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料】中成药常用的分析技术汇总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猪哥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 薄层色谱(TLC)
  薄层色谱法用于中药材的分析鉴别早已有报道,由于其简便易行,并可同时作多个样品点的平行分析,在中成药中的应用也日见增多,尤其是在中成药所含药味的分析鉴定中更显示它的作用和重要性。综观近十年来的文献,绝大多数都有关此项工作的研究,是采用较规范的操作方法,即以待鉴定原药材、化学对照品、中成药样品、缺味中成药样品(即缺该待鉴定药味的中成药)四个样品液同时点样,经展开后作对照分析,据此对某味药作出鉴定;也有仅以某个化学对照品与中成药样品和缺味中成药样品作对照分析为鉴定依据的,这是有欠缺的,因为一个化合物不宜作为一味中药的代表,且不同的中药可以含有相同的成分,例如黄连、黄柏、功劳叶等都含有小檗碱,大黄、首乌、决明子、虎杖等都含有大黄素,此类情况在中药中不属罕见。另外,从TLC图谱来看,一个由多味中药组成的中成药,在TLC谱中仅出现二、三个斑点,很可能是未获得良好的分离,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通过一些特殊展开技术如双向双相展开、多次单相展开、分级展开、梯度展开等各种特殊技术,以弥补在10-12cm的展距内难以使众多的成分获得分离,从而达到可靠的鉴定。有些文献已对此开展了研究工作,例如胆宁片中大黄的鉴定,采用了特殊的TLC-SRS技术,使药味的鉴定更具可信性,又如利用TLC的二维谱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对安宫牛黄丸中的黄连作鉴定。
2.  薄层色谱扫描(TLCS)
  薄层色谱扫描是薄层色谱走向定量测定的一个飞跃,仅管对该法的应用尚有争议,但在我国的应用却得到很快的进展,尤其是在中药和中成药质量分析方面的应用更是得心应手。近年来有关TLCS的文献量增长迅速,随着TLCS仪器的普及,其应用将更为广泛。TLCS应用于各种剂型的中成药,即使对一些药味较多的中成药,只要样品处理得当,减少待测组分的流失和其它药味的干扰,还是可以成功地完成TLCS测试分析。例如由七味中药制成的鹭鸶咯冲剂中胆酸的含量测定、小儿感冒冲剂中靛玉红的含量测定都获得良好的实验结果。TLCS法在线性范围、精密度、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等各项方法学研究方面均获良好的结果,确系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色谱技术。从文献中反映出的不足之处是绝大多数的文献是测定一个组分的含量,即使测定二个组分的也都是为一味药所含有。建议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尽量考虑对中成药中所有药味以及尽可能地测定更多组分的含量。当然,这在其它含量测定方法中也应如此考虑。
3.高效液相色谱(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自60年代末至今,由于它的高效、快速、适应面广以及检测器的不断更新发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激光散射检测器以及与质谱的联用等)已成为现代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HPLC法的种种优点正好适应于中成药成分之多样性、复杂性,分离难度大的分析特点,因而使HPLC法在中成药化学成分分析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从所收得的各种分析方法的文献中,以HPLC法居首(包括了中国药典、部颁标准)。由于HPLC法的应用,使中成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以及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制订,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中成药走出国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对中成药分析多以分析一个成分形成一篇文献或标准,也有在一篇文献中同时对多达九种不同的中成药进行研究,有些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等,先后有多个不同的作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报道。绝大部分文献是测定中成药中某味药的某个成分的含量,少量文献报道了某味药的二个成分的含量,例如厚朴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补骨脂的中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丹参中的丹参素与原儿茶醛。也有测定一味药中三个以上的成分,例如大黄中的五个蒽醌甙元,黄连中的四个小檗碱类生物碱。也有少数文献测定中成药中多个药味的多个组分。这些研究工作预示了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已趋向于多组分含量测定,并正逐步做到对中成药所有药味均有其相应组分的含量测定。
4.气相色谱(GC)
