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环境监测》课件

浏览0 回复43 电梯直达
a000437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4.4.5 渗沥水分析

渗沥水是指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水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物质。

产生原因:露天堆肥和填埋。因为渗沥水中的水量主要来自降水,所以 渗沥水是填埋处理中最主要的污染源。

特点:①成分的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垃圾的组成。②浓度的可变性。主要取决于填埋时间。③组成的特殊性。垃圾中存在的物质,渗沥水中不一定存在,一般废水中有的它也不一定有。如生活污水中常有的油类、氰化物、金属铬和金属汞等项目在渗沥水中几乎都没有。因而,渗沥水是不同于生活污水的特殊污水。

渗沥水分析项目:典型项目有 pH 、 COD 、 BOD 、脂肪酸、氨氮、氯、钠、镁、钾、钙、铁和锌等。

4.4.6 渗沥试验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5.1 概述

5.1.1 土壤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逐渐破坏成疏松的、大小不等的矿物颗粒(称为母质)。 而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多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演变而成的。土壤组成很复杂,总体来说是由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

5.1.1 .1 土壤矿物质

( 1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

( 2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是由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粒径的大小影响着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能力。土壤机械组成的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为标准。国际制采用三级分类法,即根据沙粒( 0.02— 2mm )、粉沙粒 (0.002— 0.02mm ) 和粘粒 (< 0.002mm ) 在土壤中的相对含量,将土壤分成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大类和十二级。

我国土壤地质分类表见 P221 表 5.1

5.1.1 .2 土壤有机质

5.1.1 .3 土壤水和空气

5.1.2 土壤的特性

5.1.3 土壤污染源

5.1.4 土壤污染的特点

5.2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5.2.1 监测项目

5.2.2 土壤样品采集

5.2.2 .1 污染土壤样品采集

( 1 )污染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①自然条件。②农业生产情况。③土壤性状。④污染历史与现状。

( 2 )采样点布设

由于土壤本身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所以应多点采样并均匀混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采样点布设

布点方法

(3) 采样深度

( 4 )采样时间

( 5 )采样量

由于测定所需的土样是多点混合而成的,取样量往往较大,而实际供分析的土样不需太多,一般只需 1 -2Kg 。因此对所得混合样可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所需的土量,装入塑料袋或布袋内,贴上标签备用。

( 6 )采样注意事项

1 )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 )将现场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如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做详细记录;

3 )现场填写两张标签,写上地点、土壤深度、日期、采样人姓名等,一张放入样品袋内,一张扎在样品口袋上。

5.2.2 .2 土壤背景值样品采集

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

样点选择必须包括主要类型土壤,并远离污染源,而且同一类型土壤应有 3 - 5 个重复样点。

5.2.3 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5.2.3 .1 土样的风干
5.2.3.2 磨碎与过筛

5.2.3 .3 土样保存

5.2.4 土壤样品测定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a000437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六章 生物污染监测

6.1 概述

生物监测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通过对生物体所含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其与大气污染监测、水体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分析对象的特殊性。

6.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6.2 .1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植物受污染物的途径有表面附着(如:散逸到大气中的各种气态污染物、施用农药、大气中的粉尘降落及含大气污染的降水等,会有一部分粘附在植物表面上,造成对植物的污染和危害。)、植物吸收(如:二氧化硫被植物叶片的气孔吸入使叶片的叶绿体遭到破坏,组织坏死,在叶子外表出现伤斑。)等。

植物吸收污染物后,其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植物种类、吸收污染物的途径等因素有关。

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一般分布规律和残留含量的顺序是:根 > 茎 > 叶 > 穗 > 壳 > 种子

6.2.2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动物体,通过食物链而得到浓缩富集,最后进入人体。

6.2.2 .1 动物吸收及其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

污染物被吸收后,可在动物体内发生转化与排泄作用。

有机污染物质进入动物体后,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小的毒物可以原形排出外,绝大部分都要经过某种酶的代谢(或转化),从而改变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无机污染物质,进入动物体后,一部分参加生化代谢过程,转化为化学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也有一部分直接于细胞各部分。

各种污染物质经转化后,其排泄途径主要通过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也有少量随汗液,乳汁等分泌液排出。

6.2.2 .2 生物浓缩作用

1 、定义:生物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2 、形成: 摄入量大于排除分解消除

6.2.2 .3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大体存在以下五个规律:

( 1 )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如钾、钠、锂、氟、氯、溴等离子,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

( 2 )镧、锑、钍等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蓄积于肝和其他网状内皮系统。

( 3 )与骨骼亲和形较强的物质,如铅,钙等二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

( 4 )对某一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蓄积较多

( 5 )脂溶性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六六六, DDT 等)易蓄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6.3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6.3.1 生物样品采集

