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仪”起享奥运】掘地三尺,土壤“开口说话”?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通标小菜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时隔43年,我国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简称“土壤三普”)。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结构剧烈演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土壤三普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重新摸底,为科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供基础支撑。

  2022年8月,湖北省启动土壤三普工作。作为一项“技术活”,土壤普查分为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成果编制与汇总三个环节。外业调查采样工作质量,决定土壤三普最终成果的应用成效。

  近两年来,省930名采样与质控专家寒来暑往、风吹日晒,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提前半年完成外业调查采样任务,高质量采集样点84842个。其中,40名剖面专家带领团队,完成3632个剖面样点的挖掘、采集,采样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掘开的土壤中,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为土壤“体检”要查哪些指标?野外作业要克服哪些困难?土壤三普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有何不同?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多位“土”专家,听他们讲述那段与“泥”为伴的日子。

  关键词 先进

  新科技让土壤“开口说话”


  7月17日,土壤三普专家技术指导组外业技术组华中片区片长、华中农业大学蔡崇法教授端坐电脑前,在土壤三普信息化工作平台上,一边反复观看外业调查采集工作的现场照片,一边对记录上报的土壤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线上检查省土壤普查工作野外现场填报的资料。目前,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验收已近尾声。
40多年前,蔡崇法还是研究生时,跟随他的老师参与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那次普查,现场靠手绘画,数据靠传统的化学分析,上报的土壤采样结果全靠纸张表格填写。如今,我国现代化程度突飞猛进,“土壤三普”的“新式武器”让土壤“开口说话”。

  “土壤三普”首次采用统一的国家级土壤普查工作平台系统,每个采样点位都有国家颁发唯一编码的“身份证”,并科学划定采样范围。经过国家和省考核认定的采样领队技术人员利用5G技术、传感器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在现场找到采样点,并获得相关现场数据,在App后台填表,并经层层审核后提交,再汇总到云端进行相关统计和计算,而不是依靠逐级上报,实现了采集工作“线上线下”双同步。

  在记录土壤信息方面,外业调查采样工作流程也更加规范。“土壤三普”采用“电子围栏”方式监督现场工作,以经纬度为标准,在当地划定了每个土壤采样点位的电子围栏,所有现场观测数据、照片、视频等只能在电子围栏内现场采集和上传,确保土壤样本真实有效。

  毕竟,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已经过去40多年,我国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变,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壤性质、剖面性状也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以城市建设为主的人类活动,正在改变土壤整体结构。蔡崇法称,普查人员在勘察著名地标农产品“洪山菜薹”的特定土壤种类时,采样范围不局限于洪山区,而是扩大至武汉市大部分地区,成功确定特色土壤土种名称、范围和主要特性,为洪山菜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成果编制汇总,最后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科技手段,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汇总至土壤三普信息化工作平台,主要工作将在2025年底完成。”蔡崇法说,本工作是今后30年我国土壤资源的基础科技数据。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