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请教重铬酸钾的读音

浏览0 回复82 电梯直达
wanttofl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乙腈的腈几乎所有人都是读(qing),打字的时候才打(jing)
yiq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potassium dichromate 是重铬酸钾的英文名,重在这里是双的意思,所以应该念“chong”音。
cmljn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hangrongc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上三位说得甚有道理。
另外,“铬”确实应该读ge(各),不能因为学化学的人读成luo,就把它说成luo吧。镉是第二声,音同“隔”,也不难区别啊。
侠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uxixi20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G 記得在中學時代的理化課中,曾學到「重鉻酸鉀(K2Cr2O7)」這種化合物。當時的同學在背誦時,有人將元素「鉻」讀成「各」,也有人讀成「洛」。而老師則是根據中文化學名詞的原則——有邊讀邊——而要大家唸成「各」音。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包括老師自己)會不自覺地讀成「洛」音。於是,這個原子序為 24 的化學元素——鉻(Chromium)——的讀音,從那時起就成了 TG 的一個「待解懸案」(雖然字典裡將這兩種讀音全都收錄進去)。

前一陣子在圖書館翻到一本舊書——《古音之旅》(竺家寧、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 年)。在裡頭的一個章節《有趣的「複聲母」》中,提出「上古漢語有複聲母」的學說,令 TG 大開眼界。多年以來對於「鉻」字讀音的疑問,似乎得到了某些程度上的解決。

試想我們數量龐大中方塊字的書寫,在看似凌亂的外貌下,仍有某些可以分析的規則。東漢許慎在他的名著《說文解字》中,對眾多的漢字(小篆)是以「六書」來做為分類的原則,而這當中,有許多都是屬於「形聲」字(經由統計,康熙字典裡有百分之九十的字者可歸於「形聲」一類)。也就是說,大多數的漢字是有「聲符」和「形符」兩個部分。如「符」這個字,就是以「竹字頭」為它的形象(形符)、以「付」當作它的發音(聲符);「裡」字是以「衣」為形符、以「里」為聲符。這也就是大家一般的「共識」︰看到不會唸的字,就一律「有邊讀邊、沒邊唸中間」。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原則竟然常常是正確的。

即便如此,在我們常用的某些漢字中,卻存有許多完全不能符合這類發音原則的字。舉前述的「各」字偏旁的兩字——「洛」、「格」——為例,前者的聲母屬於「L」,後者的聲母則屬於「G」……雖然這兩個常用字,一般學生都不可能讀錯,但我們要合理地發問︰為何今天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聲母讀法呢?莫非是當初造字者的壞心眼,刻意要跟全天下的讀書人過意不去嗎?這看來完全說不過去。因為造字工作絕非一人一時所能創立與完成,必定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約定」與「熟悉」之後才能存在,否則必然而了罕用字或廢用字。(要是 TG 哪天太無聊了,自創一套「光氏字母」。孤芳自賞,樂則樂矣,不過全世界大概只有我一個人在使用吧……)

竺先生在這本書裡,針對這種偏旁字與讀音不能吻合的現象,提出了一種有趣的說法。他認為前人造字時,仍以「形聲」為簡明扼要的原則創立。因此當初所造出的許多類似的漢字,必定是「讀音相近」的。但眾所皆知,語言發音會隨著時代改變。照「上古漢語有複聲母」的假說,當語音隨著上千年的時間演化,說漢語的人逐漸丟棄了複聲母的發音,各自變成了兩支不同聲母的分歧。

我們先來談談何謂「複聲母」。以不太嚴謹的定義來說,中文的聲母近似於西方語言學中的「子音(輔音)」。在大家通曉的英語當中,如「Star(星)」這個單字,其開頭的子音為「ST-」,就相當於中文發音的「複合聲母」。也就是母音前是由兩個子音的元素構成。我們先發出不振動聲帶的「S」擦塞嘶音,然後再接著以舌尖音「T」帶出後面的母音。因此我們可以說在「Star」這個字中,開頭的「ST-」就可以稱為「複聲母」的發音了。再如「Glass(玻璃)」這個字,起頭的兩個輔音「GL-」,就相當於是一組複合聲母了。

在現今的漢語中(包括大多數的方言),當然完全沒有「複聲母」的發音元素。基本上,各個漢字的發音都是由一個「單聲母」配上「韻母」而成。如「古」是由聲母「ㄍ(G)」配上韻母「ㄨ(U)」而成。當然還有「零聲母」的發音(如「阿」字,只有單一的母音),以及顎化字的「無韻母」的發音(如「知」字,注音符號直接標成單一的「ㄓ」)。無論如何,現在的漢語當中絕對找不到「Gla」這類雙聲母的發音。

話題轉回。關於用「各」偏旁所造出來的一堆漢字,為何到後來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母讀音——也就是說,有「洛」與「格」兩種發音?早期有西方學者提出了「上古漢語有複聲母」的學說。無論是「洛」或是「格」,上古中國人都是將這一大堆同一類屬的字,全都讀作「Gle」(格勒)的。到了後來,大家逐漸將某些字的「G」音丟棄,有人將某些字的「L」音丟棄,才造成現在的兩派讀法。