6.3.1 .1 植物样品的采集

( 1 )采集的植物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 2 )布点方法

常采用梅花形五点取样法或交叉间隔取样法。

( 3 )采样方法

①采样前应预先准备好采样工具。

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样品采样量。

③选择优势种植物在采样区内按梅花形五点或交叉间隔取样方式采集 5 - 10 处的植株混合组成一个代表样品。

④将采好的样品装入布口袋或聚乙烯塑料袋中,贴好标签,并填写采样登记表。

6.3.1 .2 动物样品的采集

( 1 )尿的采集

定性检测尿液成分时应采集晨尿。

定量检测尿液成分时一般采集 24h 总排尿量。

( 2 )血液的采集

一般用注射器抽取 10mL 血样冷藏备用。常用于分析血液中所含金属毒物及非金属毒物。

( 3 )毛发和指甲的采集

采集和保存较为方便,主要用于汞、砷等含量的测定。

( 4 )组织和脏器采集

6.3.2 生物样品的制备

对于液体状态的动物样品常无需制备,对动物组织和脏器主要是采用捣碎的方法制成浆状鲜样备用,而对植物样常根据不同情况,利用不同方式进行样品制备。

植物样品的制备

(一)平均样的获得

四分法、切成块的 1/4 - 1/8 混合

(二)分析试样的制备

1 、鲜样

2 、风干样: 60 - 70 摄氏度低温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匀浆、小片)

3 、水分含量测定( 100 - 105 摄氏度烘干 / 真空干燥 / 低温烘干)

6.3.3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湿法消解法、灰化法、提取、分离和浓缩法等。

6.3.3 .1 湿化消解法

利用强酸等与生物样品共同煮沸,将样品中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除去。

常用的消解试剂体系有浓硝酸-高氯酸、浓硝酸-浓硫酸、浓硫酸-过氧化氢等。

6.3.3 .2 灰化法

利用坩埚或氧燃烧瓶,使样品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并用适当的溶液溶解或吸收分解产物,制成分析试液。

6.3.3 .3 提取法

整个过程包括提取、分离、浓缩三个步骤。

( 1 )提取

应根据样品的特点、待测组分的性质、存在形态和数量、以及分析方法等因素选择,常用方法有:

1 、振荡提取法

2 、组织捣碎提取法

3 、脂肪提取器提取

4 、直接球磨提取法

( 2 )分离

用提取剂从生物样品中提取欲测组分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将其他相关组分提取出来,因此,在测定之前,还必须将上述杂质分离出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液-液萃取法、层析法、磺化法、低温冷冻法、吹蒸法、液上空间法等。

( 3 )浓缩

当生物样品的提取液经过分离净化后,其中的污染物浓度往往仍达不到分析方法的要求,需要进行浓缩和富集,常用方法有:蒸馏或减压蒸馏法、 K-D 浓缩器浓缩法、蒸发法、真空冷冻干燥法等。

a000437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6.4 生物污染监测方法

6.4.1 光谱分析法

6.4.1 .1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可用于测定多种农药以及某些重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等。

6.4.1 .2 红外分光光度法

可鉴别有机污染物结构,并对其进行定量测定。

6.4.1 .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适用于镉、汞、锌、铅等有害金属元素的定量测定,具有速度快、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6.4.1 .4 发射光谱法

适用于多种金属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6.4.1 .5“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适用于生物样品中多元素的分析,特别是硫、磷等轻元素很容易测定。

6.4.2 色谱分析法

6.4.2 .1 薄层层析法

薄层层析法是应用层析板对有机物进行分离、显色和检测的简便方法,可对多种农药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如果与薄层扫描仪联用或洗脱后进一步分析,则可进行定量测定。

6.4.2 .2 气相色谱

此法广泛用于粮食等生物样品中烃类、酚类、苯和硝基苯、胺类、多氯联苯及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此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

6.4.2 .3 高压液色谱法

此法特别适用于分子量大于 300 ,热稳定性差和离子型化合物的分析。应用于粮食、蔬菜等样品中的多还芳烃、酚类、异青酸酯类等农药的测定,效果良好。

6.4.3 测定实例

第七章 噪声污染监测

7.1 概述

7.1.1 噪声的概念

这些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从物理现象判断,一切无规律的或随机的声信号叫噪声;噪声的判断还与人们的主观感觉和心理因素有关,即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叫噪声。

7.1.2 噪声的分类

按机理分可分三类: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按来源分可分五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自然噪声。

7.1.3 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

( 1 )噪声是感觉公害。

( 2 )噪声具有局限性和分散性

7.1.4 噪声的危害

干扰人们的睡眠和工作,强噪声会使人听力损失。这种损失是累计性的,在强噪声下工作一天,只要噪声不是过强( 120 分贝以上),事后只产生暂时性的听力损失,经过休息可以恢复;但如果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每天虽可以恢复,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永久性的听力损失,过强的噪声还能杀伤人体。

① 损伤听力,造成噪声性耳聋。

90 分贝下 20 %聋, 85 分贝下 10 %耳聋

②干扰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数量。连续噪声可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熟睡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可使人惊醒。一般 40dB 连续噪声可使 10% 的人受影响, 70dB 连续噪声可使 50% 的人受影响突然的噪声 40dB 时,使 10% 的人惊醒; 60dB 时,使 70% 的人惊醒

③ 干扰语言通讯

④ 影响人的心理变化

⑤ 诱发多种疾病

噪声→紧张→肾上腺素↑→心率↑ , 血压↑ ;

噪声→耳腔前庭→眩晕、恶心、呕吐(晕船);

噪声→神经系统→失眠,疲劳,头晕、疼,记忆力下降。

7.1.5 噪声监测参数及其分析

7.1.5 .1 声功率、声强、声压

( 1 ) 声功率( W )
声功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 某指定面积 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 W 。

( 2 ) 声强( I )
声强 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 单位面积 的声能量。单位为 W / s 2 。

