传耳。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