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李干杰:我国环境灾害及其减灾对策(二)

浏览0 回复3 电梯直达
SOMS课题组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二、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灾害

  首先,旱灾、洪涝灾害加剧。2005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4967千公顷,成灾面积8217千公顷,受灾人口2.0亿人,因灾死亡1660人,倒塌房屋15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662亿元。全年因山洪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4%,因台风造成经济损失占全国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50%。同年,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10902千公顷,成灾5595千公顷,受灾人口15078万人,死亡1024人,失踪293人,倒塌房屋9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28亿元。

  第二,赤潮频繁。“赤潮”60年代以前5、6年才爆发一次,属于罕见灾害。70年年代起,沿海海域不断发生赤潮,并向外海域扩展。全国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发生20起,2000年到2003年发生的起数分别是29起、77起、79起和119起。东海2001年到2003年发生的起数从34起增长到51起到86起。2004年舟山发生赤潮,主要藻类是东海的盐钾藻,其发生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发达的海水养殖和长江输入的富营养盐的输入。

  第三,沙尘暴肆虐。总体说来,我国沙尘暴从5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其中60年代和70年代略有上升,80~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升;2000年更是急剧增加,强或特强沙尘暴达到9次之多,为近50年之最。2000年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10余次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给交通运输、人民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第四,地质灾害加剧。据地矿部门调查,全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74亿元,其中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0~40亿元。2006年,除北京、上海和宁夏外,全国28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其中,滑坡88523起、崩塌13160起、泥石流417起、地面塌陷398起、地裂缝271处、地面沉降35处,95.2%是自然因素引起、4.8%是人为因素诱发的,共造成663人死亡、111人失踪,4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16亿元。

  第五,病虫害频发。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和人为改变生态系统结构都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生态系统抗干扰的能力降低,大量益鸟益虫减少,各种病虫害加剧。我国森林病虫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145.15亿元,每年因各种病虫害损失粮食4000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8%。近3年,全国病虫草鼠害年均发生面积达54亿亩,虽经防治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但每年仍损失粮食4000万吨。其他农作物如棉花损失率为24%,蔬菜和水果损失率为20%至30%。

  第六,水质性缺水突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水环境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加剧了水资源匮乏。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来看,上海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45立方米,比北京还少,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全国排名仅为第23位。

  第七,环境污染事故频发。200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接报并处置了160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特别重大环境事件3起,重大环境事件13起,较大事故34起,一般事故110起。与2005年相比事故总数增加了84起。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我国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硝基苯和苯胺进入松花江,形成近百公里的污染带沿松花江下泄并进入黑龙江,导致了严重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沿江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2007年,无锡市区域内太湖出现50年以来的最低水位,加上天气持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严重,导致蓝藻爆发,严重影响了无锡市居民的饮水供应。

  第八,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估算,2004年,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同年GDP的3.05%。其中,东部、中部、西部的环境损失分别为2831亿元、1322亿元、918亿元(未含全国渔业污染事故损失47亿元),分别占全国污染损失的55.3%、25.8%和17.9%。其中,损失占GDP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7.42%)和海南省(1.25%)。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三、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和减轻环境灾害

  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加速期,冶金、电力、有色、化工、水泥等行业的单位高耗能的产业还将占一定的比重。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垃圾和垃圾产生量将比2000年分别增长约1.3倍和2倍,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00年上升1倍。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不仅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账、维持基本的生态环境稳定,而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发大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环境防灾减灾工作的压力仍非常大。因此,面对我国人口多、资源少、污染重、经济增长快、发展方式粗放的基本国情,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防治各种环境灾害,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的立法工作,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和《防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多年来,各地、各部门在依法保护环境、防灾减灾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现有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一些地方执法力度还不够。在继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必须抓好现有法律法规的实施,特别是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在经济发展中严把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关,堵住环境灾害发生的源头,努力避免和减轻环境灾害。

  二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加快污染治理的力度。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的要求,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饮水安全;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颗粒物、噪声和餐饮业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加强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强化区域生态功能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三要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灾害应急能力。不断强化环境灾害突发事件监督与协调能力,建立及完善各种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沙尘暴监测站、地面生态观测站等。建成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系统与地面接收应用系统,建立基于GIS的环境安全监控指挥调度中心,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测,对COD、氨氮以及废气的排污浓度和总量实时监测。建设应急监测体系,确保能够得到快速识别、及时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四要加强科学研究,增加防灾减灾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境灾害涉及的领域广,交叉学科多,协调难度大。要充分组织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就环境灾害发生的机理、防灾减灾技术与对策开展系统研究,加大环境灾害监测与预报的科研工作力度,加速污染防治技术、土地退化防治技术、农药化肥安全使用技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矿山恢复与重建技术、各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防灾减灾任务重,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促进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府新闻)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哈希
哈希公司(HACH)
4008316616-1405
可能感兴趣
环卫工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问题多多,困难大大,光说不练,神仙难办。
当官的不作为,小老百姓又能怎样啊?
dragonde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穿越时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沙尘暴肆虐在我第一次出差北京算是领教过了,满天黄沙飞扬,找不到北了。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