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六届原创】科研故事,感悟科学事业————俞汝勤院士的精彩报告

浏览0 回复5 电梯直达
编辑lea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leafflying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0月23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召开。

在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中,俞汝勤院士做了精彩的报告,报告题目是《化学生物传感研究与探索浅议》。本报告从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的一些演化历程,从影响本领域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结合近期学术界某些动态,漫谈与本领域研究及创新相关的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很专业的学术报告,但又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报告,其内容之广、意义之大让在座的每一位代表切实感受到了一位七十六岁学者的渊博学识及学术激情,俞院士将中国古老的文化与现代学术融会贯通。整个会场在俞院士的感染下激情澎湃,掌声经久不息。笔者记录下俞院士报告的部分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在这里,我们撇开专业,和大家共享俞院士带来的学术及科研感悟。

一、科研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30年前,被R.Buck教授誉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奠基之父”的J.Ross博士来华访问,国内学术界同行云集长沙。Ross在湖南大学的长篇演讲,对当年快速兴起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Ross发表的论文数很少,但是质量很高,谈到此,俞院士说,学术成果能否“流芳百世”往往在于其“精度”,而不是数量。比如,2011年诺内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一年只写3首诗;高产作家唐·洛普·菲利克斯·德·维加·卡皮奥创作了2000多部文学作品和470部歌剧,但人们仍记只得他的名字,只因为他曾轻蔑地对待只创作了一部作品《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科研和文学作品的产出是一个道理,也许不需要太多,一件精品足以撼动世人。

二、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法国人Dr Lehn J.M,曾与美国化学家Dr Cram D.JDr Peterson C.J.共同获得1987年的诺内尔化学奖。Dr Lehn在一次报告中曾引用中国古代哲学家韩愈的名言“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A man sittin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 is looking at the sky. He says the sky is rather small, but the sky is not really so small”。

Dr Lehn合成了具有特殊性能的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同时这种观点在超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方面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不仅要考虑分子本身的性质,还要考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其实科研如同世事百态,以“长远”的“大”眼光来看待问题才可以“看透”,进而提升,创造。

三、原始创新铸就科技成果

中国的青蒿比西方的金鸡纳早得多,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蒿所指之物即为青蒿。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植物青蒿有所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从青蒿到青蒿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在最初的实验中,青蒿的效果都不是最好的,她再次翻阅古代文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低温下制取青蒿提取物。

1971年,屠呦呦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1973年,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五二三项目”办公室决定: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随后科学家又合成了一系列已作为正式抗疟药物的青蒿素的衍生物。

2011年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项国家大奖的获得给了我们很深远的启示:

我国长期以来以仿制为主的制药及学术研究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培育,长期跟踪外国文献包括抢先追风很难做出很好的成绩,源头创新才能核心创造。屠呦呦用的是我们祖先的原始创新,她还创造性德避开了重要煎煮对化合物的破坏,所以她的成绩让“世人瞩目”。

四、中国错过拿奖,但未错过学术前沿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材料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以表彰他对准晶的发现。中国郭可信院士的研究生王大能1984年在某些合金的纳米畴中发现了五重旋转对称,张泽在1985年春发现了Ti-V-Ni二十面体准晶。Shechtman等与郭可信院士团队做的是同一类实验室,Shechtman用的是Al-Mn合金,郭院士用的是Ti-V-Ni合金,Shechtman发表在前,郭院士发表在后。郭院士团队的Ti-V-Ni二十面准晶体是独立的发现,并且是首次在Ti合金中的发现。

“中国科学家镇的离这次诺贝尔奖很近,这是历史的遗憾吧.”曾师从郭可信先生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董闯表示,“不能说郭先生没有抓住机遇,而是整个历史造成的”。奇迹的创造绝非偶然,郭可信院士曾经用“四十年前播下的种子,四十年后才收成”来描述创造奇迹的艰难历程,这就是踏实的、不浮躁的科学精神。

最后,俞院士还强调了学术环境及氛围的重要性,俞院士还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思想强调发展科学的3个条件:“闲暇”、学术“自由”、“惊异”。俞院士说科研成果并不是整天闷在实验室中就能做出来的,其实处处都能撞击出科研的灵感,所以大家要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多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你正在从事的或者你周围发生的事情,“苹果”也许就落在了你的头上!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智慧的弟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面对面想你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的文学功底不错,不过中间有些错别字需要更正。
lilongfei1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天天想你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穿越时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