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自动进样器进样

浏览0 回复20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henkyq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是否有“进样针高度调节到液滴底部与石墨管接触为佳”这一说法?另外,在试液、基改(若测标准溶液,还应有稀释液)的中间会吸取一段空气,是否会因为空气的介入使液滴提前掉下,求真相!


“进样针高度调节到液滴底部与石墨管接触为佳”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吧,如果接触了,进样时液滴会包裹进样针针头,一旦进样针退出,针壁肯定会带走部分样液,特别是黏性大的样液更明显了。

其实我觉得针头离管底的距离最好是一个样滴的高度,这样能针头与液滴上液面接触,不会带走样液,同时也不会因为太高而使液滴溅开。

至于有空气介入也不会提前滴下的,因为进样管很细,虹吸效果大于重力的作用。如果你在门诊采过指尖血就明了了。

我想问的是,这段气泡会和样液、基改什么的一起排出,这样进入石墨管的样液就会冒泡,这泡泡破裂会溅开部分样液到管壁上吗?还是说会有其他什么影响吗?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yang_qingwen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应答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是否有“进样针高度调节到液滴底部与石墨管接触为佳”这一说法?另外,在试液、基改(若测标准溶液,还应有稀释液)的中间会吸取一段空气,是否会因为空气的介入使液滴提前掉下,求真相!


“针尖高度调节到以液滴刚刚接触到管底为最佳”是正确的做法。不信可以用筷子沾上一滴食用油,然后下面放一块玻璃板,看看在玻璃板与油滴远离,刚刚接触,深度接触三种情况下,那种距离使筷子上的油滴低落的最彻底,最快?

至于“进样管里的隔离空气会造成液滴的提前低落”的疑虑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空气的质量远远小于液体且不会膨胀,因此不会对液滴提前低落的,这点仪器设计者早都考虑到了。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yang_qingwen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分享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3/7/14 7:00:51 Last edit by anping
suprem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bcpgf(abcpgf) 发表:
你们真好都用上自动进样了,我们AAS都是手动进样,据说这样省时间,自动进样加冲洗得1分多钟吧,我们手动进样才15秒。

冲洗,吸样都在上一个测量过程完成了,待石墨炉冷却完毕直接进样
suprem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815121yq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enkyq(henkyq) 发表: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是否有“进样针高度调节到液滴底部与石墨管接触为佳”这一说法?另外,在试液、基改(若测标准溶液,还应有稀释液)的中间会吸取一段空气,是否会因为空气的介入使液滴提前掉下,求真相!


“进样针高度调节到液滴底部与石墨管接触为佳”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吧,如果接触了,进样时液滴会包裹进样针针头,一旦进样针退出,针壁肯定会带走部分样液,特别是黏性大的样液更明显了。

其实我觉得针头离管底的距离最好是一个样滴的高度,这样能针头与液滴上液面接触,不会带走样液,同时也不会因为太高而使液滴溅开。

至于有空气介入也不会提前滴下的,因为进样管很细,虹吸效果大于重力的作用。如果你在门诊采过指尖血就明了了。

我想问的是,这段气泡会和样液、基改什么的一起排出,这样进入石墨管的样液就会冒泡,这泡泡破裂会溅开部分样液到管壁上吗?还是说会有其他什么影响吗?


谢谢您的解答,对第一种说法,其实咱两的认为是一致的,我没说那么精致,呵呵……空气介入不会导致液滴溅射的,毕竟推射速度没那么快
815121yq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夕阳(anping) 发表: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是否有“进样针高度调节到液滴底部与石墨管接触为佳”这一说法?另外,在试液、基改(若测标准溶液,还应有稀释液)的中间会吸取一段空气,是否会因为空气的介入使液滴提前掉下,求真相!


“针尖高度调节到以液滴刚刚接触到管底为最佳”是正确的做法。不信可以用筷子沾上一滴食用油,然后下面放一块玻璃板,看看在玻璃板与油滴远离,刚刚接触,深度接触三种情况下,那种距离使筷子上的油滴低落的最彻底,最快?

至于“进样管里的隔离空气会造成液滴的提前低落”的疑虑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空气的质量远远小于液体且不会膨胀,因此不会对液滴提前低落的,这点仪器设计者早都考虑到了。


安老师的解惑永远是那么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呵呵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原文由 夕阳(anping) 发表: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是否有“进样针高度调节到液滴底部与石墨管接触为佳”这一说法?另外,在试液、基改(若测标准溶液,还应有稀释液)的中间会吸取一段空气,是否会因为空气的介入使液滴提前掉下,求真相!


“针尖高度调节到以液滴刚刚接触到管底为最佳”是正确的做法。不信可以用筷子沾上一滴食用油,然后下面放一块玻璃板,看看在玻璃板与油滴远离,刚刚接触,深度接触三种情况下,那种距离使筷子上的油滴低落的最彻底,最快?

至于“进样管里的隔离空气会造成液滴的提前低落”的疑虑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空气的质量远远小于液体且不会膨胀,因此不会对液滴提前低落的,这点仪器设计者早都考虑到了。


安老师的解惑永远是那么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呵呵


呵呵,楼主过誉啦!大家彼此切磋而已。
815121yq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夕阳(anping) 发表: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原文由 夕阳(anping) 发表: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是否有“进样针高度调节到液滴底部与石墨管接触为佳”这一说法?另外,在试液、基改(若测标准溶液,还应有稀释液)的中间会吸取一段空气,是否会因为空气的介入使液滴提前掉下,求真相!


“针尖高度调节到以液滴刚刚接触到管底为最佳”是正确的做法。不信可以用筷子沾上一滴食用油,然后下面放一块玻璃板,看看在玻璃板与油滴远离,刚刚接触,深度接触三种情况下,那种距离使筷子上的油滴低落的最彻底,最快?

至于“进样管里的隔离空气会造成液滴的提前低落”的疑虑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空气的质量远远小于液体且不会膨胀,因此不会对液滴提前低落的,这点仪器设计者早都考虑到了。


安老师的解惑永远是那么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呵呵


呵呵,楼主过誉啦!大家彼此切磋而已。


俺不是楼主,只是个盖楼的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原文由 夕阳(anping) 发表: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原文由 夕阳(anping) 发表:
原文由 815121yqxx(815121yqxx) 发表:
是否有“进样针高度调节到液滴底部与石墨管接触为佳”这一说法?另外,在试液、基改(若测标准溶液,还应有稀释液)的中间会吸取一段空气,是否会因为空气的介入使液滴提前掉下,求真相!


“针尖高度调节到以液滴刚刚接触到管底为最佳”是正确的做法。不信可以用筷子沾上一滴食用油,然后下面放一块玻璃板,看看在玻璃板与油滴远离,刚刚接触,深度接触三种情况下,那种距离使筷子上的油滴低落的最彻底,最快?

至于“进样管里的隔离空气会造成液滴的提前低落”的疑虑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空气的质量远远小于液体且不会膨胀,因此不会对液滴提前低落的,这点仪器设计者早都考虑到了。


安老师的解惑永远是那么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呵呵


呵呵,楼主过誉啦!大家彼此切磋而已。


俺不是楼主,只是个盖楼的


先有盖楼的,其后才有楼主的。
abcpg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手机版: 自动进样器进样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