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关于雾化气流量的影响

浏览0 回复3 电梯直达
NTK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因为有探究方法的打算

设计过实验探究雾化气流量对实际测试的影响

根据一些资料可知:

雾化器流速大小直接影响雾化器提升量、雾化效率、雾滴粒径、气溶胶的停留时间。
对于300nm以下的波长/300nm以上的波长划分为硬线和软线,硬线在高功率等离子体中的强度最强,硬线比软线需要的电离激发能需要更多(8ev),硬线在高功率等离子体中的强度最强,适合低雾化器压力(停留时间),适合更高的等离子体和雾化器流速,具有高电离能,软线在低功率等离子体中强度最强,适合高雾化器压力。

由此设计以不同雾化气流量对于不同元素和不同波长之间(以300nm上下作对比)的影响

取Cu 224.56、Cu 324.57先进行相同元素的不同波长对比

工作曲线浓度:0,0.5,1.0,1.5,2.0,2.5 ppm

样品浓度:2ppm

测定5次取强度均值和RSD做对比



结论:根据测试数据来看对于Cu的硬谱线(224)来说,气流量大小(KPa)从160~300的变化是增大再减小,在240KPa处达到最高点,而对于软谱线(324)来说,雾化气压力在200以下比240小得多,240以上差别不大。

再取一组软硬谱线进行对比,取Ni和Pd,因为我的常测元素300nm以上的波长只有钯就只做再一组对比了



结论:上述实验可以得到验证,软线和硬线的变化趋势不同,但雾化气流量对软硬线的变化趋势可以认为是软线呈峰状,硬线会先升高后不变或平衡。

疑问:对于硬谱线(224)来说,气流量大小的影响呈峰状趋势,对于理论中的适合低雾化气压力来说反映最低到只有240,240以下也会变低,对于软谱线(324)来说,适合高雾化气压力似乎也在240以上就表明足够“高”了,再高对净强度的提高没有帮助了。

关键在于强度其实跟检出结果或者检出灵敏度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理想情况下信背比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那可以说强度越高,检测灵敏度越高,检出结果越准确吗?

我的理解是强度越高,数值越高,越能减小仪器绘制曲线、测量波动的影响

当然上述实验其实数据也没多少,可信度我自己都还得保守观望,大家可以稍微看看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tang5661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谢分享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次元之暗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JOE 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ang56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