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PM2.5手工监测面面观

浏览0 回复22 电梯直达
老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时下PM2.5监测火遍全国,开展PM2.5监测成了地方政府讲政治的产物,不论监测条件是否具备,都一窝蜂开展此项监测。对自动监测存在的问题暂且不说,现就开展手工监测的实验室普遍存在问题曝光如下:

1.恒重 环境条件不满足。未使用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C 范围内可调,任意一点控温精度达±1°C,箱(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55%范围内可连续工作的恒温恒湿箱(室);有的未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室)中平衡24h。

2.采样器流量计未经校准或采样时的流量示值误差大于2%。一是不少采样器长时间采样的流量不稳定;二是送检仪器检定时是不带负载(采样头及滤膜),其采样时的流量准确性值得怀疑;三是检定合格的流量示值误差是≤5%,远高于HJ 618-2011方法标准规定的应≤2%

3.不带空白标准滤膜。

4.滤膜采集后,未尽快恒重和称重而长时间的放置时,不在4°C 条件下冷藏保存。

5.两次重量之差大于0.04mg,更有甚者不使用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0.01mg感量),或该天平紧靠公路街道不防振,无缓冲间和受阳光照射。

    因此PM2.5的手工监测亟待规范,应严格按HJ 618-2011《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要求实施监测。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1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原创奖励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reytop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reytop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当时我在成都的时候,算是第一批通过PM2.5计量认证的,但当时也是打擦边球,比如PM2.5的切割器根本没有检定依据,比如两次恒重<0.04,这两点都做得不好,但其他几点还是严格执行的
老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已经在征求意见了,目前正在研究16.67L的PM2.5采样器,希望以后能实现便携化


感谢分享!

这个16.67L的PM2.5采样器也太贵了,赛默飞的报价要10万多元,能自动换膜的则高达30多万元。
老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当时我在成都的时候,算是第一批通过PM2.5计量认证的,但当时也是打擦边球,比如PM2.5的切割器根本没有检定依据,比如两次恒重<0.04,这两点都做得不好,但其他几点还是严格执行的


就是原有的PM10的切割器可能除了总站的仪器质检中心能按《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T93-2003)进行检测,其它能有几家检测。

不仅恒重的问题是大问题,就是在将采样流量改成16.7L/min后,其有效增重都是大问题,恐怕得买购买百万分之一的天平,投资数百万建天平室。
reytop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老兵(wangliqian) 发表: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当时我在成都的时候,算是第一批通过PM2.5计量认证的,但当时也是打擦边球,比如PM2.5的切割器根本没有检定依据,比如两次恒重<0.04,这两点都做得不好,但其他几点还是严格执行的


就是原有的PM10的切割器可能除了总站的仪器质检中心能按《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T93-2003)进行检测,其它能有几家检测。

不仅恒重的问题是大问题,就是在将采样流量改成16.7L/min后,其有效增重都是大问题,恐怕得买购买百万分之一的天平,投资数百万建天平室。


好像上面确实提到了天平的问题,涉及到了千万分之一的天平,如果扣除天平的影响,那么中流量会成为主流吧
智慧的弟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有的未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室)中平衡24h。——这个很重要

还有采样器在采样前也应该用流量计进行校准

不带空白标准滤膜的情况太多了

还有,取用滤膜时很多直接用手
玲儿响叮当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jianhuilc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想问问,我用恒温恒湿箱恒重,是不是天平也应该放在这个恒温恒湿箱里面?

又或者天平室恒温恒湿,滤膜也直接在天平室恒温恒湿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老兵(wangliqian) 发表:
原文由 reytop(reytop) 发表:
当时我在成都的时候,算是第一批通过PM2.5计量认证的,但当时也是打擦边球,比如PM2.5的切割器根本没有检定依据,比如两次恒重<0.04,这两点都做得不好,但其他几点还是严格执行的


就是原有的PM10的切割器可能除了总站的仪器质检中心能按《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T93-2003)进行检测,其它能有几家检测。

不仅恒重的问题是大问题,就是在将采样流量改成16.7L/min后,其有效增重都是大问题,恐怕得买购买百万分之一的天平,投资数百万建天平室。
老兵,什么时候给我们讲解一下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的帖子
透明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