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缓冲液浓度多少合适?

浏览0 回复9 电梯直达
Insm_eea54d2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老师说缓冲液浓度一般是20-50mmol/L,只要符合要求,越低越好,浓度高了伤柱子。按照美国药典的方法,做缬更昔洛韦的缓冲液磷酸二氢铵浓度是100mmol/L,所以怎么判断缓冲液的浓度适合不适合,是偏低还是偏高?
推荐答案:有水有渝回复于2020/06/04
浓度多少合适是验证出来的,即配制不同浓度缓冲盐的流动相,然后考察对系统适用性(峰形、柱效、重复性等)的影响,在符合要求下的最低浓度即合适,最高的见用过0.2M的,0.01-0.1学M都是常见的,跟流动相中的有机相比例也是相关的,有机相越高,缓冲溶液的浓度就要越低,不然就会有盐析的风险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轶辰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发帖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其它化学试剂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hujiangta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sdlzkw00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关键是正确使用缓冲溶液,使用前合适试剂纯度是否达标,配制成溶液后超声、抽滤(使用正确的滤膜),系统首先使用与缓冲盐等比例的纯水(制备好)平衡,然后切换到缓冲溶液平衡系统,注意使用柱塞杆清洗装置,减少磨损。实验结束后马上使用100%纯水冲洗系统(包括色谱柱)5~10分钟,然后切换到高比例纯水冲洗系统2小时,最后置换成100%甲醇封存色谱柱。
歌名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般用缓冲溶液做流动相的时候是要求在不影响分析的条件下缓冲盐浓度越低越好,高浓度缓冲盐对色谱系统、柱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买液相的时候有些工程师会告诉你这个型号液相耐盐度是多少,不清楚的自己机器耐盐度的可以咨询下工程师
WUYUWUQ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不影响分析的条件下才行,上不上柱子另说,你要在标准条件下,再考虑浓度和伤不伤柱子
有水有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浓度多少合适是验证出来的,即配制不同浓度缓冲盐的流动相,然后考察对系统适用性(峰形、柱效、重复性等)的影响,在符合要求下的最低浓度即合适,最高的见用过0.2M的,0.01-0.1学M都是常见的,跟流动相中的有机相比例也是相关的,有机相越高,缓冲溶液的浓度就要越低,不然就会有盐析的风险
登录后查看全部精彩内容
Insm_eea54d2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dlzkw007(sdlzkw007) 发表:关键是正确使用缓冲溶液,使用前合适试剂纯度是否达标,配制成溶液后超声、抽滤(使用正确的滤膜),系统首先使用与缓冲盐等比例的纯水(制备好)平衡,然后切换到缓冲溶液平衡系统,注意使用柱塞杆清洗装置,减少磨损。实验结束后马上使用100%纯水冲洗系统(包括色谱柱)5~10分钟,然后切换到高比例纯水冲洗系统2小时,最后置换成100%甲醇封存色谱柱。
听说纯水伤柱子,所以我做完含缓冲液的测试都是用10%甲醇水冲一小时,然后慢慢过渡到95%甲醇水保存的。
Insm_eea54d2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有水有渝(xky0230699) 发表:浓度多少合适是验证出来的,即配制不同浓度缓冲盐的流动相,然后考察对系统适用性(峰形、柱效、重复性等)的影响,在符合要求下的最低浓度即合适,最高的见用过0.2M的,0.01-0.1学M都是常见的,跟流动相中的有机相比例也是相关的,有机相越高,缓冲溶液的浓度就要越低,不然就会有盐析的风险
开发方法的时候先从低浓度比如20mmol/L开始试,如果峰型不好就增加浓度继续试,这样吗?
yy_032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有水有渝(xky0230699)发表:浓度多少合适是验证出来的,即配制不同浓度缓冲盐的流动相,然后考察对系统适用性(峰形、柱效、重复性等)的影响,在符合要求下的最低浓度即合适,最高的见用过0.2M的,0.01-0.1学M都是常见的,跟流动相中的有机相比例也是相关的,有机相越高,缓冲溶液的浓度就要越低,不然就会有盐析的风险
缓冲液浓度是多少合适是验证出来的!实际中观察到的。
有水有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m_eea54d24(Insm_eea54d24) 发表:
开发方法的时候先从低浓度比如20mmol/L开始试,如果峰型不好就增加浓度继续试,这样吗?
是这样调整。但通常也不会完全从零开始试,从零开始的工作量太大了,一般会先找文献,在文献的基础上降低一倍、增加一倍对比一下效果即可,如果浓度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有时不试就直接采用了,这个需要根据组分的化学性质、基体的杂质情况和经验加以分析。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