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贴】关于实施“标准战略”问题思考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醋老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2006年初,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自主创新能力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标准战略”问题,得标准者得天下。  标准是企业与市场的纽带
  标准的综合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决定和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标准是维系生产者、消费者与市场的纽带。
  (一)标准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必备条件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依法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技术监督,特别是在流通领域。进入市场的产品,必然要受到有关部门的抽查检验,该产品是否符合有关的产品标准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及时制定和修订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进而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一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周期长,适应市场发展较差。为使企业能灵活地根据日益激烈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地改进生产技术,调节自己的产品,以争得用户,占领市场,企业应根据需要,缩短标准的更新周期,及时制定新产品的标准,或对已有标准进行修订,作为生产和经营的依据。
  (二)标准是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法律依据。
  《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售出的产品“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消费者应当赔偿损失”。《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是法律对产品质量提出的明确要求,产品标识上标明的产品标准编号证明了企业出厂的产品质量符合该标准规定。所以,企业在产品标识上标明采用的标准就是向用户对产品质量作出的明确承诺,该标准就是产品质量的担保条件,企业如果违反了自身的承诺或者担保,就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合同或协议中引用的标准是用户提出的并写入合同或协议中的标准,是企业必须执行的标准。  (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标准,标准化主管部门在审批时赋予其强制性。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如与大多数纺织和服装产品有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有GB5296.4-1998《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品使用说明》和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这两项标准是每个生产、经营纺织和服装产品的企业必须执行的标准。  (四)国家鼓励企业采用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标准化法》规定,“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这就是说,对于推荐性标准,企业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采用时可以整个标准完整的采用,也可以仅采用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事实上在对产品监督抽查检验时,判定产品质量的水平依据大多数是推荐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这是因为,制定和采用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以预防各企业的各行其是。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样合格的产品,质量水平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适用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通用性强,覆盖面大,包括了某一产品的所有种类,企业应当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品种进行生产,或根据自己企业的产品品种,从可供选择的多个指标中或多种试验方法中确定自己生产的产品所适用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产品的基本特点和不同用途,对标准进行必要的“剪裁”,补充一些要求,或者减少那些标准中供选择的、且用户认为不必要的规定。  中国标准的国际化
  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经济与标准化的联系日益密切,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无不同全球标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综观标准化的发展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迪是:每一次标准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无不伴随着技术的重大突破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蒸汽机的一声鸣响,不仅带来了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产业社会的诞生,也极大地推动了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标准化活动又通过其特有的方式,极大地促进生产率地不断提高和产业社会逐步走向成熟。中国经济正在转变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国际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的总体特征。  技术和经济的变化和发展,也推动了标准化活动的变化和发展,标准化在世界技术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世界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要求标准化相应地发展。标准化是协调技术、经济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是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保证。竞争的全球性和竞争的全方位性要求标准化为全球公平竞争提供基础。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能符合国际市场的标准,同时又能维持和增加本国公民的实际收入。标准化责无旁贷应为减少国际贸易的危险性做出贡献,标准化历史也已经证明标准化是克服贸易技术壁垒的手段,未来的标准化更应成为减少国际经济危险性的强有力手段和全球公平竞争的基础。国际竞争的全球性和全方位化,越来越证明了标准化作为普遍适用的竞争手段的重要性,因此,各国也纷纷把国际标准化战略作为实现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实现本国经济战略任务的突破点。
  (二)相对成本的增长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标准化是解决和协调多样化生产和成本不断增加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生产所要求的高投资、高消耗和高消费,对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威胁日益加剧,尤其是高投资不再能相应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1980年到1990年,发达国家的固定资本投资增长了5倍,但生产率增长缓慢,其主要原因是70年代以后,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涨,企业相对成本不断增加,从1973年到1979年,发达国家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平均增加9.2%%,从1979年到1986年年平均增长5.3%%,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以及市场利率的增加都使企业生产的相对成本不断上升。  面对这些变化,企业必须在降低成本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变化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标准化全新形式的研究和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比如:丰田汽车公司的适时、大规模经营方式,是把规模生产和多样化生产结合的典范。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基础是信息技术和标准化方法的应用:一是设备的重新组合必须依赖于标准化的部件;二是看板方式必须以标准化信息流为前提。