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六届原创】构建“大实验室”绘质量安全蓝图

浏览0 回复13 电梯直达
委员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liang96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构建“大实验室”绘质量安全蓝图



    现有的检测机构基本上是在行政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中,由于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相互之间互不沟通,而且在很多的方面存在机构设置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等现象。有的技术机构由于业务单一,造成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的严重浪费。这种小而全、资源利用率低、管理体制落后的模式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重复投入,严重阻碍了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实验室的建设在促进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快技术进步,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快科技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轨道转变,完善仪器设备,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充分整合现有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建立“大实验室”,完善检测体系的建设,同时也可以借助资源整合的优势开发重点产品的质量检验,围绕主导产业、特殊产品和需要进行重点监管的产品进行检测技术方面的完善。建立健全应急检测机制,尤其是针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测应急体系的建立,在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中确保“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在“大实验室”背景下,加快科技创新,整合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优势力量集中解决实际检测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与“大实验室”所在区域密切相关的问题,安排专人积极跟踪研究检测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以及其他新的科技成果,并结合实际检测工作,加以吸收、消化和采纳,并转化为“大实验室”实际检测工作使用。

1 “大实验室”趋势的必然性

    加快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检测科研资源,提升检测能力, 加强实验室规划建设工作,构建“大实验室”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实践技术机构发展必由之路。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进一步促进检测科研事业快速发展。

  建立“大实验室”,并不是对原有各机构的简单合并,而是按照“大质量机制”和机构改革的总体思路,根据检测业务特点和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要求,为打造检测形象品牌,对原有人力资源、检测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更合理、更规范的整合与配置。新机构的变化最根本的是带来人员结构的变化和机构设置的变革,是在原有各项资源基础上,通过机构科学有效设置的变化达到人力资源的更合理配置。通过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检测资源的合理重组与配置,解决影响检测机构发展的瓶颈问题。

  “大实验室”建设的实质就是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机构的科学有效重组,使实验室集约化管理和规模化发展的过程,是抢占专业领域制高点和不断壮大技术实力的过程。通过不断完善实验室检测业务覆盖面,打造统一检测实验室品牌,能够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检测服务水平,力争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建立“大实验室”后,各级实验室可以依托统一的平台实现检测资源共享,拓宽委托检测业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2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有的大部分检测机构都是在行政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中,为了行政机关的某种行政要求,建立的专业的技术服务机构。由于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相互之间互不沟通,而且在很多的方面存在机构设置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等现象。有的技术机构由于业务单一,在业务的开展中存在吃不饱的现象,造成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的严重浪费。有的技术机构业务量不大,但为了某项检测项目的资质取得不得不配置一些比较贵重的仪器设备,却利用率很低,造成物资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检验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国内外有关质量安全形势的严峻,以传统模式建设的实验室在设备、用房和人员配备、以及资金投入上,压力日趋增大。这种小而全、资源利用率低、管理体制落后的模式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重复投入,已不能适应现代检测技术机构科学有效发展的趋势。检测能力较弱,各个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呈现基本相同、检测项目少的特点,大部分检测机构检测工作量趋于饱和,面对新项目开展与突发质量安全事故没有足够的人员与技术支撑做后盾。而且目前检测机构发展不平衡,与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由于种种原因,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机会很少,应对新的技术壁垒和突发质量事件能力不强。所以有效的整合资源,建立“大实验室”,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重复投入建设,也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一些高、精、尖的项目,更快、更好地建设实验室,也可以统筹事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为检测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可以统筹业务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及时、周到、全方位的服务。而且从根本上可以提高实验室的科技水平和人才优势,在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上下大功夫,按照“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目标和要求,将“大实验室”打造成一流的检测基地、研发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创立一流品牌

3“大实验室”的构建

    实验室的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思广议和深思熟虑才能完成的工作。首先要认清形势,规划好发展方向,在现有的实验室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和主要检测业务发展的趋势,对实验室合理的规划与整合,检测机构根据自身实验室一些优势对各自的实验室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互利共赢”。对于在短时间内需要快速检测的项目,而且一般仪器设备能满足检测要求,可以采取就近检测的原则,而对于一些技术要求高、仪器设备要求精密和检测过程复杂的项目,可以整合资源、集中一批优秀的专家与技术人员、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对这些复杂的项目进行检测,对于时效性较短、检测项目多的检测项目,则通过各区域实验室之间的分工合作来完成,对于突发事件,例如“三聚氰胺”事件,检测机构技术力量自上而下,凝聚合力,集中优势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科学有效的开展检测排查工作,同时可以科学调度,合理分配,最大效率发挥现有人力资源与仪器设备资源,可以彻底解决以前部分实验室因为业务量大,人手不够造成检测任务繁重,而部分实验室因为当地经济水平等影响,人员清闲、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逐步实现“大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科学调度,加强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培训,逐渐消除因各种原因造成不同区域实验室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现象。同时也可以解放一些“多面手”,有利于他们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计划有步骤的使得更多优秀的人才在科研、新项目开展、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大实验室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集科研、检测一体的创新平台,让这一平台成为更多技术人员的“用武之地”。通过这一平台,加强内部科研技术、科研成果的交流,加强与高校等科研单位的合作,建立检、学、研全面合作平台,不仅拓宽平台的广度,而且丰富平台的内涵。

4“大实验室”发展的意义

    打破原来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在大实验室的基础上实现体制创新,将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纳入新的体制;实现管理机制创新,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机制,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佳的配置;实现管理模式创新,借鉴和引入世界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理念,着实提高管理水平。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增强实验室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形成人才高地,而这又可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从而形成科技人力资源整合的良性循环。

“大实验室”将适时科学规划,进一步扩展检测服务的范围,形成覆盖面广、涵盖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健康、节能等检测内容,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高效、更低成本的检测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推动经济新一轮大发展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水星1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原创奖励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善良的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总结一句,空话,大实验的建立必须要转变现在体制,才能实现的。按国情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还是顶一下。兄弟太理想化
委员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yuduol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委员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区域重点实验室,或者是国家实验室,或者是质检中心,这些举措是迈向大实验室很有力的一步。
wufenyut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wufenyut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水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委员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数量的确是高层考虑,今年农业部计划要建设1000个质检中心(站)。
dwkdwh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机构改革难度太多,而且国家在此方面好像不热衷。
KingDz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等大部制问题解决了,再想这个问题吧。
一个企业有多少部门在管? 出了问题找谁?
还是从源头理顺吧。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