( 3 ) 声压( P )
声压 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单位为 Pa 。声压与声强的关系是: I= P 2 / ρ c

a000437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7.1.5 .2 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
( 1 ) 分贝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形的,
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
所谓 分贝 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 A1 和 A0 )之比取以 10 为底的对数并乘以 10 (或 20 )。
N = 10lg(A1/A0) 
分贝符号为 "dB" ,它是无量纲的。式中 A0 是基准量(或参考量), A 是被量度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这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 " 级 " 。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 , 它代表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 " 级 " 。

( 2 ) 声功率级
Lw =10lg(W/W 0 )
式中: Lw—— 声功率级( dB );
      W—— 声功率( W );
      W0—— 基准声功率,为 10-12 W 。

( 3 ) 声强级
LI = 10lg(I/I0)
式中: LI —— 声压级 (dB) ;
      I  —— 声强( W/m2 );
      I0 —— 基准声强,为 10-12 W/m2 。

( 4 ) 声压级
LP = 20lg(P/P0)
式中: LP—— 声压级( dB );
      P —— 声压( Pa );
      P0—— 基准声压,为 2 × 10-5Pa ,该值是对 1000HZ 声音人耳刚能听到的最低声压 。

7.1.5 .3 噪声的叠加

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产生噪声的叠加。
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 W1 和 W2 ,那么总声功率 W 总 = W1+ W2 。而两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 I1 和 I2 时,叠加后的总声强 I 总 = I + I2 。但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由于 I1 =P12/ ρ c    I2 = P22/ ρ c
故 P 总 2 = P12 + P22
又 ( P1/ P0 ) 2= 10(Lp1/10)
  (P2 / P0)2 = 10(Lp2/10)
故总声压级: 
LP =10 lg[ ( P12 + P22 ) / P02]
=10 lg[10(Lp1/10)+10(Lp2/10)]

如 LP1=LP2 ,即两个声源的声压级相等,则总声压级:
LP = LP1+ 10lg2  ≈ LP1 + 3(dB)

也就是说,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声源声压级相等,其合成的总声压级比一个声源的声压级增加 3dB 。当声压级不相等时,按上式计算较麻烦。可以利用书上图 7-1 查曲线值来计算。方法是:设 LP1 > LP2 , 以 LP1 - LP2 值按图查得Δ LP ,则总声压级 LP 总 = LP1 + Δ LP 。
7.1.5 .4 响度和响度级

( 1 ) 响度( N )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 ( 如声压级 ) ,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

响度的单位为 " 宋 ",1 宋的定义为声压级为 40dB, 频率为 1000Hz, 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如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 1 宋的声音大 n 倍,即该声音的响度为 n 宋。

( 2 ) 响度级 (LN)

响度级是建立在两个声音主观比较的基础上,选择 1000Hz 的纯音作基准音,若某一噪声听起来与该纯音一样响,则该噪声的响度级在数值上就等于这个纯音的声压级( dB )。

响度级用 LN 表示,单位是 " 方 " 。
如果某噪声听起来与声压级为 80dB ,频率为 1000Hz 的纯音一样响,则该噪声的响度级就是 80 方。

( 3 ) 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
根据大量的实验得到,响度级每改变 10 方,响度加倍或减半。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列数学式表示: N = 2[(L N -40)/10] 或 L N = 40+33lgN
注意,响度级的合成不能直接相加,而响度可以相加。应先将各响度级换算成响度进行合成,然后再换算成响度级。

7.1.5 .5 计权声级

为了能用仪器直接反映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的评价量,有关人员在噪声测量仪器 —— 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器,叫计权网络。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已不再是客观物理量的声压级,而叫计权声压级或计权声级,简称声级。通用的有 A 、 B 、 C 和 D 计权声级。

A 计权声级是模拟人耳对 55dB 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B 计权声级是模拟 55dB 到 85dB 的中等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C 计权声级是模拟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D 计权声级是对噪声参量的模拟,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

7.1.5 .6 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一) 等效连续声级
A 计权声级能够较好地反映人耳对噪声的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觉,因此对一个连续的稳态噪声,它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但对一个起伏的或不连续的噪声, A 计权声级就显得不合适了。例如,交通噪声随车流量和种类而变化;又如,一台机器工作时其声级是稳定的,但由于它是间歇地工作,与另一台声级相同但连续工作的机器对人的影响就不一样。因此提出了一个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的问题,即 等效连续声级,符号 “Leq” 或 “LAeq.T” 。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 A 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 。

7.1.5 .6 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例如,有两台声级为 85dB 的机器,第一台连续工作 8 小时,第二台间歇工作,其有效工作时间之和为 4 小时。显然作用于操作工人的平均能量是前者比后者大一倍,即大 3dB 。因此,等效连续声级反映在声级不稳定的情况下,人实际所接受的噪声能量的大小,它是一个用来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的等效量。
LAeq.T =10lg[1/T ∫ T0100.1LPAdt]
式中: LPA—— 某时刻 t 的瞬时 A 声级( dB ) ;
  T —— 规定的测量时间( s )。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累积分布在正态概率纸上为一直线,则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Aeq.T ≈ L50+d2/60, d = L10 - L90
其中 L10 , L50 , L90 为累积百分声级,其定义是:
L10 —— 测量时间内, 10% 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 测量时间内, 50% 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 测量时间内, 90% 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累积百分声级 L10 、 L50 、和 L90 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在正态概率纸上画出累积分布曲线,然后从图中求得;另一种简便方法是将测定的一组数据(例如 100 个),从大 到小排列,第 10 个数据即为 L10 ,第 50 个数据即为 L50 ,第 90 个数据即为 L90 。
a000437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二) 噪声污染级
许多非稳态噪声的实践表明,涨落的噪声所引起人的烦恼程度比等能量的稳态噪声要大,并且与噪声暴露的变化率和平均强度有关。经实验证明,在等效连续声级的基础上加上一项表示噪声变化幅度的量,更能反映实际污染程度。用这种噪声污染级评价航空或道路的交通噪声比较恰当。故噪声污染级( LNP )公式为:
    LNP = Leq + K σ
式中: K —— 常数,对交通和飞机噪声取 2.56 ;
σ —— 测定过程中瞬时声级的标准偏差。