TG 手邊有本清代「段玉裁」所注的《說文解字》。有天下午我曾將書中所有帶「各」偏旁的字全部挑出來,發現在《說文》一書中,所有這些漢字的解釋裡頭,全都明明白白地寫著「從X各聲」。如「洛」是「從水各聲」,「格」是「從木各聲」,「鉻」是「從金各聲」,「略」是「從田各聲」。換句話說,在東漢早期(公元一世紀)的年代,也就是許慎在編寫這本書時,這些字的發音全都是讀成「各」,無一例外。底下做個小小整理(有些罕用的古字,電腦打不出,就此省略)︰

目前屬於「G」的發音漢字有︰格、鉻、挌、胳、茖、觡、閣、骼。

目前屬於「L」的發音漢字有︰洛、略、絡、賂、路、輅、雒、駱、鮥、鵅。

目前屬於「K」的發音漢字有︰客、恪。

目前屬於「H」的發音漢字有︰貉。

目前屬於零聲母的漢字有︰額(本字為單一漢字「各頁」)。

luxixi20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們若將舌根爆塞音「K」、「G」合併為單一類別,則在 TG 所檢出的廿九字中,屬於是「KG」類的有 11 字(38%),屬於「L」類的有 14 字(48%)。看樣子,在這堆流傳下來帶「各」偏旁聲符的字,讀成「L」類的似乎略多於「KG」類。

如果我們遵照現在的讀音(包括 TG 還能通曉的閩南語),同一原則所造出來的字,居然有兩派「勢均力敵」的讀法,的確是蠻怪異的事。因此「複聲母」的學說出現,似乎可以調和這個漢字發音上的分歧。這種學說最早是由十九世紀末的英國漢學家 J. Edkins 所提出的。後來,李方桂、張琨、周法高、楊福綿、丁邦新、陳新雄、林語堂等學者,都對上古漢的複聲母的問題有所研究。

TG 相信任何時代的人都是同樣「懶惰」的。人們不太可能會為了高深複雜的學術原則,從一開始就刻意將字音讀法分得相當複雜。中外語言的演化似乎都有一種通則︰字音轉化,通常是朝著愈來愈單純的方向。比如說中古的「入聲字」,現在已經從國語、普通話裡消失了。另外,屬於歐洲拉丁語系「法語」的演變,雖然文字未改,但在讀音方面已經省卻了字尾的輔音。

假如一開始「各」的發音是「Gle」(格勒),當然從其衍生出來的所有字(洛、略、絡、路、格、胳、閣……等)都應該讀成接近於「Gle」的音。但語言隨長久時間的演化之後,大家愈來愈懶得唸出複聲母的發音,於是「洛」就丟掉前面的「G」而讀成「Lo、Luo」,「格」就丟掉第二個發音元素「L」而讀成「Ge」。這段中間的轉換進程必定相當緩慢,緩慢到當代人物都完全無法自覺。等到中古時代(魏晉唐)來臨,複聲母漢語的歷史就無聲無息地步入終點,彷彿不曾存在一般,只殘留於文字這種「活化石」當中,留待未來語言與訓詁學家的挖掘。

當然「各」的單一例子可能是孤證。竺家寧先生在書中還列出了其它可能同為「上古複聲母 GL- 型」的其它漢字︰

「涼(今讀Liang)」、「景(今讀Jing)」,在《說文》當中同屬「京」聲。但「景」的中古音近於「Ging」(類似閩南語,Gi- 轉成 Ji- 的討論,請參見《從硬顎音C到舌面音》一文)。因此「涼」、「景」亦為「GL」複聲母的「候選人」。

「檻(今讀Kan)」、「藍(今讀Lan)」,同屬「監」聲符。因此這類字亦為「GL」複聲母的典型。

「果(今讀Guo)」、「裸(今讀Luo)」,同屬「果」聲符。這類字亦為「GL」複聲母的典型。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許多其它可能的複聲母組合類型︰

PL 型︰龐(Pang)、龍(Long);

ML 型︰埋(Mai)、里(Li);

SL 型︰史(Shi)、吏(Li);

ST 型︰修(Xiu)、條(Tiao)……

看來相當有趣吧?

當然,這種從語言研究的角度看來,似乎頗能鼓舞「歐洲中心論」的西方史學家的胃口。因為他們已將古梵語、古希臘語、冰島語等語文,融入到「亞利安語系(印歐語系)」的體系之中,從語言當中來判定「人種同源」。但現在的「漢藏語系」看來,卻又與印歐語系無法融和。如果能證明中國上古語有某些特質與印歐語系類似,不啻又是一種「中國人種西來論」的旁證。

不過 TG 覺得,民族怎樣遷徙,倒不是挺重要的。因為這些都是「學說」,隨時都有被修正或推翻的可能性。另外,證明出哪一個民族比較「古老」,除了彰顯「祖先」的相對偉大之外,跟「子孫」的成就是沒多大的關係的。逆向思考,若真要藉著祖先的優越來彰顯民族的自豪,大可以提出「漢語是『進步』的語言,因為它早就脫離了不方便的複聲母發音階段,『進化』到文字和語音數目相符的程度……」,「所以,歐洲人種都是後來才從東方遷移過去的……」云云。真要提出這種漢語優越的理論,TG 都自覺是耍嘴皮子。

純粹將這種東西當作語音歷史的學問來看,不也挺好玩的嗎?

【後記】由於 TG 對古音學只通皮毛,術語可能用得不甚專精。若有誤用誤導,也請網友來信指正。
bingyu1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应该是读“chong”,不过很多老师都读“zhong”,不知道为什么啊?
huq1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拉拉与玻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