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科研杂谈】] 博士生的科研体会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省部重点实验室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是硕博连读的,开始自己的研究生活也差不多3年了,最近要向老板交一篇学期总结,顺便说说自己的一点科研体会

    我觉得我的科研状态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入门一年左右):充满激情,发现前人研究空白很多,努力去填补,发表1篇中文期刊。雄心勃勃规划自己的科研之路。

    第二阶段:做完一个自认为非常有意义的结果,投SCI。等待ing。。。反复思考对比后发现自己的成果好像并不是那么有意义,文章写得也不怎么样,有点儿沮丧。开始踏踏实实阅读分析文献,知识积累逐渐丰富全面,然后再写文章,反复检查之后投出。期间心态偶尔会很焦虑急躁。

    第三阶段:心态开始平和,精读部分文献,分析牛人的研究思路,制定未来研究计划。总体感觉:

1,做科研既要能够沉下心来专研某一类具体问题,又要能够抽身出来放眼整个领域。刚入门时都渴望有全新的发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发现不可行(可以记录下来暂且放弃,以后再研究)或者前人文献早已涉及,这时应该踏实下来从文献中寻找前人已经做过但是做得不完善的方向开始进行研究。等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对这个领域有了全面深入了解后,开始考虑本领域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或者发现新问题,仔细分析可行性后再找准一个小方向深入研究。

2,有意义的不一定是难做的。在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状况后往往会发现那些牛人的文章分析的问题往往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但是却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要么具有工程意义,要么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他们往往能够从现有的研究状况中找到被忽视的问题。

3,好的分析能够极大的提升数据的价值。最近在文献中发现,同样一类问题,有的研究者的分析仅仅局限于数据本身,不能提炼出通用规律,有的研究者却能发现通用的东西甚至将其规律拓展到其他同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去。这依赖于基础理论以及对该领域的全面认识。




4,文章不在多。现在很多研究者将一个问题分成几篇文章来写,而且往往这几篇文章是几乎同一时期发表的,并不存在研究是分阶段进行,认识是分层次深入的问题。这可能跟现在研究者的文章跟个人利益挂钩有关,个人的心态浮躁也是个主要原因。我感觉如果自己已经达到基本毕业要求,以后的研究还是尽量全面深入将一阶段的研究做完后再考虑发表文章。本来可以一篇文章写完的成果,分成几篇文章来发表不仅需要浪费写文章的时间,更可能会让自己形成一种浮躁的心态,这样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li8888lili888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