7.1.5 .6 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三)昼夜等效声级  也称日夜平均声级,符号 “Ldn” 。用来表达社会噪声昼夜间的变化情况,表达式为:
    Ldn = 10lg{[16 × 100.1Ld + 8 × 100.1(Ln+10)]/24}
  式中: Ld—— 白天的等效声级,时间从 6 ∶ 00 - 22 ∶ 00 ,共 16 个小时;
        Ln—— 夜间的等效声级,时间从 22 ∶ 00 -第二天的 6 ∶ 00 ,共 8 个小时。
为表明夜间噪声对人的烦扰更大,故计算夜间等效声级这一项时应加上 10dB 的计权。

7.1.5 .7 噪声的频谱分析

略。

7.2 噪声监测

7.2.1 噪声测量仪器

7.2.1 .1 声级计

声级计也称噪声计,它是用来测量噪声的声压计和计权声级的最基本的测量仪器,适用于环境噪声和各种机器(如风机、空压机、内燃机、电动机)噪声的测量,也可用于建筑声学、电声学的测量。

( 1 )工作原理 声级计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衰减器、计权网络、电表电路及电源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声压大小经传声器后转换成电压信号,此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最后从显示仪上指示出声压级的分贝数值。

( 2 )分类

声级计整机灵敏度是指在标准条件下测量 1000Hz 纯音所表现出的精度。按其精度可分为四种类型,即 O 型声级计,是实验用的标准声级计;Ⅰ型声级计,相当于精密声级计;Ⅱ型声级计和Ⅲ型声级计作为一般用途的普通声级计。

国产声级计有 ND-2 型精密声级计 PSJ-2 普通声级计。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及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规定普通声级计的频率范围是 20-8000Hz ,精密声级计的频率范围是 20-12500Hz 。

7.2.1 .2 频谱分析仪

频谱仪是测量噪声频谱的仪器,它的基本组成大致与声级计相似。但是频谱分析仪中,设置了完整的计权网络(滤波器)。借助于滤波器的作用,可以将声频范围内的频率分成不同的频带进行测量。

7.2.1 .3 自动记录仪

在现场噪声测量中,为了迅速、准确、详细的分析噪声源的特性,常把声级频谱仪与自动记录仪连用。自动记录仪是将噪声频率信号作对数转换,用人造宝石或墨水将噪声的峰值、有效值、平均值表示出来。可根据噪声特性选用适当的笔速、纸速和电位计。

7.2.1 .4 磁带录音机

在现场噪声测量中如果没有频谱仪和自动记录仪,可用录音机(磁带记录仪)将噪声消耗记录下来,以便在实验室用适当的仪器对噪声消耗进行分析。选用的录音机必须具有较好的性能,它要求频率范围宽(一般为 20-15000Hz ),失真小(小于 3% ),信噪比大( 35dB 以上)。此外,还必须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宽的动态范围。

7.2.1 .5 实时分析仪

频谱仪是对噪声信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频谱分析,需花费很长的时间,且它只能分析稳态噪声信号,而不能分析瞬时态噪声信号。实时分析仪是一种数字式频线显示仪,它能把测量范围内的输入信号在极短时间内同时反应在显示屏上,通常用于较高要求的研究测量,特别适用于脉冲信号分析。

7.2.2 噪声监测

7.2.2 .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布点:将要普查测量的城市分成等距离网格(例如 500m × 500m ),测量点设在每个网格中心,若中心点的位置不宜测量(如房顶、污沟、禁区等),可 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网格数不应少于 100 个。

测量:测量时一般应选在无雨、无雪时(特殊情况除外),声级计应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同时也可保持传声器清洁。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

声级计可以手持或固定在三角架上。传声器离地面高 1 、 2 米。放在车内的,要求传声器伸出车外一定距离,尽量避免车体反射的影响,与地面距离仍保持 1 、 2 米左右。如固定在车顶上要加以注明,手持声级计应使人体与传声器距离 0 、 5 米以上。

测量时间:分为白天( 6 : 00-22 : 00 )和夜间( 22 : 00-6 : 00 )两部分。白天测量一般选在 8 : 00-12 : 00 时或 14 : 00-18 : 00 时,夜间一般选在 22 : 00-5 : 00 时,随地区和季节不同,上述时间可稍作更改。

评价方法: 1) 数据平均法:将全部网点测得的连续等效 A 声级做算术平均运 算,所得到的算术平均值就代表某一区域或全市的总噪声水平。 2) 图示法:即用区域噪声污染图表示。为了便于绘图,将全市各测点的测量结果以 5dB 为一等级,划分为若干等级(如 56-60 , 61-65 , 66-70… 分别为一个等级),然后用不同的颜色或阴影线表示每一等级,绘制在城市区域的网 格上,用于表示城市区域的噪声污染分布。

