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阴极灯光谱

浏览0 回复8 电梯直达
optica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之前请教各位老师关于光斑的问题,现在做了实际光路,发现光斑比预期要大1mm。分析原因主要为在仪器调试中,一般都用光斑大小评价仪器调整到位。测了下元素灯光谱,我们肉眼所看到的为可见光波段,但仪器重关注紫外区,这样的话在可见光波段光斑最小,而紫外光斑焦点肯定前移,光斑相对偏大,人眼又无法观测。所以不知道各位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使用的?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原子吸收光谱(AAS)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ldgfiv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gxd199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阴极灯的光斑已经足够覆盖石墨管或者燃烧缝了,而AAS是依据对光能量的吸收量进行元素分析的,不知你的实际光斑大小是多少,只要能保证光路不偏离,光斑大小(不能过小)对原吸应该无影响
optica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gxd1992(v3306560) 发表:阴极灯的光斑已经足够覆盖石墨管或者燃烧缝了,而AAS是依据对光能量的吸收量进行元素分析的,不知你的实际光斑大小是多少,只要能保证光路不偏离,光斑大小(不能过小)对原吸应该无影响
光斑实测值是4.6mm,但石墨管口径4mm左右,所以就偏大些
optica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dgfive(ldgfive) 发表:一般情况下,仪器使用者是不关注这类问题的,
是的,使用者只关注最终检测结果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是仪器使用人员还是搞仪器设计的?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0/8/1 8:46:12 Last edit by anping
optica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夕阳(anping) 发表:楼主是仪器使用人员还是搞仪器设计的?
仪器光路设计,目前测试能量满足要求,但是根据以前老款机器联想到这个问题,所以探讨下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optical(Insm_f773377a) 发表:
仪器光路设计,目前测试能量满足要求,但是根据以前老款机器联想到这个问题,所以探讨下


作为一个仪器设计的外行人,冒昧地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1)目前阴极灯绝大多数内填充的惰性气体是Ne气,而氖气的共振波长是632.8nm,因此发出的光斑是用肉眼可见观察到的橙色的光。

(2)原子吸收分析的元素的波长,除了钾和锂以外绝大多数在600nm以下,因此待测元素发出的可见光斑基本淹没在氖的橙色光斑里面了,而当待测元素的波长小于400nm时,肉眼基本就更看不到了,因此楼主所谓的“紫外光斑焦点肯定前移,光斑相对偏大”的结论是如何得到的?且待测元素发出的谱线的强度也没有氖气发出的强,因此可以说是基本看不到阴极灯的光斑了。倒是在分光光度计中,作为紫外区光源的氘灯有可能会看到一部分紫颜色的光斑,这是因为氘灯发出的谱线的强度大大超出阴极灯的发射强度之故。

(3)原吸在调整光路时,利用阴极灯里面的氖的光斑仅仅是作为一个粗略的校正的手段而已,而这个光斑与阴极灯发出的真正的光斑是否真的能百分之百的形成同心圆或者重叠吻合?这还是一个未知数;真正的校正(调整)光路方法还是以透过率(或吸光度)的变化大小来作为判断是最可靠的依据。

(4)看到楼主始终在原吸阴极灯光斑问题上弃而不舍地彷徨求索,深表同情。不过我主观地认为,能解答楼主问题的高人不在这个版面里,建议楼主到有关同行的仪器厂家咨询专业设计人员为妥。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愚见,供楼主参考!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0/8/4 18:28:35 Last edit by anping
optica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夕阳(anping) 发表: 作为一个仪器设计的外行人,冒昧地发表一些个人看法:(1)目前阴极灯绝大多数内填充的惰性气体是Ne气,而氖气的共振波长是632.8nm,因此发出的光斑是用肉眼可见观察到的橙色的光。(2)原子吸收分析的元素的波长,除了钾和锂以外绝大多数在600nm以下,因此待测元素发出的可见光斑基本淹没在氖的橙色光斑里面了,而当待测元素的波长小于400nm时,肉眼基本就更看不到了,因此楼主所谓的“紫外光斑焦点肯定前移,光斑相对偏大”的结论是如何得到的?且待测元素发出的谱线的强度也没有氖气发出的强,因此可以说是基本看不到阴极灯的光斑了。倒是在分光光度计中,作为紫外区光源的氘灯有可能会看到一部分紫颜色的光斑,这是因为氘灯发出的谱线的强度大大超出阴极灯的发射强度之故。(3)原吸在调整光路时,利用阴极灯里面的氖的光斑仅仅是作为一个粗略的校正的手段而已,而这个光斑与阴极灯发出的真正的光斑是否真的能百分之百的形成同心圆或者重叠吻合?这还是一个未知数;真正的校正(调整)光路方法还是以透过率(或吸光度)的变化大小来作为判断是最可靠的依据。(4)看到楼主始终在原吸阴极灯光斑问题上弃而不舍地彷徨求索,深表同情。不过我主观地认为,能解答楼主问题的高人不在这个版面里,建议楼主到有关同行的仪器厂家咨询专业设计人员为妥。以上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愚见,供楼主参考!
是的,做仪器的人比较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手机版: 阴极灯光谱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