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关于DSC的日常使用及谱图分析的求助

浏览0 回复9 电梯直达
monicapi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购置的DSC为PE的DSC8000,功率补偿型,以下几个问题请求大家帮助解答。

1.先前不测试的时候会把DSC关机处理,不开机过夜,但是现在这台仪器用到比较少,有的时候关机半个月以上,请问这样做正确么,会对仪器造成损伤么。正确的处理是什么,是否应该一直保持开机状态。

2.我们测试的都是有机材料,在测试中如果发生分解,谱图是怎样的呢。如附件谱图1,测试的材料为同一材料不同厂家的LiQ(羟基喹啉锂,分子量151)的熔点峰测试图(升温速率3℃/min),粉色笔圈出的熔点峰之后的吸热峰是分解峰么,如果不是的话,应该是什么形状的峰咧。在熔点峰之后基线与熔点之前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说明材料比热发生变化,通过这一点是否也可以说明材料发生分解。

3.附件谱图2是同一材料(LiQ)在1℃/min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熔点峰谱图,出现了锯齿状峰,对此现象不是很理解,请求各位指教。。。

以上,因为 图片上传不上去,所以采用附件形式,希望大家谅解。。。

1、



2、

附件: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baby789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发帖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DTA)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KK-yiq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monicapig(monicapig) 发表:
购置的DSC为PE的DSC8000,功率补偿型,以下几个问题请求大家帮助解答。

1.先前不测试的时候会把DSC关机处理,不开机过夜,但是现在这台仪器用到比较少,有的时候关机半个月以上,请问这样做正确么,会对仪器造成损伤么。正确的处理是什么,是否应该一直保持开机状态。

2.我们测试的都是有机材料,在测试中如果发生分解,谱图是怎样的呢。如附件谱图1,测试的材料为同一材料不同厂家的LiQ(羟基喹啉锂,分子量151)的熔点峰测试图(升温速率3℃/min),粉色笔圈出的熔点峰之后的吸热峰是分解峰么,如果不是的话,应该是什么形状的峰咧。在熔点峰之后基线与熔点之前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说明材料比热发生变化,通过这一点是否也可以说明材料发生分解。

3.附件谱图2是同一材料(LiQ)在1℃/min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熔点峰谱图,出现了锯齿状峰,对此现象不是很理解,请求各位指教。。。

以上,因为 图片上传不上去,所以采用附件形式,希望大家谅解。。。


1、我们也不是一直开机的,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影响。楼主如果不放心,可以用标样测试来验证一下仪器状态是否有变化。

2、DSC一般都忌讳做分解,灵敏度越高的仪器影响越大。我们采取的是不明样品先做热重,确定其分解温度。物质发生了相变,物质性质有改变,基线会发生偏移的,多出现在有机物或高分子材料上。
baby78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kk老师,DSC不做分解也是常常听到的,但是如果只把熔点峰出来就停止的话,会不会算作采样实验完成了部分呢?
KK-yiq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baby789(baby789) 发表:
kk老师,DSC不做分解也是常常听到的,但是如果只把熔点峰出来就停止的话,会不会算作采样实验完成了部分呢?


一般应该让熔点峰出完整的。可以先尝试同步热分析或TG来确定实验温度区间。换用密封坩埚也是方法之一。
人来人往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baby789(baby789) 发表:
kk老师,DSC不做分解也是常常听到的,但是如果只把熔点峰出来就停止的话,会不会算作采样实验完成了部分呢?


一般应该让熔点峰出完整的。可以先尝试同步热分析或TG来确定实验温度区间。换用密封坩埚也是方法之一。


一般控制在多大失重率以下比较合适呢?

对环氧固化材料,我这里控制在失重曲线onset点以前且失重小于1%,但往往不能满足测试需求。
KK-yiq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人来人往(free365) 发表: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baby789(baby789) 发表:
kk老师,DSC不做分解也是常常听到的,但是如果只把熔点峰出来就停止的话,会不会算作采样实验完成了部分呢?


一般应该让熔点峰出完整的。可以先尝试同步热分析或TG来确定实验温度区间。换用密封坩埚也是方法之一。


一般控制在多大失重率以下比较合适呢?

对环氧固化材料,我这里控制在失重曲线onset点以前且失重小于1%,但往往不能满足测试需求。


控制在onset点之前且失重小于1%,我也这么认为。偶尔做可以尝试密封坩埚,如果灵敏度够的话。否则,影响仪器谁负责就给谁做。进口仪器的维修很贵的。
人来人往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人来人往(free365) 发表: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baby789(baby789) 发表:
kk老师,DSC不做分解也是常常听到的,但是如果只把熔点峰出来就停止的话,会不会算作采样实验完成了部分呢?


一般应该让熔点峰出完整的。可以先尝试同步热分析或TG来确定实验温度区间。换用密封坩埚也是方法之一。


一般控制在多大失重率以下比较合适呢?