7.2.2 .2 工业企业噪声监测

测点选择的原则 是: 1) 若车间内各处 A 声级波动小于 3dB ,则只需在车间择 1-3 个测点; 2)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大于 3dB ,则应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 干区域,任意两区域的声级应大于或等于 3dB ,而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 须小于 3dB ,每个区域取 1-3 个测点。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工人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如为稳态噪声则测量 A 声级,记为 dB ( A ),如为不稳态噪声,测量等效连续 A 声级或测量不同 A 声级下的暴露时间,计算等效连续 A 声级。测量时使用慢档,取平均读数。
测量时要注意减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应注意避免或减少气流、电磁场、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7.2.2 .3 城市交通噪声监测

7.2.2 .4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8.1 概 述

8.1.1 放射性

有些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在核衰变过程中会放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粒子,即α、β和γ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粒子或光子会对周围介质产生电离作用,造成放射性污染和损伤。

8.1.2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一)天然来源

( 1 )宇宙射线

( 2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二)人为来源

核试验及航天事故;核工业;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对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等。

8.1.3 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

(一)进入人体途径

呼吸道--人体--肺,血液全身

消化道--人体--肝脏,血液,全身

皮肤或粘膜--人体--可溶性物质易被皮肤吸收(伤口的吸收率更较高)

(二)危害

主要是辐射损伤,导致蛋白质分子键断裂和畸变,破坏对人类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另外可以直接破坏细胞的组织和结构,对人体产生躯体损伤效应和遗传损伤效应。

a000437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8.2 放射性监测方法

8.2.1 监测对象及内容

放射性监测按监测对象可分为①现场监测②个人剂量监测③环境监测。

具体测量内容包括:①放射源强度、半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②环境和人体中放射物质含量、放射性强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8.2.2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 1 )放射性化学实验室

( 2 )放射性计测实验室

8.2.3 放射性检测仪器

最常用的检测器有三类,即电离型检测器、闪烁检测器和半导体检测器。

( 1 )电离型检测器

原理: 如果核辐射被电离室中的气体吸收,该气体将发生电离。电离探测器即是通过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进行测量的。

仪器:常用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管、盖革 — 弥勒计数管( G-M 管)。

用法: 电离室是测量由电离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电流,适用于测量强放射性;正比计数管和盖革 — 弥勒计数管则是测量由每一入射粒子引起电离作用而产生的脉冲式电压变化,从而对入射粒子逐个计数,这适合于测量弱放射性。

( 2 )闪烁探测器

原理:是利用射线照射在某些闪烁体上而使它发生闪光的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它具有一个闪烁体,当射线进入其中时产生闪光,然后用光电倍增管将闪光讯号放大、记录下来。

用法:该探测器以其高灵敏度和高计数率的优点而被用作测量α、β、γ辐射强度。由于它对不同能量的射线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所以又可作谱仪使用。通过能谱测量,鉴别放射性核素,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定量的分析几种放射性核素的混合物。此外,这种仪器还能测量照射量和吸收剂量。

( 3 )半导体检测器

原理:是将辐射吸收在固态半导体中,当辐射与半导体晶体相互作用时将产生电子 — 空穴对。由于产生电子 — 空穴对的能量较低,所以该种探测器具有能量分辨率高且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用法:用硅制作的探测器可用于α计数、α、β能谱测定;用锗制作的半导体探测器可用于γ能谱测量,而且探测效率高、分辨能力好。半导体探测器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新型核辐射探测仪器。

8.2.4 放射性监测方法

对环境样品进行放射性测量和对非放射性环境样品监测过程一样,也是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样品采集 —— 样品前处理 —— 仪器测定

根据下列因素决定采集样品的种类。

1 、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

2 、待测核素的种类、辐射特性及其物理化学形态

3 、在环境中的迁移及影响

4 、有时要同时采集大气、水、土壤和生物样品来确定某污染源或某地区的放射性污染状况。

8.2.4 .1 样品采集

( 1 )放射性沉降物的采集

沉降物包括干沉降物和湿沉降物。

干沉降物可用水盘法、粘纸法、高罐法采集。

湿沉降物采集方法除上述方法外,常用一种能同时对雨水中核素进行浓集的采样器。

( 2 )放射性气溶胶的采集

常用滤料阻留采样法,其原理与大气中颗粒物的采集相同。

( 3 )其他类型样品的采集

其他类型样品的采集与非放射性样品的采集相近。

8.2.4 .2 样品预处理

1 、目的:浓集对象核素、去除干扰核素、将样品的物理形态转换成易于进行放射性检测的形态。

2 、方法:

①衰变法

②共沉淀法

③灰化法

④电化学法

⑤其他预处理方法

①衰变法

样品放置一段时间,使寿命短的干扰放射性核素衰变后,再对样品进行放射性测量。 在测定大气中放射性气溶胶的总α、β放射性时常用这种方法,在用过滤法采样后,放置 4-5 小时,以使短寿命的氡、钍子体蜕变殆尽。

②共沉淀法

加入共沉淀剂使待测核素得以沉淀析出。此法具有简便、实验条件易满足等优点,在某些情况下还能直接提供固态样品源,所以在微量放射性核素的分析中也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浓集手段。居里夫妇发现一系列天然放射性元素便是运用这种技术。

