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专业技术人员是如何看待方法偏离的

浏览0 回复23 电梯直达
庸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下面的链接我本来是发在实验室建设 / 实验室认可版块的,是关于方法偏离的,那边专门搞质量控制的人比较多,也给出了一些意见,但我总感觉还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把链接转贴到这里是希望了解下我们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我自己也是专业技术人员)。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50106/5606302/

“方法偏离”我想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都会碰到这个问题,那么哪些属于方法偏离?一个完整的方法偏离究竟该怎么做?我们专业技术人员是不是也该琢磨琢磨,呵呵,欢迎各位大侠指点!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夏天的雪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话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老多_小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夏天的雪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看了实验室建设 / 实验室认可版块的讨论,个人觉得如果从认证认可等各种评审方面讲,只要不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都有可能造成偏离;但是作为检测人员而言,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仪器也是多变的,标准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大环境下,还是需要遵循各位专家的意见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nixiaolong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交流,讲的不错
浪淘沙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个人觉得,既然标准中写明了何种仪器参数,就必须按照执行,否则就是偏离。但是如果能通过方法验证,我认为改什么都是可以的。
就我们医药行业来说,如果有药典方法,首先还是要要用药典方法,但是如果药典方法不适用,可以自己开发方法,当然前提是必须进行方法验证。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zhaohua8011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有水有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在液相色谱专门章节中都对允许的方法偏差作出了规定,不允许超出方法允许偏差,如果超出必须进行方法学验证。
夏天的雪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浪淘沙隐(zhoujin83) 发表:
个人觉得,既然标准中写明了何种仪器参数,就必须按照执行,否则就是偏离。但是如果能通过方法验证,我认为改什么都是可以的。
就我们医药行业来说,如果有药典方法,首先还是要要用药典方法,但是如果药典方法不适用,可以自己开发方法,当然前提是必须进行方法验证。
方法学验证的方式有哪些
浪淘沙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夏天的雪(bingwang228) 发表:
原文由 浪淘沙隐(zhoujin83) 发表:
个人觉得,既然标准中写明了何种仪器参数,就必须按照执行,否则就是偏离。但是如果能通过方法验证,我认为改什么都是可以的。
就我们医药行业来说,如果有药典方法,首先还是要要用药典方法,但是如果药典方法不适用,可以自己开发方法,当然前提是必须进行方法验证。
方法学验证的方式有哪些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验证项目的。比如检测杂质,那么需要进行专属性(主要考察分离度)、精密度(包括进样精密度、方法精密度和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范围、准确度、检测线和定量限、耐用性(包括溶液稳定性);如果是含量检测,那么检测线和定量限就不用做了,有时准确度也不用做。
庸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夏天的雪(bingwang228) 发表:
看了实验室建设 / 实验室认可版块的讨论,个人觉得如果从认证认可等各种评审方面讲,只要不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都有可能造成偏离;但是作为检测人员而言,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仪器也是多变的,标准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大环境下,还是需要遵循各位专家的意见


嗯,现在实际情况也是评审专家说了算。
庸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浪淘沙隐(zhoujin83) 发表:
原文由 夏天的雪(bingwang228) 发表:
原文由 浪淘沙隐(zhoujin83) 发表:
个人觉得,既然标准中写明了何种仪器参数,就必须按照执行,否则就是偏离。但是如果能通过方法验证,我认为改什么都是可以的。
就我们医药行业来说,如果有药典方法,首先还是要要用药典方法,但是如果药典方法不适用,可以自己开发方法,当然前提是必须进行方法验证。
方法学验证的方式有哪些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验证项目的。比如检测杂质,那么需要进行专属性(主要考察分离度)、精密度(包括进样精密度、方法精密度和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范围、准确度、检测线和定量限、耐用性(包括溶液稳定性);如果是含量检测,那么检测线和定量限就不用做了,有时准确度也不用做。


药典没具体看过,不知道药典是否对柱子类型,流动相的比例之类的有详细的描述。

个人觉得如果方法跟标准不一致(也包括仪器参数),方法验证是必需的,主要是如何把这个方法验证规范化、合理化。(不同环节的变动,其相应的方法验证的指标应该不同。)
夏天的雪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浪淘沙隐(zhoujin83) 发表:
原文由 夏天的雪(bingwang228) 发表:
原文由 浪淘沙隐(zhoujin83) 发表:
个人觉得,既然标准中写明了何种仪器参数,就必须按照执行,否则就是偏离。但是如果能通过方法验证,我认为改什么都是可以的。
就我们医药行业来说,如果有药典方法,首先还是要要用药典方法,但是如果药典方法不适用,可以自己开发方法,当然前提是必须进行方法验证。
方法学验证的方式有哪些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验证项目的。比如检测杂质,那么需要进行专属性(主要考察分离度)、精密度(包括进样精密度、方法精密度和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范围、准确度、检测线和定量限、耐用性(包括溶液稳定性);如果是含量检测,那么检测线和定量限就不用做了,有时准确度也不用做。
多谢指导,需要做实验室比对或者与标准方法比对吗
夏天的雪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庸人(xyh_28) 发表:
原文由 夏天的雪(bingwang228) 发表:
看了实验室建设 / 实验室认可版块的讨论,个人觉得如果从认证认可等各种评审方面讲,只要不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都有可能造成偏离;但是作为检测人员而言,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仪器也是多变的,标准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大环境下,还是需要遵循各位专家的意见


嗯,现在实际情况也是评审专家说了算。
每个专家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也不一样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