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由 洪星二锅头(coime) 发表:
lz是不是算错了,希望lz验算一下,(111)应该是面间距最大的面,也就是衍射斑点离透射斑最近的点
原文由 w4m0330(w4m0330) 发表:
样品本身是strain free的么?
Anisotropic strain可能会造成不同点量到的值不同。
misfit heteroepitaxy的MBE膜我觉得多多少少都有psudomorphic strain。
原文由 TaoGG(taogg) 发表:原文由 perpetualcat68(perpetualcat68) 发表:
唉,其实很简单,相同的放大倍数下,g-vector 长的,晶面数就多,误差就小。
所以(220)优于(002)和(111).
这都想不明白? 一直以来,我都很笨的。
倒空间的确是这个样子。
原文由 perpetualcat68(perpetualcat68) 发表:原文由 TaoGG(taogg) 发表:原文由 perpetualcat68(perpetualcat68) 发表:
唉,其实很简单,相同的放大倍数下,g-vector 长的,晶面数就多,误差就小。
所以(220)优于(002)和(111).
这都想不明白? 一直以来,我都很笨的。
倒空间的确是这个样子。
俺大师兄更进一步, 他把像平均分割到4x4或8x8的地步, 在每个分割的FFT里测,
各局部的再加起来求平均值. 这样FFT上亮点的中心不要另用办法就测得很准了,
所测更精确. 就是量大了点.
从局部到全局平均, 这个方法都在圈子里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随便弄个相对小的就很准了.
他为何不告诉我, 还是老师讲的. 大师兄看你太笨, 怕你费神.
看似简单, 不也很多人想不到吗. 大师兄本科时的东西就是博士论文里的不小部分了.
他就是为TEM/STEM而存在的. Bloch4也是他自己编写的. 和老师有一拼的.
他倆该去搞编程的, 把原本的主业当兴趣了. 有名的电镜大师都会自己编程.....
我要花时间好好学编程了, 否则再好的想法也难以进行.
就你? 很想哭几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