用一般化学沉淀法分离环境样品中的微量放射性核素时,有时达不到溶度积,因而不能达到分离要求。为此,可加入毫克数量级惰性载体。

③灰化法

固态样品或蒸干的水样,可放入瓷坩埚内,置于 500 ℃ 马福炉中灰化一定时间,冷却后称量灰重,并转入测量盘中,均匀铺样后检测其放射性。

④电化学法

通过电解的方法将放射性核素(如 Ag 、 Pb 、 Bi 等)沉积在阴极、或以氧化物(如 Pb 、 Co )的形式沉积在阳极上。该法的优点是分离纯度高。沉积在惰性金属片(或丝)电极上的沉积物可直接(或做成样品源)进行放射性测量。

⑤其他预处理方法

其他预处理方法与非放射物质相近。

8.2.4 .3 环境中放射性监测

( 1 )水样总α放射性活度的测定

水中常见辐射α粒子的核素有 Ra 、 Rn 及其衰变产物等。一般情况下,水样总α放射性浓度是 0.1Bq/L ,超过此值,即应进行总α放射性活度的测量。

测定水样总α放射性活度的作法如下:取一定量水样,过滤,滤液加硫酸酸化,蒸干,在低于 350 ℃ 温度下灰化。灰分移入测量盘中,铺匀成薄层,用闪烁探测器测量。在测量样品之前,先测量空测量盘的本底值和已知活度的标准样品(标准源),以确定探测器的计数效率,计算样品源的相对放射性活度,即比放射性活度。

( 2 )水样总β放射性活度测量

水中的β射线常来自 K 、 Sr 、 I 等核素的衰变,一般认为安全水平为 1Bq/L 。水样总β放射性活度测量步骤基本与测量总α放射性活度相同,但检测器用低本底的盖革计数管,且以含 K 的化合物作标准源。

( 3 )土壤中总α、β放射性活度的测量

采集 4-5 份表土,除去杂物,晾干(或烘干),压碎,缩分,直至剩 200 -300g 土样,再于 500 ℃ 灼烧,冷却后研细、过筛备用。称取适量上述土样于测量盘中,铺匀,用相应的探测器分别测量α和β比放射性活度(测β放射性的样品层应厚于测α放射性的样品层)。

8.2.4 .3 环境中放射性监测

( 4 )氡的测定

氡是一种天然产生的放射性气体,来源于自然界中铀的放射性衰变,它本身会发生天然衰变并产生具有放射性的衰变产物。受到氡和氡衰变产物的照射会使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

氡与空气作用时,能使空气电离,因而可用电离型探测器通过测量电离电流测定其浓度,测量时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浓缩样品中的氡;水体中氡的测定也可用闪烁探测器通过测量由氡及其子体衰变时所放出的α粒子测定其浓度。

( 5 )各种形态的碘 -131 的测定

碘 -131 是裂变产物之一,它的裂变产额较高,半衰期较短,可作为反应堆中核燃料元件包壳是否保持完整状态的环境监测指标,也可以作为核爆炸后有无新鲜裂变产物的信号。

大气沉降物、液态或固态动植物样品中的 131 I 呈各种化学形态和状态,收集各种形态的含 131 I 样品后,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法制得样品源,然后放于测量盘中测β计数。对例行大气环境监测,可在低流速下连续采样一周或一周以上,然后用γ谱仪定量测定各种化学形态的 131 I 。

8.2.4 .4 个人外照射剂量的测定

外照射主要来自天然放射源发射的γ、β辐射对人体外部的照射,约占天然本底照射的 80% 。个人外照射剂量可用佩戴在身上、能对辐射剂量进行累积的小型、轻便、易使用的个人剂量计测量,常用的个人剂量计有袖珍电离室、胶片剂量计、热释光体和荧光玻璃。

a000437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8.3 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8.3.1 电磁辐射

8.3.2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8.3.3 电磁辐射监测

 

第九章 室内污染物监测

9.1 概述

9.1.1 室内污染物的来源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污染,包括室外污染源和室内污染源。

9.1.2 室内污染的特征

9.1.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见课本 277 页表 9.2 , 9.3 。

9.2 室内空气监测采样条件

9.2.1 采样点布置

9.2.1 .1 采样点的数量

9.2.1 .2 采样点的位置

采样点设在室内通风率最低的地方。采样点距墙壁应大于 0.5m ,且应避开通风口,不能设在走廊、厨房、浴室、厕所内。

9.2.1 .3 采样点的高度

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一般距地面 0.75 - 1.5m 之间。

9.2.1 .4 室外对照采样点的设置

为了掌握室内外污染的相互影响关系,或以室外的污染物浓度为对照,应在同一区域的室外设置 1 - 2 个对照点。

9.2.2 采样时间和频率

( 1 )评价对人体健康影响时,在人们正常活动情况下采样,至少监测一日,早晚各一次。

( 2 )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时,应选择在无人活动时进行采样,至少监测一日,早晚各一次。

9.2.3 采样条件

( 1 )采样在密封条件下进行,门窗关闭。

( 2 )采样期间空气调节系统应停止运行。

( 3 )早晨采样,应在前一天晚上关闭门窗,直至采样结束后。

( 4 )采样前 12h 或采样期间出现大风,应停止采样。

9.2.4 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

气体污染物采用动力采样法和被动式采样方法;颗粒物应选用中小流量( 100L /min 以下)采样。采样器的噪声应小于 50dB ( A )。

9.2.5 采样体积换算

9.2.6 采样记录

9.3 室内环境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9.3.1 甲醛

9.3.1 .1 甲醛的性质和危害

9.3.1 .2 甲醛的监测方法

( 1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①原理: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成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②采样:用一个内装 5mL 酚试剂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 0.5L /min 流量,采样 10L 。

