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结果有效性程序”要不要改成“质量控制程序”

浏览0 回复8 电梯直达
Insm_06370b2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RB/T 214 上面把原来的质量控制改成了“结果有效性”,因此程序名改成了“监控结果有效性程序”,现在新的评审准则第十二条第(九)又提到质量控制。我们最近在修改体系文件,准备把“结果有效性”改成“质量控制”,各位同行,你们认为有必要改吗?
推荐答案:JOE HUI回复于2023/12/10
没必要改,质量控制是要求实验室通过的适宜手段(内部、外部)来证实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实验室对自己的检测结果的信心。这种质量控制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整个活动过程与日常检测工作截然分开,互不联系。质量控制方法
可采取现场观察、监督,调阅记录,审核/批准报告,结合质控(盲样,内部质控,外部比对/PT等)实施人员能力监控。
而确保结果有效性,是对检测结果的监控覆盖到认可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采用内、外部质量监控方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记录监控结果数据的方式应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如果可行应采取统计技术审查结果。确保结果有效性方式包括不限于a) 使用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物质;

b) 使用其他已校准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仪器;

c) 测量和检测设备的功能核查;

d) 适用时,使用核查或工作标准,并制作控制图;

e)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

f)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重复检测或校准;

g) 留存样品的重复检测或重复校准;

h) 物品不同特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i) 审查报告的结果;

j) 实验室内比对;

k) 盲样测试。

因此确保结果有效性是包括质量控制等。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技术咨询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JOE 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没必要改,质量控制是要求实验室通过的适宜手段(内部、外部)来证实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实验室对自己的检测结果的信心。这种质量控制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整个活动过程与日常检测工作截然分开,互不联系。质量控制方法
可采取现场观察、监督,调阅记录,审核/批准报告,结合质控(盲样,内部质控,外部比对/PT等)实施人员能力监控。
而确保结果有效性,是对检测结果的监控覆盖到认可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采用内、外部质量监控方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记录监控结果数据的方式应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如果可行应采取统计技术审查结果。确保结果有效性方式包括不限于a) 使用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物质;

b) 使用其他已校准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仪器;

c) 测量和检测设备的功能核查;

d) 适用时,使用核查或工作标准,并制作控制图;

e)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

f)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重复检测或校准;

g) 留存样品的重复检测或重复校准;

h) 物品不同特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i) 审查报告的结果;

j) 实验室内比对;

k) 盲样测试。

因此确保结果有效性是包括质量控制等。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3/12/10 20:42:19 Last edit by xurunjiao5339
1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可以改也可以不改,体系文件是机构自己用的,只要运行没有问题就行
未来工程师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乔不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没啥必要,只要内容涉及就行,本来体系文件就是机构内部的文件,命名要求按机构的使用习惯来就好了
状元秀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其实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结果的有效性,结果有效性的执行要包括质量控制的,程度的规定不在于是质量控制程序还是结果有效性程序,关键是规定的内容。如果是质量控制程序的话包括的是内外部质量控制的执行流程。而保证结果有效性不但包括质量控制还应该包括人员、标准物质、设备核查等方面的内容。
承之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如果你进行了换版 且条款都按照新准则来制定 那么有必要改成质量控制程序。如果只是小修订,那么不改也无所谓了。反正都是一样的东西!
Insp_cbbbca0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物价真高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