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醋老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三)我国目前在推行标准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修订速度滞后于产品的开发速度,现有标准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衔接。  ——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产品标准大多以指导生产为出发点,技术要求与生产工艺紧密相连,考核指标是根据工艺能达到的水平确定的。如家纺部分产品缺乏实用性的考核指标,如耐磨性、抗纱线滑移性、抗起球性、耐光色牢度等,面料质量与制品实际需求质量不配套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由产品质量引起的纠纷以及消费者的投诉难以得到解决。  ——标准本身的缺陷,导致国内的产品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同时在国际贸易中,国内标准不适应国际标准而遇到贸易壁垒或索赔。如中国对日本出口纺织服装品虽然不受配额限制,但是,由于日本消费者对纺织服装品的质量要求较高,在日本普遍建立了事前质量标准100%%合格保证制度。这种制度的中心,就是产品进入零售店之前必须保证产品100%%合格,没有在欧美或中国的类似在商店购买之后发现不合格退款或赔偿的规定,而是商品一旦由消费者购买就必须合格。这种事前质量保证体系由以日本质量检验机构QTEC为首的第三方检验机构配合进口商、零售店、百货商店、邮购商组成全方位的立体检验系统,保障商品从质量性能实验、样品检验、工艺检验、出货检验及其他组合检验、包括由制作商或工厂进行自主检验合格单位为交货条件甚至当作信用证的条款也屡见不鲜。标准先行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鲜明特点,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掌握了产业游戏规则的话语权。近年来,由于技术标准水平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不得不经常被动地应付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障碍。为了变“被动”为“主动”,科技部于2001年12月将“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列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并提出了“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科技发展战略。2002年,专项正式启动。专项皆在全面提高我国技术标准研制水平,增强我国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首次较系统地开展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及标准研究;另一方面,加大研制、转化和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实施标准战略的主要内容
  实施标准战略是中国企业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门,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实施标准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一)强化认证标准的推行。
  实施标准战略,必须强化认证标准的推行。随着工业文明的演进,“企业社会责任”在作用范围和管理力度两个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诞生于1987年的ISO9000质量保障体系认证,将商品品质的保障纳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系列;诞生于1996年的ISO14000环境管理质量认证,开始将企业社会责任扩大到了商品的生产过程;诞生于1997年的“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和诞生于1999年的“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更是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扩大到了商品生产过程中对劳工状况的关注。  由发达国家大型商贸企业在跨国采购中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在绝大多数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是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其作用范围的扩大和管理力度的加强,看来是大趋势。我国企业界应该正视这一形势,认真作出相应的安排。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和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大的矛盾。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这个组织的相当一部分公约已经得到我国政府的批准;另外一些公约也在我国政府审查批准的过程之中。至于SA8000社会责任标准9个方面的准则,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总体上是趋同的,显然实施标准战略,需要强化认证标准的推行。  (二)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作用。
  《标准化法》中对企业标准的作用和地位有明确的规定。企业标准在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应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企业不应仅局限于被动执行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标准化的整个活动,从提出标准的制修订建议到参与标准的起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理解标准的内涵,将企业标准的技术内容纳入行业或国家标准中去。
  (三)要把信息及高新技术方面的标准化列为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成为标准化的重要课题。据ISO资料统计,近年来,信息技术标准化在整个ISO工作量中的比例已从5%%增加到25%%,目前ISO最大的技术委员会就是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委员会(TC97)。在社会信息化大潮中,任何硬件、软件和系统过程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协调和统一。  (四)环境及其保护的标准化要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遏制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为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普遍关注环境质量和资源的更新。现在各国不仅在口头上,而且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环境的有效保护。标准化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有效工具。目前社会所需的是一系列新的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关注社会生产和产品的质量,而且关注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五)标准化活动领域和范围要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
  过去标准化以制造业为中心开展活动。随着世界经济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化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各国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了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标准化工作必须适应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将活动重心转移到服务业标准化领域上来。
  (六)实施品牌战略的前提是长期实施标准战略。
  打造知名品牌,评价知名品牌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标准,企业是否拥有标准,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各种标准,这决定着能否被认定为知名品牌。实战中充分表现着实施标准战略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前提,深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我们建议,青岛市要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全力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实施标准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现阶段极需要针对问题,制定实施标准战略的规划。近期应由标准化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邀请专家学者介入,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标准战略的操作方案,以便能在全市推进标准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