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

主题:【新手求助】求职:紫外可见光光度法计算

浏览0 回复11 电梯直达
王小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悬赏金额:20积分 状态: 未解决
你好!
想咨询你关于紫外计算的问题?不知是否可以:情况如下:求助:求助:最近刚到一个公司,突然发现他们的紫外检验记录的计算和自己以前的不一样!现在向各位前辈求证,看哪种算法正确,关于某产品药典要求是这样子的: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6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葡萄糖0.6m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5ml、1.0ml、1.5ml、2.0ml、2.5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加水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溶液2ml,置具塞试管中,各精密加4%苯酚溶液1ml,混匀,迅速精密加入硫酸7ml,摇匀,置40℃水浴中保温30分钟,取出,置冰水浴中放置5分钟,取出,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在4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金樱子肉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ml,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各精密加4%苯酚溶液1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金樱子多糖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他们的计算:
对照品浓度

0.6

mg/ml

标准曲线     
取样量(ml)

0.5

1

1.5

2

2.5

浓度C(mg/ml)

0.012

0.024

0.036

0.048

0.06

吸光度A

0.095

0.198

0.322

0.438

0.562

标准线性是:y=9.7833x-0.0292
供试品:m1=0.5014g    m2=0.5008        水分:10.1%
吸光度:A1=0.203      A2=0.201
含量1=(0.203+0.0292)/9.7833*50/2*100/25*50/1/0.5014/1000/(1-10.1%)*100=26.3671%
含量2=(0.201+0.0292)/9.7833*50/2*100/25*50/1/0.5008/1000/(1-10.1%)*100=26.1316%

平均值=26.2293%
我原来公司计算是这样的:
对照品浓度

0.6

mg/ml

标准曲线     
取样量(ml)

0.5

1

1.5

2

2.5

浓度C(mg/ml)

0.006

0.012

0.018

0.024

0.03

吸光度A

0.095

0.198

0.322

0.438

0.562


标准线性是:y=19.567x-0.0292
供试品:m1=0.5014g    m2=0.5008        水分:10.1%
吸光度:A1=0.203      A2=0.201
含量1=(0.203+0.0292)/19.567*50*100/25*50/1/0.5014/1000/(1-10.1%)*100=26.3265%
含量2=(0.201+0.0292)/19.567*50*100/25*50/1/0.5008/1000/(1-10.1%)*100=26.1311%

平均值=26.2288%

请问哪个计算是正确的???
这个检验方法是中国药典“金樱子”含量测定项下的要求,我不知道怎么计算她的标准浓度?有些人说还要除以10ml即(2+1+7=10ml),但我个人又觉得不同体积是不能简单的相加减的!老师,你觉得呢?你们一般怎么算啊?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过年杀只猪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悬赏补助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看的头晕,好复杂,虽然两者的标线浓度不一样,在不同的稀释级上做了线性,但理论上都是可以的
你也可以试试以最后10ml中的葡萄糖浓度做曲线,看看结果
王小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操作基本都是一样的,所以测出来的吸光度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我们在计算时处理的稀释倍数问题,我就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
WUYUWUQ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宁夏巨正环保科技有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xy0352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计算公式看不懂,但从结果来看相差不大,应该两种计算方法都可以
Ansonli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mengfan_1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按照计算方式的区别,第二种应该是正确的,标准溶液对应的浓度计算正确,样品也是同样方式。
按照实际情况,两者的结果应该差一倍,但是得到同样结果。这个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测得样品的吸光度后计算浓度,再反算稀释倍数即可,因为第一种方法在稀释倍数上两者均算错了,结果一直。
lcmgoo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按照计算方式的区别,第二种应该是正确的,标准溶液对应的浓度计算正确,样品也是同样方式。
王小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依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的,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对不对?还望大家当指点一下:
1.不管怎么计算,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标曲各点的浓度和供试品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是不便的。
2.从配置的操作步骤来看,后面几步操作步骤不管是是从添加试剂量还是处理的条件来看都是一模一样的,那么我们能否不管后面这些操作相同不做所稀释的对应出来的浓度,而是直接把浓度转换成每个标曲对应点的物质的量,因为再怎么稀释,最终结果物质的量是不会变的,毕竟体积相同,浓度和对应的吸光度成梯度线性关系,那么他对应的物质的量和对应的吸光度也应该成梯度线性关系。毕竟一个容易的吸光度是唯一的。
3.根据线性关系,供试品的计算处理过程中能否按照吸光度和物质的量来处理计算呢?
  我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对不对,还希望各位同仁帮指点一下。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wuxia3301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应助
小虾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王小露(v3032772) 发表:
依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的,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对不对?还望大家当指点一下:
1.不管怎么计算,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标曲各点的浓度和供试品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是不便的。
2.从配置的操作步骤来看,后面几步操作步骤不管是是从添加试剂量还是处理的条件来看都是一模一样的,那么我们能否不管后面这些操作相同不做所稀释的对应出来的浓度,而是直接把浓度转换成每个标曲对应点的物质的量,因为再怎么稀释,最终结果物质的量是不会变的,毕竟体积相同,浓度和对应的吸光度成梯度线性关系,那么他对应的物质的量和对应的吸光度也应该成梯度线性关系。毕竟一个容易的吸光度是唯一的。
3.根据线性关系,供试品的计算处理过程中能否按照吸光度和物质的量来处理计算呢?
  我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对不对,还希望各位同仁帮指点一下。
3.我个人觉得是可以的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