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环保执法遭停职真的很冤吗
安徽蚌埠固镇县
环保局6名官员,因为
一个月内3次对辖区内一家
企业进行检查遭到投诉而被停职,而官方未在调查中发现这6人有违纪行为。县委领导解释称,频频检查企业不利于当地的发展(央视《新闻1+1》)。
央视的报道中,反复重申一个观点,就是经济落后地区为了招商引资,常常可以无原则地替企业服务,甚至不惜蔑视相关法律。言下之意,安徽这6名环保官员也就成了当地领导追求经济效益的牺牲品。
我不否认,在这件事中,环保执法确实被让位于地方领导的钱袋子。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所谓的环保执法,具体说来,就是工作人员三次上门,要求为新增加的锅炉规模补办环评,并补交新增的排污费。
我痛恨排污企业污染环境,并且认为,为了子孙后代甚至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对这样的企业绝对需要动用法律手段痛下杀手,但看看现在环保执法是怎么在执法?说到底就是收钱——收钱就给你办个允许生产的证,收钱就允许你继续排污。这种简单的以罚代管,对环境保护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令人十分怀疑。所以说,这6名官员,与其说是成了当地追求GDP的牺牲品,倒不如说是成了畸形环保执法方式的牺牲品。
说这些,并非是认同当地领导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但简单地指责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官员,为了经济不惜牺牲环境,倒不如深刻地反思一下,我们在环保等等方面收钱就放行的制度和执法方式,是不是同样也是牺牲环境以赚取经济利益。在固镇这件事上,县领导无非是想将企业原本要付给县环保局的钱,拿来装进装裱自己业绩的钱袋子。其实钱最终都会进当地财政,但这样换个口袋,却给了企业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只是,无论钱一开始是进谁的钱袋子,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这种执法方式不是安徽固镇一地存在的问题,更不是只在环保领域存在的问题,而成了当前许多职能部门行政的普遍现象。所以,我虽然不认同固镇县领导的做法,但也不想为这6名被停职的环保官员叫屈。真要是为环保执法,就别拿交钱说事,因为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用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的。对一些超标排污企业,就应该直接关停了事,不给他们任何生存机会。
一起强迫环保执法让位于地方招商的事件,说到底,就是地方官员间为各自利益的争斗,只不过环保成了其中一方的筹码。这本来是不该掺杂任何私利的公益领域,它也不应该再允许任何形式的以钱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