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当代物理学家

浏览0 回复708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吴国雄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1979年到1983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和研究,获博士学位。1983年至1984年应聘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工作,为访问科学家。1989年至1991年受聘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GFDL),任高级研究教授。一直从事天气动力学,大气环流动力学,气候动力学的研究。1993年起任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吴国雄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1979年到1983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和研究,获博士学位。1983年至1984年应聘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工作,为访问科学家。1989年至1991年受聘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GFDL),任高级研究教授。一直从事天气动力学,大气环流动力学,气候动力学的研究。1993年起任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高志球              1988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5年7月在南京气象学院获大气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9-2000年于韩国延世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2004于中国气象科学院任副研究员,其中2001-2002年在美国研究生院做高级访问学者,2002-2004年被聘为美国研究生院副研究员;2004年11月回国后至2005年12月于中国气象科学院任研究员;2005年12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陆面和海面过程的模拟与观测、模式近低层参数化以及海-气、陆-气相互作用。近年来共主持和参加了近10项国内外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有代表性的SCI学术论文10多篇。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刘渝珍  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任讲师,副教授。1988-1989曾在意大利国家陶瓷研究所工作。于1991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科学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纳米复合材料性质的研究和科技考古。 曾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励。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乔从丰  2002年"百人计划"入选者。 2003年3月至目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教授; 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 德国汉堡大学理论物理所访问学者; 2000年11月至2002年9月 日本广岛大学JSPS学者; 2000年6月至2000年11月 德国汉堡大学理论物理所DFG博士后; 1998年8月至2000年5月德国汉堡大学理论物理所洪堡学者; 1996年8月至1998年7月中科院中国高等科技中心博士后;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生。 目前已在国际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苏 刚        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1993-1999年曾分别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德国科隆大学、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等地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及计算材料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强关联多电子系统,超导物理,量子磁性,介观物理,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等。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已在包括《Phys. Rev. Lett.》、《Phys. Rev. B》、《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内外物理和化学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00余篇SCI研究论文,在国外出版的英文专著中应邀撰写了有关章节。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委,并被邀请为几个国际重要物理学期刊(如PRL,PRB,PLA等)长期审阅论文。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Regular Associate。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与合作者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2005年与合作者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常凯          199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中科院半导体所博士后;1998年至200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Research Fellow;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Fellowship。2001年获得百人计划资助任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之一(夏建白、李树深、常凯、朱邦芬)。200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领域主要是半导体纳米结构的物理性质和半导体自旋电子学。目前在国际核心物理学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0余篇。从理论上预言了自组织InAs量子点和V型量子线中非对称的Stark效应,并被国际上著名的实验组证实和引用。在国际上较早开展对球形层状量子点的理论研究,并预言了可能存在II型激子。发现耦合量子阱中磁激子的基态是长寿命的暗激子,解释了A.C.Gossard小组观测到的反常实验现象。近期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半导体自旋电子学方面。系统细致地研究了不同自旋注入方案的优缺点。尤其是稀磁半导体量子点注入方案可以克服强磁场的障碍,近期的实验结果支持我们的方案。研究了稀磁半导体二维电子气的纵向磁阻,理论与实验十分吻合。在此基础上,考虑自旋-轨道耦合,发现在弱磁场下可以在弱极化体系中实现共振自旋极化。近来发现为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线性Rashba自旋-轨道耦合模型在高电子浓度下严重偏离严格的数值结果,我们提出了非线性的Rashba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数值和实验结果,并提供了清晰的物理图象。研究了稀磁半导体量子点的g因子调控,理论和实验十分吻合,并预言了g因子从负到正的转变。我们的工作被国际同行评为"打开了通往许多有趣基础物理问题的途径" 和"这一奇特的结果以前已经被报导过并提供了操纵和控制自旋特性新的可能性"。 近来研究兴趣主要是铁磁半导体的机制,低维半导体结构中自旋-轨道耦合和自旋霍尔效应,介观结构中自旋流,自旋态的弛豫和相干控制等。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陈涌海  199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3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在中科院半导体所获得博士学位,多次前往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应变自组装纳米结构材料的可控生长和光电性质研究;新型量子点光电器件研究;半导体材料及低维结构的光学偏振性质研究;半导体纳米结构应变自组织生长的蒙特卡罗模拟;磁性半导体材料的磁光电性质研究等。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长期从事半导体低维结构材料物理研究工作,将反射差分谱(RDS)推广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物理研究领域,揭示了半导体界面性质、量子阱不对称性与半导体量子阱平面光学各向异性(RDS信号)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半导体界面性质研究提供了新办法,目前国际上用RDS研究量子阱平面光学各向异性的文献全部来自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基于RDS技术,他建立了闪锌矿半导体衬底材料表面亚损伤和内应力分布的表征方法。最近又将RDS应用于应变自组织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和低维结构磁光性质研究。在应变自组织纳米结构和大失配异质结构材料研究方面,提出了合金组份调制导致量子线形成的新机理,并得到了实验证实;发展了图形化柔性层、低温生长柔性层以及注氢柔性层等可协变衬底生长技术,并探讨了超薄中间层在协调晶格失配应变的物理机制等。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中科院重点项目等6个科研项目。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受理国家发明专利8项。曾获1999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2000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九)、2001年中国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九)、200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先进个人称号等奖励。完成/在研主要项目(负责人)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新型半导体量子结构的设计、制备和表?quot;(2003-2006); 2. 973项目课题"大失配异质结构材料生长动力学与柔性衬底"(2001-2005); 3. 863项目"光泵浦、光通信用自组装量子点激光器"(2002-2005);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规划项目"磁性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和自旋极化半导体激光器"(2003-2005)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半导体材料平面光学各向异性研究"(2000-2002)。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晶格解理面上应变自组织纳米结构生长和光电性质研究"(2006-2008)。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李树深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半导体低维结构中的量子调控"学术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曾先后在日本NEC电器株式会社筑波研究所、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进行光电子器件相关性能预测研究。现任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半导体学报》常务副主编,科学出版社《半导体科学与技术》专著丛书编委,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 Appl. Phys. / Appl. Phys. Lett. 及中国物理快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特约评审,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助理,黄昆半导体物理科学奖(基金会)秘书长。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参加国家八五、九五攀登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研究,并任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重点项目多项,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近年来,在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刊和美国物理评论快报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工作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其中包括国际著名半导体物理专家的综述性论文),并被写入专著。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低维半导体物理及器件、光电子器件性能预测、固态量子信息。已经完成和目前承担的国家项目: 1. 国家创新群体项目"半导体低维结构中的量子调控"(2006-2008); 2.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低维半导体结构中量子信息基础研究"(2004-2007); 3. 国家973项目"固态量子电路"(2001-2006); 4. 国家863项目"新型低维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微观结构设计与性能预测研究"(2002-2005); 5. 国家九五攀登计划"半导体超晶格、低维量子结构物理、材料和器件探索"(1996-2000)。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刘峰奇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于1990年、1996年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获得理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分子束外延技术支撑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器件、量子级联激光器、半导体纳米团簇的有序组装研究。研制出室温以上激射的3.5微米应变补偿InGaAs/InAlAs量子级联激光器;并在5.5微米、7.8微米应变补偿InGaAs/InAlAs量子级联激光器以及9.1微米GaAs/AlGaAs量子级联激光器方面取得多项有意义的成果;提出准自由团簇的概念并从实验上证实了准自由团簇的存在;实现了有序排布的应变自组装量子点向量子线的渡越;用应变补偿的自组装量子线构筑纳米衍射光栅。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科研任务。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