③分析步骤: a. 绘制标准曲线 b. 样品测定

④结果计算:空气中甲醛按下式计算

( 2 )气相色谱

①原理:空气中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吸附在涂有 2 , 4 -二硝基苯 6201 的担体上,生成稳定的甲醛腙。用二硫化碳洗脱后,经 OV 色谱柱分离,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②采样:

③分析步骤: a. 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b. 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校正因子 c. 样品测定

④结果计算:空气中甲醛按下式计算

( 3 ) AHMT 分光光度法

自学。

9.3.2 苯、甲苯和二甲苯

9.3.2 .1 苯、甲苯、二甲苯的性质和危害

9.3.2 .2 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

①原理:空气中的苯、甲苯和二甲苯用活性炭管采集,然后经热解吸或用二硫化碳提取出来,再经聚乙二醇 6000 色谱柱分离,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②采样:用活性炭管采集。

③分析步骤: a. 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b. 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计算因子 c. 样品分析

④结果计算

9.3.3 氨

9.3.3 .1 氨的性质和危害

9.3.3 .2 氨的检测方法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①原理:空气中的氨吸收在稀硫酸中,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存在下,与水杨酸生成蓝绿色的靛酚蓝染料,根据着色深浅,分光光度法比色定量。

②采样:用一个内装 10mL 稀硫酸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 0.5L /min 流量,采样 5L 。

③分析步骤: a. 绘制标准曲线 b. 样品测定

④结果计算:

a000437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9.3.4 苯并( a )芘

9.3.4 .1 苯并( a )芘的性质和危害

9.3.4 .2 苯并( a )芘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

①原理:空气中的苯并( a )芘被采集在玻璃纤维上,经索氏提取或真空升华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②采样:将已恒重的玻璃纤维滤纸装入采样滤纸夹上,以 120L /min 的流量采气 100 - 120m 3 。

③分析步骤: a. 样品提取 b. 色谱分析条件

c. 绘制标准曲线 d. 样品分析 e. 空白试验

④苯并( a )芘的定性和定量

⑤计算结果

⑥注意事项

a. 每天用含量居中的标准工作溶液作常规校正,组分响应值应在 15 %之内,若变异过大,则重新校准或用新配制的标样重新建立回归方程。

b. 苯并( a )芘是致癌物质,操作时应保持最低限度的接触。

9.3.5 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9.3.5 .1 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性质和危害

9.3.5 .2 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

热解吸 / 毛细管气相色谱

①原理:选择合适的吸附剂,用吸附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空气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保留在吸附管中。采样后,将吸附管加热,解吸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待测样品随载气进入毛细管气相色谱仪。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②采样和样品保存:样品可保存 5d 。

③分析步骤: a. 样品的解吸和浓缩 b. 色谱分析条件

c. 绘制标准曲线 d. 样品分析

④结果计算

9.3.6 新风量

( 1 )定义

( 2 )测定原理

测定方法为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

( 3 )示踪气体

无色、无味、使用浓度无毒、安全、环境本底低、易采样、易分析的气体。

( 4 )测定步骤

①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

V=V 1 -V 2

②采样与测定

③ 计算空气交换率

平均法: A =( lnC 0 -lnC t ) /t

回归方程法: lnC t = lnC 0 - At

( 5 )结果计算 Q=AV

9.3.7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

9.3.7 .1 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分类和危害

9.3.7 .2 撞击法

①原理:采用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通过抽气动力作用,使空气通过狭缝或小孔而产生高速气流,悬浮在空气中的带菌粒子撞击到营养琼脂平板上,在 37 ℃ ,经 48d 培养后,计算出每 m 3 空气中所含细菌菌落数。

②营养琼脂培养基

③操作步骤:

a. 采样

b. 培养记数并换算。

a000437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十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10.1 概述

( 1 )意义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 2 )内容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过程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其内容包括:采样、样品预处理、储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 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

10.2 监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10.2.1 实验用水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配制试剂、标准物质、洗涤均需大量使用。它对分析质量有着广泛和根本的影响,对于不同用途需要不同质量的水。

( 1 )天然水

含有多种杂质,仅用于对器皿进行初步洗涤和降低反应温度。

10.2.1 实验用水

( 2 )蒸馏水

蒸馏水的质量因蒸馏器的材料与结构而异,常见的几种不同蒸馏器及其所得水的质量如下:

①金属蒸馏器 : 只适用于清洗容器和配制一般试液;

②玻璃蒸馏器:适用配制一般定量分析试液,不宜配制分析重金属或痕量非金属试液;

③石英蒸馏器:适于配制对痕量非金属进行分析的试液;

④亚沸蒸馏器:适于配制除可溶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以外的各种物质的痕量分析用试液。常作为最终的纯水器与其他纯水装置联用。

( 3 )去离子水

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以一定形式组合进行水处理。水中含金属杂质极少,适于配制痕量金属分析用的试液,但不适于配制有机分析试液。

