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旋臂在恒星测量技术出现前,天文学家就怀疑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原因有二:银河系是一个扁平的系统;其中存在年轻的高温蓝色恒星。根据对其他旋涡星系的观测, 天文学家发现正是这些恒星形成区中的蓝色恒星构成了旋臂。
天文学家相信,旋臂是由穿行于星系盘中的“密度波”所造成的。相对于银道面中的物质,密度波的运动速度与之不同。因此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堵车,当恒星、气体和尘埃进入密度波的高密度区(旋臂)时就会被挤压。正由于此,触发了恒星形成过程。当物质穿过这一区域之后,密度就会下降。
20世纪40年代后期,出生于德国的美籍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Wal ter Baade)和美国天文学家尼古拉斯·梅奥尔(Nicholas Mayall)研究了仙女星系(M31)的旋臂结构,发现年轻的蓝色恒星及其周围的气体云(发射星云)可以用来追踪旋臂。于是,天文学家就此开始寻找这些旋臂的示踪天体。
[图片说明]:和银河系一样,M83也是一个棒旋星系。天文学家认为,如果我们从上往下看银河系,它可能会和M83类似。版权:ESO。氢气体云中年轻高温蓝色恒星所发出的紫外辐射会电离周围的氢。电离氢会发出特定颜色(或波长)的辐射。天文学家会专门在这些波段上寻找电离氢。
1951年,天文学家们发现了银河系旋臂的直接证据。美国天文学家威廉·摩根(William W. Morgan)、斯图尔特·沙普莱斯(Stewart Sharpless)和唐纳德·奥斯特布罗克(Donald Osterbrock)观测到了两条平行的电离氢带,它们对应的正是银河系的不同旋臂。
对于探测近距离的银河系结构,在可见光波段观测发射星云和蓝色恒星行之有效。不过正如天文学家所知道的,银道面中的气体和尘埃会阻碍光线。所以他们不得不寻找另一条途径来观测银河系中其他更遥远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