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当代物理学家

浏览0 回复708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赵永恒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委委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总经理,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活动天体的理论研究、高能天体的观测分析、多波段观测以及 LAMOST 项目的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研究方面,主要从事活动天体的理论研究、高能天体的观测分析、多波段观测、数据分析技术、天文信息技术、天文年代学研究等以及LAMOST项目的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对X射线双星的准周期振荡现象、脉冲星的伽玛射线辐射以及厚吸盘结构等天体物理课题均建立了独到的理论模型,被国际权威人士列为“一家之说”;在高能天体观测方面分析了数百个活动星系核的X射线光变特性,并对活动星系核的中心黑洞进行了大量的统计研究,为活动星系核的“大统一理论”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1994年首次利用国内的光学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新的类星体,开创了国内活动星系核的观测工作;对于伽玛射线暴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爆发模型,并对其光学闪进行了理论解释;在天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研究方面,开展了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天体光谱进行自动识别的课题,并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了“中国虚拟天文台”的研究与建设工作,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古代星表的观测年代等利用天文年代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参加和主持过“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到2005年已培养出了7名硕士和8名博士,其中毕业的4名博士已经成为国内天文科技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15篇。199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三名),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06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
hxh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都是中国科技精英!年轻人占很大比例,中国的希望所在!
mafany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赵刚            1990年获南京大学天文系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比利时烈日大学、欧洲南方天文台、香港大学物理系、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国立天文台等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赵刚博士主要的研究领域有:天体元素丰度及星系化学演化,实验室天体物理学,天体光谱自动化处理软件等。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银河系结构和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星系结构和黑洞”。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张军  1998年云南天文台天体物理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太阳小尺度磁场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分别于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和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访问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2005年9月至12月访问美国大熊湖天文台。曾参加(将主持)科技部973的子课题研究,主持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两项(2006.1-2009.12)。现在是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多年来从事太阳磁场活动的分析研究,对太阳光球磁场的观测和研究处于国际上较为领先的地位。发表论文50多篇,研究工作被国际核心刊物独立引用120多次。获得1999年度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十大科技进展;2000年度王宽诚奖励基金、‘纪念成中杰’奖和中国科学院十佳优秀博士后。2002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汪景琇,张军,史忠先)。日冕物质抛射领域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天文台十大科技进展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蔡惠智    1984年湖北大学物理系毕业,1987年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生毕业,1992-1993年德国不莱梅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声学所博士毕业。2000年起为声学所硕士生、博士生导师。2001年中科海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过去的主要工作及成果:一直从事水声设备的研制,先后在主、被动声纳系统、水声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通用信号处理机软、硬件、DSP嵌入式系统、软件无线电等方面工作。近年来主持多次国家重点项目。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水声通信、新原理主动声纳、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DSP软、硬件、软件无线电等。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黄海宁   

分别于1991年、1996年和1999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曾在中船总第705研究所工作,1999年进入中科院声学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所工作。目前担任综合声纳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水下航行器全系统半实物仿真、合成孔径声纳技术等(以上为参加人);宽频带阵列处理和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远程弱信号联合检测与估计的新机理研究、机动多目标被动分辨与跟踪显示技术等(以上为主要完成人);水下目标回波特性研究、小波变换在宽频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另外,负责完成博士后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和王宽诚博士后奖励基金研究项目各一项。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随机共振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新型近感检测体制的研究等。在国内外期刊、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22篇,以第二作者名义发表论文6篇,完成各类研究报告20余篇。科研获奖情况: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王宽诚博士后奖励基金奖励。科研兴趣:水声信号的检测、估计与识别、宽频带信号处理、水声通信、小波分析、自适应信号处理、虚拟仪器技术等。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李双田  1982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活动:   1)中国声学学会理事   2)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会委员   3)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   4)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   5)中国电子学会DSP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   6)《信号处理》学报编委   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8)国家反恐协调小组办公室专家顾问组成员   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家库专家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物理科学同行评议专家  11)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  1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  13)信息产业部AVS工作组成员(声学所联络人)  14)Member of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Session Chair,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ICSP), CHINA. 承担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算法研究及其在语音、通信、仪器仪表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在调制解调、自适应滤波、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计、语音信号的数字处理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根据国家和产业界的具体应用需求,应用通信理论、信息论、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技术,解决了一系列系统或设备中的关键问题。 先后主持或主要参加了“短波高速数据传输(HF MODEM)”、“863视听多媒体通信终端与系统”、“军用无线短波数字接收机”、“电力线载波机的数字化调制解调”、“DSP在电测仪表和程控功率源中的应用”、“数字式多通道语音通信记录系统”、“语音编码算法与应用研究(包括中-低-超低速率语音编码、氦语音处理)”、“智能电话终端的语音与通信关键技术(包括软件MODEM、 全双工免提、语音拨号和语音压缩存储的核心技术)”、“麦克风反馈抵消技术”、“语音信号的盲源分离”、“全数字多功能智能声级计”、“数字电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曾在《电子学报》、《仪器仪表学报》、《通信学报》、《信号处理》学报等学术刊物和国际国内重要的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兴趣:    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和算法的应用研究,包括信号的高速数字化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系统、通信声学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如:语音编码、氦语音解扰、语音增强、特定场合下有限词汇语音识别、语声信号的盲源分离、调制解调、软件无线电、特种场合的语音和通信终端与系统、回声抵消、全数字声级计、全数字助听器、电声信号数字处理技术与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及有关的高新技术开发。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马力    1989年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毕业,同年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后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九五”预研的“声波传输特性”专题的研究,同时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线性内波与声波起伏”以及其它一些预研基金项目,在声场快速计算、粗糙表面声波散射、混响、底质声学特性的自适应反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中“粗糙表面声散射”被认为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得1998年度(首届)“汪德昭青年科技奖”特等奖。 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 声传播和散射、底质声学特性、声学介质参数反演、内波特性及声波起伏研究等。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田静 

1982年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声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11月在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84-1987年留校参加工作,先后任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助教与助理研究员;1991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1992年起任副研究员,1995年起任研究员,199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受邀赴香港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Flinders大学等单位进行合作研究。 现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声学学会会士、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声学学报》、《隐身技术》编委;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环境物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四个与声学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电声与噪声学研究,在有源噪声与振动控制、电子抗噪声通讯器件、声频特征信号控制、声学微机电系统、交通噪声传播与评价、有限振幅声波的应用等方面,先后承担或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国家部委科技攻关、中国科学院重点、国际交流以及其他的企业横向等研究课题40余项,发表中外文学报、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与重要的研究报告130余篇,参加过2本专著的编撰工作,获得国家专利7项;应邀举办国内外学术讲座40多场次。"有源消声"研究曾获1989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有源抗噪声耳罩及受话器"的研制曾获1993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5年国家发明三等奖;"加热炉声波除灰技术的开发"获1998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青年"称号;1996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2000年获杜连耀声学二等奖。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