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过程】 四个烧杯同时实验 首先将买来的几种方便面样品隔着外包装捏碎。开袋后,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量5克的方便面面饼样品。
两种油炸方便面、一种非油炸方便和挂面样品称好后,分别放入4个标有:"油炸1、油炸2、非油炸、挂面"的小烧杯中。在每个烧杯中加入40毫升的石油醚,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并将烧杯放在事先预热完毕的恒温加热器上加热,由于石油醚的沸点为60℃-90℃,为了防止加热过程石油醚的挥发,将浸提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50℃。
加热一小时后,分别将浸提液放入事先标好相应标记的另外4个小烧杯中。重新放在恒温加热器上加热,此时加热器温度调整为100℃,目的是让浸提液中的石油醚迅速挥发,以便提出油脂。加热30分钟后,待剩余液体不再挥发后,利用微量
移液枪估算残液的体积。
【实验结果】 方便面含油约12% 经过上面的实验后,测量所剩残液的体积得到:两种油炸方便面面饼中提取出来的油脂体积约为615微升和570微升,由于取样时各取了5克的面饼,经测算,100克面饼中油脂的平均含量约为12克,并没有网上所传的五分之一那么多。
【结果分析】 "非油炸"基本没油 在标有"非油炸"的小烧杯中,基本没有液态的油脂。记者用手刮了一下小烧杯的内壁,才发现上面附着少量的油状物质,说明非油炸方便面面饼的含油量确实很少。
另外,在作为参照的标记为"挂面"的烧杯内,油脂的残留量更是微乎其微。
刘爽博士分析,这种实验方式是符合科学原理的,能证明方便面中所含的油状物质比例。网上视频实验的数据偏高,有可能是石油醚挥发时间较短,浸提液中仍有部分石油醚残留所致。当然,"我们的实验也不能排除浸提时间不充分,没有将方便面中的油脂完全提出的可能。"
利用有机溶剂--石油醚的亲油特性,将方便面中的油脂利用浸提法提到石油醚溶液中,然后再加热石油醚和油脂的混合液,使其中的石油醚蒸发,最终得到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