对环氧固化材料,我这里控制在失重曲线onset点以前且失重小于1%,但往往不能满足测试需求。


控制在onset点之前且失重小于1%,我也这么认为。偶尔做可以尝试密封坩埚,如果灵敏度够的话。否则,影响仪器谁负责就给谁做。进口仪器的维修很贵的。


密封坩埚太贵了,而且不合适做热固性材料

我觉得,环氧配方研究方面,用流变仪更合适
monicapi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感谢KK老师的解答。所以是不是可以肯定的是,1.图中的曲线的确表明材料已经发生了分解。2.我们的有机发光材料,表征材料热稳定性,spec是热失重在5%时候的温度定为分解温度Td。但是事实上在此温度之前材料就会发生分解,虽然是微量但足以在热流曲线上有很明显的变化。3.我们采集材料的熔点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计算纯度。请问老师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或者spec,如称样量,升温速率等。4.对于图中这种易分解的材料,谱图是在3℃/分钟的升温速率下得到的,如果升高速率至5℃/min可以得到基线平直的正常的热流曲线。可是是否即便如此,计算出的纯度也是不可靠的。。。谢谢老师的解答。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原文由 monicapig(monicapig) 发表:
购置的DSC为PE的DSC8000,功率补偿型,以下几个问题请求大家帮助解答。

1.先前不测试的时候会把DSC关机处理,不开机过夜,但是现在这台仪器用到比较少,有的时候关机半个月以上,请问这样做正确么,会对仪器造成损伤么。正确的处理是什么,是否应该一直保持开机状态。

2.我们测试的都是有机材料,在测试中如果发生分解,谱图是怎样的呢。如附件谱图1,测试的材料为同一材料不同厂家的LiQ(羟基喹啉锂,分子量151)的熔点峰测试图(升温速率3℃/min),粉色笔圈出的熔点峰之后的吸热峰是分解峰么,如果不是的话,应该是什么形状的峰咧。在熔点峰之后基线与熔点之前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说明材料比热发生变化,通过这一点是否也可以说明材料发生分解。

3.附件谱图2是同一材料(LiQ)在1℃/min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熔点峰谱图,出现了锯齿状峰,对此现象不是很理解,请求各位指教。。。

以上,因为 图片上传不上去,所以采用附件形式,希望大家谅解。。。


1、我们也不是一直开机的,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影响。楼主如果不放心,可以用标样测试来验证一下仪器状态是否有变化。

2、DSC一般都忌讳做分解,灵敏度越高的仪器影响越大。我们采取的是不明样品先做热重,确定其分解温度。物质发生了相变,物质性质有改变,基线会发生偏移的,多出现在有机物或高分子材料上。
KK-yiq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图中的曲线的确表明材料已经发生了分解。2.我们的有机发光材料,表征材料热稳定性,spec是热失重在5%时候的温度定为分解温度Td。但是事实上在此温度之前材料就会发生分解,虽然是微量但足以在热流曲线上有很明显的变化。3.我们采集材料的熔点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计算纯度。请问老师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或者spec,如称样量,升温速率等。4.对于图中这种易分解的材料,谱图是在3℃/分钟的升温速率下得到的,如果升高速率至5℃/min可以得到基线平直的正常的热流曲线。可是是否即便如此,计算出的纯度也是不可靠的。。。
1.分解问题对比做样品前后DSC的无盘基线可以判断,有点污染,基线会不一致。
2.热失重过程在DTG上可以更明显地看出,失重5%事实上已经分解了,这种分解在慢速升温时更为显著。
3.DSC测纯度我们没有做过,但测试需要慢速,纯度要高于95%以上才有意义。可以考虑MS等其他手段。
4.易分解材料在测温越接近分解温度情况下,升温速率越慢,相当于在分解温度停留的时间越长,分解越明显。但是测纯度还是要按标准要求做,尽量离分解温度远些,或者用其他手段。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free365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应助!
monicapi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十分感谢KK老师,受教了!

原文由 KK-yiqi(zhengkang) 发表:
1.图中的曲线的确表明材料已经发生了分解。2.我们的有机发光材料,表征材料热稳定性,spec是热失重在5%时候的温度定为分解温度Td。但是事实上在此温度之前材料就会发生分解,虽然是微量但足以在热流曲线上有很明显的变化。3.我们采集材料的熔点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计算纯度。请问老师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或者spec,如称样量,升温速率等。4.对于图中这种易分解的材料,谱图是在3℃/分钟的升温速率下得到的,如果升高速率至5℃/min可以得到基线平直的正常的热流曲线。可是是否即便如此,计算出的纯度也是不可靠的。。。
1.分解问题对比做样品前后DSC的无盘基线可以判断,有点污染,基线会不一致。
2.热失重过程在DTG上可以更明显地看出,失重5%事实上已经分解了,这种分解在慢速升温时更为显著。
3.DSC测纯度我们没有做过,但测试需要慢速,纯度要高于95%以上才有意义。可以考虑MS等其他手段。
4.易分解材料在测温越接近分解温度情况下,升温速率越慢,相当于在分解温度停留的时间越长,分解越明显。但是测纯度还是要按标准要求做,尽量离分解温度远些,或者用其他手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