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疲劳还是静断?

浏览0 回复16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zhquanm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基本同意7楼的看法,首先,尖端的疲劳源明显,仔细观察,在第二张图的左侧表层存在另一个源区。应该是多源(至少两个)。其次,从疲劳区域的面积大小,裂纹扩展情况判断,应该说疲劳扩展区域较少,大部分属于后续的脆性开裂造成,其实前期的疲劳可能只是造成裂纹萌生和早期扩展,还不至于造成严重开裂现象,后期的整体开裂与大应力的存在有关;第三,至于疲劳源的产生,可能与表层的应力结构(尖角部位)和微观表层缺陷有关,与设计和工艺的影响可能关系不会太大。
f77123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南郭先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moonbearpip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g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iwanchun1999 发表:
原文由 dffjj 发表:
看了你的断口形貌,也看了几位回复,都认为是静断。我想大家实际做失效分析时,不会仅仅依靠1张照片就会下结论的,肯定还会从零件服役历史,裂纹起源情况等多方面考证,问题是现在仅有1张照片的情况下,粗粗看来,得出是静断断口的结论,可以理解,但显然太轻率。
仔细看,裂纹起源于顶部位尖角处,该处有一弧形区。再看弧形区在表面细瓷状断口区内,而表面细瓷状断口区可以推断是表面强化(如感应淬火、渗碳等等)处理的有效硬化层。该层并非大家想象的是因为“表面组织细,心部组织粗”而形成的,而是硬度极高的马氏体组织断裂形成的脆性断裂特征,反而是心部,大家看到较粗的区域,可能是中碳钢的平衡组织类,断口存在的反光面说明其很可能为准解理或解理断口,而是准解理的可能性最大,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这类断口在宏微观上都存在微量的韧性特征。
还是回到主题,裂纹源处的弧形区的存在,只有一个解释,这部分断裂过程为疲劳断裂。尽管它仅占极小的面积,甚至因为在脆性区,其微观疲劳特征(疲劳辉纹等)都不一定能够十分清晰的观察,但这一结论几乎是不太可能变化的。当然,如此小的疲劳区,说明零件的工艺、设计等方面一定存在问题,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本人是专门从事失效分析工作的,不敢说颇有造诣,却也颇有年头。欢迎朋友们以各种方式交流、讨论。有兴趣可先在网上留言。不敢公布手机 email 等,怕不安全,请见谅。


4楼真是高手,佩服!
我也是从事失效工作的,不过时间比较短,对4楼的观点有一点点不同意,请指教。
1.我认为这个材料应该是锻造后正火,再表面感应淬火处理;
2.从零件表面锈蚀看,零件应该使用很长时间(至少超过半年);
3.零件表面有很多损伤,表面零件使用环境相对比较恶劣,表面后来损伤是造成疲劳起裂的主要原因,和工艺、设计关系不大;
4.零件在断裂时候是受到一个比较大的载荷导致断裂的。
以上观点请指教,可以论坛内短信联系。

4楼的观点是对的,判断也准确,至于具体的工艺,断口只是估计,还要做试验才能判断,我们只是根据断口给出初步的宏观判断,给下一步做微观分析指明方向。
tg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ffjj 发表:
看了你的断口形貌,也看了几位回复,都认为是静断。我想大家实际做失效分析时,不会仅仅依靠1张照片就会下结论的,肯定还会从零件服役历史,裂纹起源情况等多方面考证,问题是现在仅有1张照片的情况下,粗粗看来,得出是静断断口的结论,可以理解,但显然太轻率。
仔细看,裂纹起源于顶部位尖角处,该处有一弧形区。再看弧形区在表面细瓷状断口区内,而表面细瓷状断口区可以推断是表面强化(如感应淬火、渗碳等等)处理的有效硬化层。该层并非大家想象的是因为“表面组织细,心部组织粗”而形成的,而是硬度极高的马氏体组织断裂形成的脆性断裂特征,反而是心部,大家看到较粗的区域,可能是中碳钢的平衡组织类,断口存在的反光面说明其很可能为准解理或解理断口,而是准解理的可能性最大,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这类断口在宏微观上都存在微量的韧性特征。
还是回到主题,裂纹源处的弧形区的存在,只有一个解释,这部分断裂过程为疲劳断裂。尽管它仅占极小的面积,甚至因为在脆性区,其微观疲劳特征(疲劳辉纹等)都不一定能够十分清晰的观察,但这一结论几乎是不太可能变化的。当然,如此小的疲劳区,说明零件的工艺、设计等方面一定存在问题,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本人是专门从事失效分析工作的,不敢说颇有造诣,却也颇有年头。欢迎朋友们以各种方式交流、讨论。有兴趣可先在网上留言。不敢公布手机 email 等,怕不安全,请见谅。

fjj,你好,我是tgl,还在老地方吗?我到广西了。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