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料】中科院化学部院士简介

浏览0 回复140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水番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dgfiv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hemistryre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曹镛  高分子化学家 1941年10月14日生于湖南长沙。1965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1987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内最早从事导电高分子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在用有机质子酸掺杂聚苯胺制备可溶性聚合物的基础上,提出“对阴离子诱导加工性”的概念,解决了导电高分子的高导电性与加工性不能兼容的难题,其研究结果已得到实际应用。此外,成功地研制出可弯曲的塑料片基发光二极管使铝阴极LED的电荧光量子效率达到甚至超过钙阴极器件等。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之比可高达50%,表明单重态的形成率可以超出公认的25%的概念,提出大幅度提高聚合物发光效率的一个新途径。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陈洪渊  分析化学家 1937年12月24日生于浙江三门。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81?年在联邦德国美茵兹大学留学。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科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主任。在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的多个前沿领域均作出了贡献。在生物催化、超分子组装和纳米电化学研究中,构建成多种高效的仿生催化界面,降低了NADH氧化过电位600mV,研制成一系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件组成高活性含酶三维有序膜,为发展新型高效生物传感器创造了条件。首次观察到表面活性剂对血红蛋白电子转移的促进作用,使其测定灵敏度提高二个数量级发展了微电极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提出了伏安电流温度系数的普适公式及用以测定任意温度下反应活化能和扩散系数的方法建立了一系列芯片、毛细管电泳高效分离和电化学灵敏检测生物物质的新方法。 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陈庆云  有机化学家 1929年1月25日生于湖南沅江,籍贯湖南湘乡。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有机氟化学研究。首次合成六氟双酚A,获苏联专利。参加并领导了我国首创抑铬雾剂F-53、含氟单体以及氟利昂代用品的研制和生产。合成多种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阐明了全氟型磺酸酯的硫-氧键断裂特性。通过RFSO3C6H5将Heck反应扩展至芳基sp3碳,使酚类烷基化脱羟成为普遍方法。发现13个二氟卡宾前体,其中5个可作为三氟甲基化试剂。系统研究全氟碘代烷在多种金属、亲核试剂或紫外光引发下的单电子转移反应,成功地将全氟烷基引入有机分子,为含氟材料和有机氟化学作出了贡献。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程津培  有机化学家 1948年6月1日生于天津,籍贯江苏灌云。1975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1981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秘书长。曾任南开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在化学键键能研究方法学和未知键能的实验测定、自由基取代基效应理论、一氧化氮亲合势和转移机理、NADH辅酶模型反应热力学和机理、叶立德热力学稳定性统一标度的建立和绿色合成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创新性的工作。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费维扬  化学工程学家 1939年7月3日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和技术的研究,着重于液-液两相流动和传质的规律及萃取分离的研究。提出了从浓度的测量可靠地推算出可表征返混的返混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多种萃取设备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发明了多种强化萃取分离的填料和设备,其中“内弯弧形筋片填料”可使液滴群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分散、聚合、再分散,从而促进了表面更新,抑制了轴向返混,提高了传质效率。此项发明获1995年中国国家专利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创造发明金奖和第44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特别金奖。在理论联系实际,为石化企业解决革新挖潜难题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郭景坤      材料科学家 1933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籍贯广东新会。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国家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二届首席科学家。20世纪60年代在高铝氧高频绝缘瓷与金属的真空气密封接工作中,在深入研究陶瓷/金属封接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活化钼锰金属化方法,适合于多种氧化物陶瓷及蓝宝石单晶与金属的封接,提出的铂金属化法适应于酸碱环境中应用。70年代起从事陶瓷材料的强化与增韧研究,所提出的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已在我国空间技术上应用。80年代末期,从事多相复合陶瓷及陶瓷发动机材料的研究,在此期间更注意陶瓷材料的设计。90年代着手纳米陶瓷的研究,从事高性能陶瓷及其超微结构研究,参加和组织了中国第一台有若干陶瓷部件的柴油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工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洪茂椿          无机化学家 1953年9月17日生于福建莆田。197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硕士学位。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用化学自组装法设计合成金属-有机纳米笼、管及线宏量制备了多种新型原子团簇系统地合成了金属石墨状聚合物、具有纳米孔洞的金属-有机聚合物和新型稀土与过渡金属混合聚合物,并研究它们的结构与其性能关系。在纳米功能分子和新型无机-有机聚合物的前沿领域作出了贡献。在新型无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规律与性能研究方面的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