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关于GB/T228.1-2010的一些文献和资料

浏览0 回复6 电梯直达
sunflower201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GB/T228.1-2010已经于2011年底开始正式实施了,不知道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到底采用方法A还是方法B。
在标准编号后面是如何描述试验速率的?
本人收集了一些关于新标准的文献,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3093341491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分享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donner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谢谢分享啊!~~弱弱的问句,现在的材料试验机对于拉伸试验,应该都是采用应变速率控制吧?
sunflower201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对方法A的争论从2007年就开始了,对旧标准中有关拉伸速率的规定进行修改是完全必要的,但如何改进以及如何操作各方意见存在较大分歧,其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出方法A的目的和意义。
2. 采用方法A中的横梁位移速率方式是否可以避免设备柔度的影响。
3. 国内设备是否具备引伸计闭环控制能力,尤其是多数单位尚未配备全自动
  引伸计的情况下。
4. 方法A中屈服阶段的速率极低,对于屈服延伸较大的材料而言,将极大的增
  加测试时间。
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方法A的适用领域和实际操作存在一个探索的过程。
andyerle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onnering(donnering) 发表:
谢谢分享啊!~~弱弱的问句,现在的材料试验机对于拉伸试验,应该都是采用应变速率控制吧?

据我所了解到的是这样的!
sunflower201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rongshujie1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分享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2/2/21 12:42:43 Last edit by sunflower2012
sunflower201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首先需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试验机都具备应变速率控制能力。
仅有电拉试验机和高频幅特性的动态电液伺服试验机具备这种功能。
这可以从一系列试验机的国家标准中看出端倪。
目前在《GBT16491-2008电子式万能试验机》对此类设备的应变速率控制能力做出了具体规定(标准第五页),
在其他标准中根本未涉及该技术内容。
既然如此,大家就不要奢求设备厂商会不计成本的增加该功能,毕竟设备厂商需要最求利润。
即便大家采用了电拉试验机,还存在一个设备计量、检定的问题。否则的话就只能相信设备厂商的宣传。
您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但是目前在《JJG475-2008电子万能试验机检定》同样未涉及该内容。

因此,楼主有个疑问:“在实施新的标准之前,大家对设备能力问题是否过于乐观了?”
另外,采用应变速率控制方式会造成设备失控的问题恐怕更加难以解决。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rongshujie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2/2/21 12:58:43 Last edit by sunflower2012
haorengz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新的国标GB228.1-2010是参照ISO 6892-2009版本修订的。主要是增加了和修订了应变速率的控制方法。

在新标准中,方法B还是应力速率控制的实验速率。和老标准没有太大区别。大多数试验机厂家的设备都应该满足。

在方法A中,标准给出了两种应变速率控制方式。

方法二是利用以下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横梁的应变速率。坦白讲这种方法很勉强,是折衷的解决方案。因为要求客户准确知道设备的整体刚度,给定时刻应力延伸曲线的斜率等等。这样,横梁,夹具,夹面,传感器整个环节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实际应变速率。而且是没有反馈控制的。就是横梁是在事先计算好的速率下移动。

方法A中的第一种应变速率控制方法是新标准推荐采用的方法,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标准中明确说明这种方法的应变速率控制是通过延伸计的反馈信号来实现的。是真正的全闭环系统。其实应变控制不是难点,闭环控制也不是难点。对试验机厂家来说 ,最大的挑战是在新标准中要求应变速率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0%。 这个很窄的相对误差要求就要求了要有很高精度延伸计(校准至少要从20微米开始,很少有厂家可以做到),快速的信号反馈,设备的整体刚性和横梁的精度。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