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六届原创】【16周年】原创大赛暴露了我...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土老冒豆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tulaomaodoudou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土豆去年组织了一个“超越队”参加原创大赛,其中组队宣言里有这么几句话: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超越自我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大概意思吧)。

      这么多年的原创大赛(从2009年参加第二届原创大赛迄今),有没有在历次参赛中超越了自我,有没有在各种回帖讨论中交到了朋友,这个见仁见智了。唯一确定的是,从历年参赛作品看,肯定暴露了我的工作经历、技术积累/水平、还有我的心态。

      从早年间参赛作品写的是如何管理仪器、如何投稿,可以看出我当时从事的工作对象和我追求的职称进步。里边有篇《回忆下国内药学期刊的反应速度》居然暴露了我都投稿了哪些期刊;还有一些快检题材的原创作品,反映了我那些年接触过的一些快检项目,也暴露了我的工作对象从管理仪器转向了快检了。

      2011年,一篇《药品检验和食品检验用滴定液的区别》,暴露了我开始从药检转向食检了,这篇原创作品最后还投稿发表了。可惜当时的原创大赛还没有开启与学术期刊合作的模式、奖励方式也是以加精华、积分奖励为主。不像现在公司财大气粗,奖励金额与合作方这些都是大大的加强了。

      2012年开始,参赛作品多为“快检”、“参观某实验室”、“参加某培训”这类题材来凑数,再也不见技术、仪器方面的内容了。盖因这时候岗位已经换到抽样了,工作内容确实没啥技术含量可写的、有的内容涉及到被抽单位也不好写出来。

      2016年开始,参赛作品都是食品方面的内容,发表的版块也从药物分析版区转移到食品检测版区了。现在看药物分析版区似乎也挺凋零了,可惜可叹啊。

      仪器信息网从传统的电脑网页、发展到手机APP,再到现在的短视频。体现在原创大赛作品上的就是从传统的(文字+图片)的帖子模式,升级到了现在的(声音+动作)的短视频模式。

      遥想2010年写过一篇《手机上论坛操作指南》,当时多以电脑上网为主,手机上网消耗流量、慢且贵。恰逢我刚买了新手机(触摸屏哦),用旧手机拍摄新手机画面的方式一步一张的“写”出了这篇原创参赛,然后一个版友一句话把我炸懵了:你不知道手机有“截屏”这功能吗?



        2022年开始,注意到原创大赛可以用短视频的方式参赛,我与队友一起策划了好几个短视频参赛,算是过足了主演、导演的瘾了。如下面的参赛作品《五仁月饼有哪五仁》



      短视频作品不仅仅是拍就行了,从确定拍摄主题、创作剧本,到表演、拍摄、剪辑,老费劲了。

      通过撰写原创参赛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帖子的编辑、视频的剪辑保持了自己的与时俱进。自觉自己算是搭着仪器信息网的顺风车跟上了时代潮流,亦步亦趋地没有被甩下。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秋醉虞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