  GC法是开创色谱技术仪器化,成套化的先驱者,由于它在分离分析方面所具有的高效,高速,高分辨率,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等特点,以及它与其他分析技术如IR,MS和电子计算机的联用,使它成为复杂组分混合物研究(包括定性,定量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的重要分析工具。因此,半个世纪以来,GC法始终处于生命的旺盛期。但,由于它受到样品蒸汽压的限制,其适应面毕竟不及HPLC。综观所收得的有关GC法的文献,有关中成药化学成分分析的大部分都是局限几个挥发性成分,例如冰片,薄荷醇,麝香酮,几乎占GC文献的60%。
  实际上,GC是一个无限稀释的体系,极微量的样品可以瞬间汽化。因此,一般认为难挥发的成分,只要是弱极性的,分子量小的,也可以考虑用GC法分析,如甾体化合物,激素类成分,溶剂残留,农药残留等都可以采用GC法。随着仪器的普及,以及各种检器的应用,它在中成药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5.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
  分光光度法虽属经典的和成熟的方法,但因其简便、灵敏、适应面广,至今仍然受到相当的重视,历年来相关的文献还是不少。从收集的有关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成药化学成分的百余篇文章,在方法上已有了相当的进展,除常规的分光光度法之外,增添了导数光谱法,包括一阶、二阶、四阶;多波长光谱法,包括双波长、三波长和多波长;差示分光法;正交函数光度法等。例如,健儿清解液中的橙皮甙的三波长含量测定;图喜木勒-3中胆酸的一阶导数含量测定;左金丸和戊己丸中小檗碱的多波长UV含量测定;小柴胡汤颗粒剂中黄芩甙的三波长含量测定;通宣理肺胶囊中麻黄碱的四阶导数含量测定;复方丹参膏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等。其次,在样品处理方面,也从简单的溶剂提取发展到用TLC和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以得到较纯的样品液,减少了其它成分和杂质的影响,提高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正确度。例如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甙的含量测定;心通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克泻灵胶囊中槐果碱的含量测定,这些文献均以TLC作为分离的手段,经TLC展开后,挖下相应斑点的部位,进行洗脱后,再对洗脱液作分光光度法测定。又如骨质增生止痛液中淫羊藿甙的含量测定,是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后,再行洗脱,再对相应的洗脱液进行分光光度测定。可知分光光度法在中成药分析应用中已由简单的、模糊的总量测定正逐渐走向单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这一发展使分光光度法在中成药有效成分分析测定中应用将会有更大的前景。但分光光度法在中成药分析中,受其他成分的干扰较大(即阴性干扰),测定波长位移。故在制订含量测定标准时,尽量不采用分光光度法。
6.其他鉴别
6.1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就是运用看、摸、闻、尝及水试、火试 等直观的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优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中药及饮片。水试法是利用中药在水中发生浮沉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味甜辣、膨胀度、旋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现象进行鉴别;火试法是利用中药受火燃烧后发生的颜色、烟雾、响声、膨胀、熔融聚散等现象进行鉴别,如红花浸入水中,水变金黄花不褪色,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
6.2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真伪、纯度甚至品质。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药材、破碎药材、粉末药材以及丸、散、膏、丹等中药成方制剂。显微观察主要包括横切片或纵切片观察、表面片观察、粉末观察、解离组织观察、显微测定、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等几个方面。
  中药丸、散、膏、丹等成方制剂,大多直接用各种中药粉末配制而成,因此可应用粉末鉴定的方法进行鉴定;用药材浸膏制备的浓缩丸剂、片剂、颗粒剂、冲剂等,因浸膏中残留有药材的细胞、组织碎片及其它微细特征,显微鉴定对此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鉴定时,根据处方和显微观察,选取足以说明在成药中是该药所专有的特征,作为鉴别依据。
6.3  理化鉴别
  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的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别特征的药材。树脂类中药,虽来源于植物,但由于多取其分泌物或经加工提取的产物,故有关植物的组织特征多已不存在,所以显微鉴别和原植物鉴别不适用,而理化方法则是鉴别这类药材的理想方法。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eee9999ee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szy8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