( 4 )特殊要求用纯水

主要有:⒈无氯水    ⒉无氨水    ⒊无二氧化碳水    ⒋无铅水⒌无砷水    ⒍无酚水    ⒎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10.2.2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常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品纯度最高,称为保证试剂,适用于精密的分析工作及科学研究工作;二级品纯度次之,称为分析试剂,适用于比较精密的分析工作;三级品称为化学纯试剂,适用于一般的分析或化学实验;四级品的纯度较低,称为实验试剂。

化学试剂级别表示方法

10.2.3 分析仪器

常用的有分析天平、玻璃量器及各种分析仪器及专用监测仪器等。

 

10.2.4 实验室管理制度

10.3 监测数据统计处理

10.3.1 基本概念

⒈真值( X )

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

2. 误差

分析测定结果与被测组分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可分为绝对误差( E a )和相对误差( E r )。

3. 偏差

个别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均值之偏离叫偏差( d ),它分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等。

误差的表示方法

偏 差

4. 准确度

分析结果与假定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5. 精密度

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较常用标准偏差来表示。

6. 有效数字

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7. 置信度( P )

多次测定结果的总体平均值落在某一指定范围内的概率。

10.3.2 可疑数据的取舍- Q 检验法

处理步骤如下:

( 1 )将测得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如 x 1 , x 2 , x 3 …x n 。求出极差 x n - x 1

( 2 )求出可疑数据 x n 或 x 1 与临近数据之差

Q=(x n - x n-1 ) / x n - x 1 或

Q=(x 2 - x 1 ) / x n - x 1

( 3 )按上式求出 Q 值。

( 4 )根据所要求的置信度和测定次数查表 10.2 得出 Q 值。若计算所得 Q 值大于表中 Q 值,则将该可疑数据舍去。

10.3.3 监测结果统计检验- t 检验法

10.3.3 .1 样本均值与标准值间显著性差异检验

检查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是否存在较大系统误差,可采用已知其真实浓度(含量)为 μ 的标样进行 n 次分析,测得平均值为 标准偏差为 s, 按下式计算 t 计, 并将 t 计 与表 10.3 中相应测定次数及相关置信度水平下的 t 值进行比较。若 t 计 >t ,则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否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a000437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0.3.4 监测数据的回归处理与相关分析

10.4 实验室质量控制

目的:把监测分析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使分析数据合理、可靠,在给定的置信度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10.4.1 全程序空白试验值控制

全程序空白试验值又叫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试样测定完全相同,并同时进行。

空白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分析中的其他因素,如试剂中杂质、环境及操作进程的沾污等对试样测定的综合影响,以便在分析中加以扣除。

10.4.2 平行双样

进行平行双样测定有助于减小随机误差,有助于估计同批测定的精密度。

测定结果按下列要求检查是否合格。

( 1 )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应大于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所列相对标准偏差的 2.83 倍。

( 2 )对未列相对标准偏差的方法,当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较好,亦可参阅下表的规定。

10.4.3 加标回收

加标回收法,即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通过测定其回收率以确定测定方法准确度的方法。

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 100 % / 加标量

10.4.4 标准参考物的使用

( 1 )量值传递

( 2 )仪器标定

( 3 )对照分析

( 4 )质量考核

10.4.5 方法对照

10.4.6 质量控制图的应用

一、目的和意义

对经常性的分析项目常用控制图来控制质量。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由 W.A.Shewart 提出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编制控制图的基本假设

测定结果在受控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按正态分布。

质量控制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横坐标代表抽样次数或样品序号,纵坐标代表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的统计值。

预期值 —— 即图中的中心线;

目标值 —— 图中上、下警告限之间区域;

实测值的可接受范围 —— 图中上、下控制限之间的区域;

辅助线 —— 上、下各一线,在中心线两侧与上、下警告限之间各一半处。

10.4.6 .1 均值控制图的绘制

10.4.6 .2 均值控制图的使用

10.5 环境标准物质

10.5.1 环境标准物质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对标准物( Reference Material 简称 RM )所下定义:这种物质具有一种或数种已被确定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用作校准仪器或验证测量方法。标准气体可以是纯的,也可以是混合的气体、液体、固体,甚至是简单的人造物体。

我国的标准物质以 BW 为代号,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进行定值。此外,亦可在多个实验室中分别使用准确可靠的方法进行协作定值。

②定值的准确度应具有国内最高水平。

③应具有国家统一编号的标准物质证书。

④稳定时间应在一年以上。

⑤应保证其均匀度在定值的精密度范围内。

⑥应具有规定的合格的包装形式。

作为标准物质中的一类,环境标准物质除具备上述性质外,还应具备:

( 1 )是由环境样品直接制备或人工模拟环境样品制备的混合物;

( 2 )具有一定的环境基体代表性。

 

环境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主要用于:

( 1 )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研究和验证标准方法,发展新的监测方法。

( 2 )校正并标定监测分析仪器,发展新的监测技术。

( 3 )在协作实验中用于评价实验室的管理效能和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 4 )把标准物质当作工作标准和监控标准使用。

( 5 )实现数据的可比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

( 6 )作为仲裁依据。

( 7 )以一级标准物质作为真值,控制二级标准物质和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定值,也可为新类型的标准物质的研制与生产提供保证。

在环境监测中应根据分析方法和被测样品的具体情况运用适当的标准物质。

10.5.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样品

质量控制样品对每个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都能起到质量保证作用,尤其适用于控制实验室的精密度。它可以检查校准曲线、技术方法、仪器、分析人员等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