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国产DSC测试端(传感器)发展成啥样子了?

浏览0 回复42 电梯直达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原文由 pj0718(pj0718) 发表:
其实一点都不可怕,这只是目前的现象,国内的许多热分析仪都宣称有DSC,但是仔细看一下指标,就会发现实际上所谓的DSC实际上就是一台差热仪,只是模拟DSC分析;国内的仪器水平确实有限,目前只发展到了同步阶段,但是应该相信国产DSC的出现指日可待,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国产仪器还是不占优势,不是输在仪器技术含量,而是品牌,国产仪器要想有发展,还要广大用户支持。


国产的DSC不是输在仪器技术含量?

这是从何说起的,你们都认为国内还没有像样的DSC,那技术上还能与国外同行较量?

品牌也是要有过得硬的产品支持的,哪个大牌仪器没有些技术含量的产品能撑得下去呢?

我觉得如果仅仅是安于现状,不做深做精,技术上很难与国外的相抗衡。过于浮躁,急着想赚大钱,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也很难。人家在不断的改进、发展,DSC越做越精致,这需要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短期内不一定能见到效益的。国产仪器要想有发展,是要广大用户支持,但使用时,就是国外的DSC,不同厂家也还有技术上的差距。用户更现实的还是考虑性价比。希望论坛上多些实例对比,声誉传开了,影响自然也有了。同步热分析可能发展得好些,纯粹的DSC,国产的就没怎么听说了。


深有同感。设法追赶才有可能发展,要用户支持也要有点好功夫才行啊,靠价格优势会难以为继的。国产仪器应该都有类似的困难,但与国外的差距各有不同。
回龙之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原文由 longchina(longchina) 发表:
原文由 bjbyjz(bjbyjz) 发表:
原文由 longchina(longchina) 发表:
其实DSC的技术难度不高,个人愚见,不知道国内的厂家为什么没有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其实国内主要差的是资金,完整的销售网络和市场宣传。
至于传感器,这个应该是各个厂家的核心技术。不过看国外的,外形好像都差不多。


此言差矣,主要是国内用户对国产仪器的偏见,现在国产仪器已经面世,而且性价比极高,只是用户们不愿意接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

能发些详细的资料来不


贴上一个TA公司的最新DSC基线图片,不是为他们做广告,而是各位可以与自己的仪器比较一下,包括国产内生产商。
这个曲线是10次基线重现性,初看也许感觉没什么好,但是它的纵坐标单位是uw,过去的DSC估计是做不出来的



下面是原来Q200系列的,同样纵坐标单位


好像是不错,希望国产的能再出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把国外的挤出市场呵呵
北京恒久科学仪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bjbyjz(bjbyjz) 发表:
国产仪器其实没有真正的DSC,最起码目前没有,像 tutm老师说的几家中也只有博渊精准推出了TG-DSC联用的仪器

品牌只有大家认可才行,自己推荐自己的东西好像不太好吧。
潮濕的木頭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潮濕的木頭(flying-free) 发表:
请问:TG-DSC联用的DSC与纯粹DSC有多大区别?

简单说,测试原理差不多,但仪器的设计原理差别较大。TG-DSC的可做温度高,可达1500左右,但精度低得多;单用的DSC只能700度,但是精度高。
潮濕的木頭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原文由 潮濕的木頭(flying-free) 发表:
请问:TG-DSC联用的DSC与纯粹DSC有多大区别?

简单说,测试原理差不多,但仪器的设计原理差别较大。TG-DSC的可做温度高,可达1500左右,但精度低得多;单用的DSC只能700度,但是精度高。


怎么理解“设计原理差别较大”呢?

没用过TG-DSC联用的仪器。根据供应商的资料图片等,两者

1、 DSC部分都遵循热流型DSC原理;

2、 结构有差异:样品室大小、传感器形状大小、加热方式()、控温方式
      这里有很多东西很不清晰,哪位版友能对这两者做个详细的比较呢?
   
3    测试精度差异很大: 基线、量热能力差别明显;

4、  温度区间差异很大: DSC一般到705或725℃,联用的可到1500℃;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潮濕的木頭(flying-free)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原文由 潮濕的木頭(flying-free) 发表:
请问:TG-DSC联用的DSC与纯粹DSC有多大区别?

简单说,测试原理差不多,但仪器的设计原理差别较大。TG-DSC的可做温度高,可达1500左右,但精度低得多;单用的DSC只能700度,但是精度高。


怎么理解“设计原理差别较大”呢?

没用过TG-DSC联用的仪器。根据供应商的资料图片等,两者

1、 DSC部分都遵循热流型DSC原理;

2、 结构有差异:样品室大小、传感器形状大小、加热方式()、控温方式
      这里有很多东西很不清晰,哪位版友能对这两者做个详细的比较呢?
   
3    测试精度差异很大: 基线、量热能力差别明显;

4、  温度区间差异很大: DSC一般到705或725℃,联用的可到1500℃;

热流型的在仪器传感器结构设计原理上,单用的DSC以导热传热方式为主,TG-DSC以对流和辐射传热为主。
潮濕的木頭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热流型的在仪器传感器结构设计原理上,单用的DSC以导热传热方式为主,TG-DSC以对流和辐射传热为主。


TG-DSC以对流和辐射传热为主 那它的量热准确性应该没办法保障啊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0/12/15 12:53:37 Last edit by flying-free
tut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潮濕的木頭(flying-free)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热流型的在仪器传感器结构设计原理上,单用的DSC以导热传热方式为主,TG-DSC以对流和辐射传热为主。


TG-DSC以对流和辐射传热为主 那它的量热准确性应该没办法保障啊

就是啊,TG-DSC的量热准确性是要差得多啦,可能更接近DTA。不过耐驰的TG-DSC的DSC专用传感器有个小小的匀温设计,感觉上好一些。
潮濕的木頭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原文由 潮濕的木頭(flying-free) 发表:
原文由 tutm(tutm) 发表:

热流型的在仪器传感器结构设计原理上,单用的DSC以导热传热方式为主,TG-DSC以对流和辐射传热为主。


TG-DSC以对流和辐射传热为主 那它的量热准确性应该没办法保障啊

就是啊,TG-DSC的量热准确性是要差得多啦,可能更接近DTA。不过耐驰的TG-DSC的DSC专用传感器有个小小的匀温设计,感觉上好一些。


联用的DSC传感器为什么不设计成热流型DSC的模式呢?  多少可以保障低温段的基线和量热性能啊。 因为无法承受高温吗?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