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近红外讨论交流召集贴!!请大家多多发言

浏览0 回复89 电梯直达
120311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用的是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是南京地质研究所研制的,感觉和PIMA仪差不多,好用,也边宜好多!国内最好的吧,不是宣传阿,的确好用。
afteral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afteral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hugongyi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现在在用FOSS的1241做大米的成分分析研究,请有相关经验的大师赐教!
有哪位大师用近红外作过奶粉的成分分析,具体波长范围在多少?
hugongyi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哪位大师知道:大米的脂肪酸值用近红外分析可有可行性?
zjm02224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guangca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正在做近红外光谱分析在植物营养诊断方面应用的研究,做了不少的实验,主要是自己没有仪器,测定起来比较困难,希望能和有仪器的同仁合作。
guangca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十九世纪初,英国天文学家William Herschel需要一个单色滤光器用于望远镜上,要求这一颜色的滤光器可以透过最多的光却产生最少的热。为此目的,他用玻璃棱镜使太阳光分散,然后移动一个黑色的温度计通过整个光谱,从紫色光到红光温度都是增加的,当超过可见光的红光区后温度达到最大值,他称这种光为红外线。近红外光谱就这样被发现了(Herschel 1800a, b, c),本谱区是人们认识最早的非可见光区域。近红外光谱在整个电磁波谱中的位置如图1-1所示。人们(Cooper 1980)又把整个红外光谱划分为近红外(780-2500nm)、中红外(2500-15000nm)和远红外(15000-100000nm)。近红外光谱又可以细分为短波近红外区(SW-NIR; 780-1100nm)和长波近红外区(LW-NIR; 1100-2500nm)。近红外光谱来源于分子振动对光的吸收,其基本原理以量子力学为基础。分子振动是指一个分子从几何平衡态发生周期性畸变。分子振动所需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通常来源于电磁波谱的中红外光谱区。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许多无机化合物的化学键的振动在中红外光谱区产生基频吸收,而在近红外光谱区产生其倍频吸收和合频吸收。近红外光谱就是源于分子对红外光的合频和倍频吸收的结果。由于吸收强度与中红外光谱区域相比很弱,背景复杂,谱峰重叠严重,直接分离解析难以提取出足够的有用信息,需要用化学计量学技术从数据中来提取相关信息。
guangca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由两个要素组成:一是硬件技术即精密的光谱仪器,二是软件技术即化学计量学软件。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按照分光器件,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滤光片型,光栅分光型,傅立叶变换型和声光可调滤光器型。近红外光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其分析仪器有三种测量形式:漫反射测量(Diffuse reflectance),透射测量(Transmittance)和漫透射测量。采取哪一种测量方法,主要取决于被测样品的类型。透射测量方法通常用于均匀透明的真溶液或者固体样品的测量,测量得到的吸收光谱符合朗勃-比尔定律,漫透射测量指的是光透过了样品但是样品颗粒对光产生了散射作用,光的走向和光程都不确定。
漫反射测量是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开始就采用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漫反射可以用于各类样品,但一般对固体和半固体采用漫反射测量方法。下面具体介绍漫反射测量原理。
当入射光照在固体或者物质颗粒的表面,一部分光严格按照一定的方向从固体表面反射,这种镜面反射不能提供有关样品的信息,大多数的镜面反射光直接返回光源方向。而另外一部分光则射入样品的表面,被若干样品颗粒和样品内部分子多次反射、折射、衍射、吸收后返回到样品的表面,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它的反射方向是从物质表面半圆方向上的任一角度。发生漫反射时,每次光线都与样品内部的分子发生作用,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吸收了一定量的光,因此,漫反射光承载了样品的结构和组成信息。因此,漫反射的光线包含了有关样品中物质成分的信息,即不同成分在特定波长下吸收了不同能量的光。
guangca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Blanco和Villarroya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缺点(Blanco and Villarroya 2002)。 近红外光谱技术主要有以下八方面的优点: 测量和结果的传输非常快;样品准备非常简单;是非破坏性的无损分析技术;可以同时测定多个组分;样品预处理不需要化学试剂从而降低了成本,不污染环境,满足了环保的要求;可以测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适用于工业的自动控制过程;长距离的光纤传输可以进行离线、在线或现场分析,采用多路开关可以实现多点在线同时检测,对复杂危险环境中的样品进行检测监控等。
由于分子振动在近红外区域的倍频和合频的吸收系数很小,光的散射效应大,穿透能力强,可以进行漫反射测量,光程可以是1-100毫米,使得分析过程变得简单,装载样品的样品池可以长达100毫米便于清洗,样品无需破坏和处理,固体样品可以是任何的形状,比如谷物,水果,药片,橡胶,人体组织等可以直接测定,便于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堪称绿色分析技术的代表。近红外光谱波长短,不被玻璃或者石英介质吸收,样品可以直接在密封的玻璃容器中测定,避免不必要的手续和污染,光导纤维远距离传输特性可以长达500米,可以远程的分析和监控有毒材料或者恶劣环境中的样品。近红外分析技术已经在过程分析,在线分析和工业控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红外技术也有一些缺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它属于经验性的间接定量或定性的工具,它依靠首先建立的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测量。建立模型需要复杂的化学计量学知识,建模时需要针对每一种物理化学性质采集大量的代表性样品,以保证模型的可靠性,使得应用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只有对于经常性的质量控制是十分经济而且快速的,对于偶然测量是不适用的。虽然近红外仪器之间可以进行模型的传递,但必须的软件和硬件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要求,随着测量仪器的长期使用和老化,其光源等部件更换和维修后,原有的模型将不再适用。制作精良的仪器和研究模型传递技术仍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课题。另外,作为一种相对方法的近红外技术,其建模时的参考值的测量必须使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测量的准确度不会超过化学方法,并且灵敏度相对较低,组分分析时主要用于含量较高的组分的测量,其组分含量一般应大于0.1%(徐广通等,2000),不适于痕量分析。
目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但还没有一种技术可以阻止近红外技术的广泛传播和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近红外技术的优点远远大于其缺点。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