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由 天马行2009(rnjm) 发表:
目前,我国的食品标准对大肠杆菌、菌落总数作为监控指标,而部分国家却没有将其纳入监控范围,食品界的朋友,你们认为如何控制微生物指标比较有效。
食品卫生微生物指标
目前,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主要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肠球菌、致病菌、霉菌和酵母数。
(一)细菌总数
食品中的细菌数通常指每克或每亳升或平方厘米面积食品中的细菌数,并不考虑细菌的种类。其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严格规定条件下,使适应这些条件的每一个活菌细胞必须而且只能生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结果称该食品的菌落总数;二是将食品经过适当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细胞数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也包括尚未消灭的死菌,结果称细菌总数。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采用第一种表示方法。
细菌数的卫生学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即清洁状态的标志,以控制食品污染的允许限度,这是主要方面。
(2)用来预测食品耐贮的程度或期限,即利用食品中的细菌数作为评定食品腐败变质(或新鲜度)的指标。据有关方面报道,细菌数为105个/cm2的牛肉在0℃下可保存7天,而细菌数为102个/cm2时,同样温度下可保存18天。这类情况较为复杂,主要是判定腐败变质的界限值各国尚未统一标准,相差较大。
(3)从食品卫生观点来看,食品中细菌数越多,则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也愈大。
综上所述,细菌数的测定对评定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新鲜度起着一定的卫生指标作用,但必须配合大肠菌群和其他项目才能对食品卫生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二)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产气肠细菌和一些中间类型的细菌。这些细菌均来自人与温血动物肠道,需要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孢,在35-37℃下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和革兰氏阴性杆菌。
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表现为:
(1)是较为理想的粪便污染指示菌。这是因为大肠菌群基本符合:有来源特异性,即仅来自肠道;在肠道中的数量较多,易于检出;在外环境中有足够的抵抗力,能生存一定时间。食品细菌学检验方法敏感、简易等作为食品粪便污染指标细菌应具有的特点。
(2)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这是因为大肠菌群在粪便中存在的数量较大,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这是因为大肠菌群在粪便中在的数量较大,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而且一般条件下,它在外环境中生存时间也与主要肠道致病菌一致。当然,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只能说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却并非一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